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日本語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Português Монгол العربية हिन्दी Русский ئۇيغۇر تىلى

MSCI是什麼?成分股、調整日期、行情影響與投資全解析

撰稿人:莫莉

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25日

週一(11月24日),台股受MSCI調整影響,成交量暴增至7,130億元,創今年單日最大量。

新增成分股:

  • 信騅(5274)早盤一度上漲逾8%

  • 致茂(2360)強拉近5%,站上800元關卡


權重下調股

  • 台積電尾盤遭近4萬張賣單壓力,由紅翻黑

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就是MSCI指數的權重調整壓力。本文帶你全面解析MSCI指數及其市場影響。


MSCI指數是什麼?

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中文慣稱「明晟」)指數由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編制,是全球投資者廣泛使用的國際股票市場基準。

  • 涵蓋範圍:全球各地區、國家、產業及主題

  • 用途:資產配置、基金設計、績效評估

一句話理解:明晟指數就像全球基金經理人的“菜單”,權重變化直接決定千億級美元資金的流向。

1.公司簡介

它是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的縮寫(大摩),主要業務包括:

  • 股票、債券、外匯、基金、期貨

  • 投資銀行、證券包銷、企業金融諮詢

  • 機構投資管理、私人財富管理、直接投資

目前,它是世界主要指數供應商之一,許多ETF以其指數為追蹤標的。

⚠️ 注意:摩根士丹利(大摩)與摩根大通(小摩)是兩家公司,容易混淆。

  • 大摩(MSCI) :證券、投資管理

  • 小摩(JP Morgan) :商業銀行及投資銀行業務

2.歷史與定位

MSCI發展歷史要點
時間 事件
1968 成立,摩根士丹利內部國際股票比較項目
1969 Capital International 發布首個覆蓋美國境外的全球股票指數
1986 摩根士丹利獲數據許可,啟用「MSCI」品牌
2004 收購Barra,組成MSCI Barra
2007 登陸紐交所,股票代號MSCI
2009 完全獨立,成為獨立上市公司

定位:它不直接買賣股票,而是將全球上市公司按規則分類製作成指數,供全球基金、退休金和主權財富基金複製或參考。


3.全球影響力

  • 全球基金經理人、研究員、交易員幾乎都會參考大摩指數來判斷市場動態。

  • 調整或變動時,會影響被動型基金和ETF的佈局,引發市場大幅波動。

  • 指數制定就像是製定國際標準,公平公正至關重要,一旦出現偏差,可能導致市場巨大盈虧。

簡言之,MSCI指數就是全球市場的溫度計,投資人可透過它判斷各國、各地區或產業在全球資產配置的權重與表現,從而作為資產配置與基金選股的核心參考。


MSCI指數有哪些?

明晟指數涵蓋23個已開發市場、27個新興市場及30多個前沿市場,總計約9,000檔成分股。依不同構面及投資需求,可分為市場、產業、因子/策略、特色主題四大類型。

1.按市場分類

大摩依經濟體發展程度和市場開放度劃分市場,從全球整體到單一區域,核心指數代表不同投資情境:

  • 全球指數(ACWI):涵蓋23個已開發+24個新興市場,共約2,900檔成分股,是全球基金最常使用基準。

  • 新興市場指數(EM):24國1,300餘檔成分股,中國+台+韓+印佔比逾75%。

  • 國家指數(如Taiwan):單一市場代表,僅85檔成分股,卻承載台股七成外資被動資金。

指數名稱 全球被動式基金規模(估算) 典型成分 調倉頻率
ACWI 2.8兆美元 蘋果、台積電、騰訊 季度
World 3.1兆美元 微軟、雀巢、ASML 季度
EM 1.9兆美元 三星、阿里、印度信實 季度
Taiwan 750億美元 台積電47%、聯發科5% 半年

MSCI指數市場權重與特徵範例(2025 年)

