發布日期: 2025年10月10日
PBR的核心功能在於衡量股票市價相對於其公司淨資產(帳面價值)的溢價或折價程度。
它可以回答投資者“當前的股票價格相對於公司的'家底(淨資產)'是貴還是便宜”“我們買這支股票,相當於花了公司實際價值的多少倍?”
▶通常而言
PBR > 1:表示股價高於每股淨資產,市場給予公司一定的溢價。這往往是市場預期該公司未來能利用這些淨資產創造出超越其帳面價值的利潤。對於成長型公司,這是常態。
PBR = 1:表示股價與每股淨資產相等,理論上你所支付的價格剛好等於公司帳面上的「家當」。
PBR < 1:即我們常說的「破淨」。這意味著你可以用低於其淨資產價值的價格購買公司的股票。這在理論上像是「打折」買進資產,常被視為價值可能被低估的訊號,多見於週期性產業或陷入困境的公司。
股價淨值比(PBR) = 每股市價/ 每股淨值
▶每股市價
是什麼:指股票在證券交易所的即時交易價格。這是一個隨時變動的市場數據。
取得方法:任何股票行情軟體或財經網站都可以輕鬆查到,例如當日收盤價。
▶每股淨資產
是什麼:是公司淨資產(股東權益)除以總股本後的價值。它代表了理論上每股股票所對應的公司帳面上的淨資產。
計算公式:每股淨值= (總資產- 總負債)/ 總股本= 股東權益總額/ 總股本
如何取得:這個數據來自於公司定期發布的資產負債表。投資人可以在公司的年報、季報(如A股的年報/季報,美股的10-K/10-Q)中的「股東權益」部分找到。
▶實戰計算範例
假設A公司目前股價為20元,最新財報顯示的股東權益總額為100億元,總股本有10億股:
首先計算每股淨資產:每股淨值= 100億元/ 10億股= 10元/股
然後計算PBR:PBR = 20元/ 10元= 2
這意味著,投資人正在以每股淨資產2倍的價格交易A公司的股票。
*注意
資料時效性:淨資產資料來自財報,是歷史資料;而股價是即時變動的。因此,PBR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指標。
「帳面價值」的限制:淨資產是基於歷史成本計價的,可能無法反映資產的當前市場價值或重置成本。例如,一家公司多年前購買的土地,其帳面價值可能遠低於現在的市價。
無形資產的影響:在計算PBR時,有時分析師會採用“市淨率(調整後)”,即從淨資產中扣除商譽等無形資產,以更純粹地反映有形資產的價值。
PBR的「合理」範圍高度依賴產業特性、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以及整體的市場環境。
(一)行業差異為首要考量
1、高PBR行業(通常> 3)
科技、網路、生醫:這些產業的核心價值是智慧財產權、研發能力、使用者資料和網路效應,這些無形資產難以在資產負債表上體現。市場預期其未來成長潛力巨大,因此願意給予高溢價。
消費、醫藥:擁有強大的品牌護城河和穩定的獲利能力,市場也願意給予溢價。
2、低PBR產業(通常在1-2之間,甚至低於1)
金融業(銀行、保險):其資產主要是金融資產,流動性高,帳面價值能較好反映其價值。銀行的PBR長期在1倍左右徘徊,若顯著低於1.可能意味著市場對其資產品質(如壞帳風險)的擔憂。
週期性產業(鋼鐵、煤炭、化工、房地產):在產業景氣度低谷時,獲利能力差,市場預期悲觀,PBR常會「破淨」。而在產業高峰期,PBR則會回升。
公用事業(電力、水務):成長穩定但緩慢,商業模式成熟,市場通常給予較低的估值。
(二)公司生命週期的階段性
新創/成長期:高PBR是常態,反映了市場對未來的成長預期。
成熟期:PBR會回歸到產業平均水平,與公司的獲利能力相符。
衰退期:PBR可能持續走低甚至“破淨”,市場預期其資產將持續貶值。
(三)市場環境的整體影響
在多頭市場中,市場情緒樂觀,投資人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整個市場的平均PBR水平會被推高。在熊市中,情況則完全相反,平均PBR會下降,出現大量「破淨」股。
▶如何判斷股價淨值比合理性?—— 縱橫對比法
縱向比較:查看該公司本身歷史PBR的波動範圍,判斷目前PBR處於其歷史的高位、低點或中位數水準。
橫向比較:將目標公司的PBR與同產業、相似業務、相似規模的競爭對手進行比較。如果一家公司的PBR顯著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且沒有明顯的致命缺陷,那麼它可能被低估了。
透過計算PBR,我們可以評估安全邊際;透過分析PBR,我們可以理解市場預期;透過比較PBR,我們可以發現潛在的投資機會。
PBR的真正力量在於將其置於一個完整的分析框架中——與市盈率(P/E)、淨資產收益率(ROE)、股息率等指標結合,並與深入的行業研究和公司基本面分析相印證。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