  • ACWI :美國佔64.93%,資訊科技權重26.63%,台積電為唯一進入前十大成分股的中概股

  • World :美國佔72.7%,美國股市決定指數走勢

  • EM :亞洲佔比超七成,中國大陸32.5%、台灣16.8%、印度15.2%

  • China A :新增12 隻A 股,資訊科技、醫療保健佔比提升,帶動千億級被動資金流入

  • Taiwan :2025 年初至10 月累積漲幅33.37%,表現優於多數新興市場指數


2. 按行業分類(GICS標準)

明晟使用全球產業分類標準(GICS) ,共11 個一級產業:

  • 資訊科技、金融、醫療保健

  • 非必需消費品、通訊服務、工業

  • 必需消費品、能源、公用事業、房地產、原料

2025 年全球指數範例

  • 資訊科技權重24.5%(科技股全球主導)

  • 金融13.8%(穩健板塊)

  • 醫療保健12.1%,工業、能源等佔比適中

資訊科技板塊受全球資本高度關注,是大摩指數投資策略核心參考。


3. 按因子與策略

明晟也提供Smart Beta 指數,滿足不同風險偏好與策略需求:

  • 價值指數(Value):低估值優質股

  • 成長指數(Growth):高成長股

  • 低波動指數(Minimum Volatility):風險控制

  • 高股利指數(High Dividend Yield):高分紅收益

例:MSCI台灣低波動指數過去5年年化收益12.3%,優於同期台灣加權指數9.1%,適合穩健型投資人。


4.特色指數:ESG與主題投資

  • ESG 指數:關注環境、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

  • 主題指數:人工智慧、新能源等產業主題投資

滿足市場對永續投資及產業主題投資的需求,並豐富投資維度。


MSCI指數如何編製的?

明晟指數的核心計算邏輯是“自由流通市值加權+ 透明調整規則”,既能真實反映市場可投資性,又能避免短期波動幹擾。具體如下:

1.核心計算邏輯:自由流通市值加權

大摩不看公司總市值,只看實際可交易股份對應的市值,即自由流通市值(Free Float Market Cap)。

①自由流通市值怎麼算?

自由流通市值=總市值×自由流通比例×外資可投資比例(FIF)

  • 自由流通比例:扣除長期鎖定股(政府持倉、家族股、策略投資等)

  • 外資可投資比例(FIF) :外資實際可買賣的比例


②指數權重計算

個股指數權重=個股自由流通市值÷全指數總自由流通市值×100%

權重越高,被動資金影響越大,股價波動越明顯。


舉例說明:以台積電為例,具體如下:

專案 數據 說明
總市值 16.8 兆新台幣 公司總市值
自由流通比例 57% 扣除長期鎖定股
外資可投資比例(FIF) 100% 外資可自由買賣
自由流通市值 16.8 × 57% × 100% = 9.6 兆 計算得出實際可投資市值
MSCI台灣指數總自由流通市值 16.5 兆 指數總規模
台積電權重 9.6 ÷ 16.5 ≈ 58% 與實際公佈值一致

▷台積電權重超50%,表示明晟調整時,被動資金買賣力道最大,股價波動明顯。


2.核心篩選標準:什麼樣的股票能進MSCI?

以新興市場指數為例,台股遵循同樣邏輯:

  • 市值門檻:自由流通市值≥ 2.8 億美元

  • 流動性門檻:近12 個月換手率≥ 15%

  • 外資進入門檻:FIF ≥ 5%

  • 行業中性:指數行業權重匹配目標市場整體結構

▷例如台股科技股佔比高,大摩台灣指數科技股權重也會相應匹配。

3.緩衝區規則:避免成分股頻繁進出

  • 納入線:新標的需躋身市場前75%

  • 保留線:已在指數成分股中,只要市值排名在前85%,仍可保留

▷意義:避免“剛進就出”,確保指數穩定性

舉例:某中盤股首次排名前70%(納入),下一次跌至80%(仍在保留線),不會被剔除。


4.核心總結

①權重越高,資金影響越大

  • 台積電自由流通市值高、FIF 100%,權重超50%

  • MSCI調整時,被動資金買賣力道最大,股價波動明顯

②台股投資人策略參考

  • 高自由流通市值+ FIF 高的龍頭股,是被動資金重點配置標的

  • 中小型股波動大,可關注短線套利機會,但需控制部位

MSCI调整日期

MSCI調整是什麼?投資人要注意什麼日期?

這種調整不僅是數據變化,更是全球被動資金流動的風向標。掌握公告日、生效日及半年度大調節點,對投資人尤其重要。

1. 調整日期與節奏

MSCI調整分“定期調整” 和“臨時調整”,核心時間節點固定,其中半年度調整對台股影響最大:

  • 季度調整:每年2 月、8 月,小幅調整指數權重或新增/剔除少數中小型股

  • 半年度調整:每年5 月、11 月,大幅調整成分股及權重

  • 臨時調整:特殊事件觸發(如下市、併購),立即生效

明晟會提早在官網公佈審核結果及生效日期,被動基金會在生效日集中調倉,股價常出現短期劇烈波動。

MSCI調整生效日市場最重視(2026年)
評審類型 公告日(近似) 生效日 資金衝擊機率
季微調 2月中旬、8月中旬 當季末月最後一個交易日
半年大調 5月中旬、11月中旬 5/31、11/30 極高

2.生效日尾盤爆量的原因

  • 被動式基金需於收盤價完成調倉

  • 尾盤成交量可能佔當日總成交15%-40%

  • 台股龍頭股(如台積電、聯發科)可能出現尾盤拉升或砸盤

投資人可在生效日前做好部位控制,防止短線被動資金波動影響過大。

3.投資參考

  • 關注半年度大調(5 月、11 月) → 尾盤波動最大,短線交易機會高

  • 尾盤成交量激增→ 高權重龍頭股最受被動資金影響

  • 提前關注公告日名單→ 可鎖定潛在被動資金流入標的


MSCI調整對市場有何影響?

明晟指數作為全球資產配置的核心基準,透過調權、調入、調出三種機制,直接撬動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資金流向。

1.調權:觸發被動買賣

MSCI調整成分股權重時,被動基金(ETF/指數基金)必須精確複製指數,引發買賣操作。

市場影響:中短期股價被推高或壓低,成交量明顯放大。

案例

  • 2025年11月24日,台積電尾盤遭近4 萬張賣單壓力,由紅翻黑。

調權通常影響中短期走勢,適合短線觀察資金動向。


2.調入:大量資金湧入

定義:標的納入大摩指數,新加入指數的股票會吸引全球被動及主動資金佈局。

市場影響:資金大量湧入,股價上漲明顯。

經典案例

  • 沙特阿美納入EM → 單日吸引110 億美元被動買盤,為當地日成交量3 倍

  • 2018 年A 股首次納入MSCI → 分兩階段帶來460 億美元資金流入

2025年11月24日新案例

  • 信騅(5274)早盤一度上漲逾8%

  • 致茂(2360)強拉近5%,站上800 元關卡

調入事件通常伴隨短期漲幅與交易熱度上升,適合短線捕捉資金流入機會。


3.調出:快速拋售壓力

定義:標的被剔除大摩指數,被動式基金需強制賣出,主動資金可能跟隨撤離。

市場影響:資金快速撤出,股價承壓,短期波動明顯。

經典案例

  • 8 月大摩中國指數剔除海信家電、中升控股→ 尾盤成交額佔全天82%,股價下挫1.17%

2025年案例:

  • 11 月大摩中國A股在岸指數剔除16 檔的→ 被動式資金賣壓短期衝擊股價

  • 2022 年俄羅斯剔除EM → 單日約400 億美元撤出,股市劇烈下挫

調出事件通常伴隨尾盤砸盤與短期回落,注意風險管理。

MSCI調整的核心邏輯
調整類型 市場影響 資金流動 股價表現
調權 被動式基金強制調倉 中短期買入/賣出 短期推高或壓低
調入 新標的加入指數 大量被動+主動資金湧入 股價上漲
調出 標的剔除指數 強制賣出,主動資金撤離 股價承壓

MSCI指數實戰手冊-台股篇

對台灣地區投資人而言,利用大摩指數調整做投資的核心在於掌握四個關鍵節點

公告前篩選→ 公佈日短線→ 生效日波段→ 長期定投

既不盲目跟風,又能捕捉資金流動帶來的機會。


1.公告日前(T-10 至T 日)

提前鎖定潛在標的,不做“後知後覺者”

①篩選潛在標的

  • 新納入MSCI台灣指數的個股(例:2025年11月新增京元電、信騁、 東元、致茂

  • 權重上調的核心龍頭(例:台積電、聯發科)

  • 流通盤小、被動資金佔比高的中盤股(更容易由資金推動)

②基礎校驗

自由流通市值、外資持倉比例、近6 個月日均成交額,確保流動性充足。

③操作策略

  • 小部位試探,先買少量,避免追高

  • 設停損位,股價跌破近期低點5% 即離場


2.公佈日短線(T 日)

借情緒輕倉試錯,快轉快出不戀戰

①確認名單與權重

  • 明晟正式公佈名單當天,確認標的是否納入及調權比例

②觀察開盤表現

  • 成交量超過近20日日均量2 倍,股價站穩5 日均線→ 可輕倉嘗試

  • 開盤衝高但成交量不足,或股價快速下跌→ 放棄操作

③短線操作原則

  • 獲利目標3%-5%,當天或隔日見好就收

  • 警惕尾盤爆量帶來的滑點風險,尤其台股尾盤10分鐘波動大


3.生效日尾盤(T+0)

抓被動調倉機會,波段操作控倉位

①關注尾盤前10 分鐘(台股13:50-14:00)

  • 成交量暴增(日均量3 倍以上)且股價穩→ 可保留1/3 倉位做波段

  • 權重調整幅度小(<0.05%)或盤中大漲(>8%) → 謹慎操作

②波段持有時間

  • 不超過3個交易日

  • 獲利達5% 或虧損3% 即離場

本階段行情本質是被動資金推動的短期機會,而非基本面驅動的長期上漲


4.長期配置

低費率ETF定投,穩健佈局核心資產

①ETF優選

  • 元MSCI台灣(006203),費率約0.3%

  • 成分股涵蓋台股核心龍頭,分散風險

②定投策略

  • 每月固定日期買入,金額≤ 月收入10%

  • 忽略短期波動,重視長期趨勢(大摩台灣指數近10年年化收益約12%)

③分散投資

  • 搭配債券ETF 或全球市場ETF(如ACWI)

  • 降低單一市場波動風險


MSCI調整代表了投資機會,對投資者來說:

  • 公告前鎖定潛在標的→ 低成本佈局

  • 公佈日短線試誤→ 捕捉資金流動

  • 生效日尾盤波段→ 利用被動資金推動

  • 長期定投ETF → 穩健跟隨核心資產

核心理念:瞭解大摩調整流程,可低成本捕捉外資資金流向,同時規避短期追高風險。


MSCI台灣指數是什麼?成分股有哪些?

大摩自1996年將台灣納入指數,目前MSCI Taiwan涵蓋約88檔成分股。

  • 產業結構:科技約70% 為絕對主力

  • 核心成分:科技、金融龍頭企業

  • 前10 大權重股佔指數總比重>70%

  • 台灣50 ETF(0050)成分股高度重疊

明晟台灣指數以自由流通市值加權,台積電單家公司權重超過50%,主導指數走勢。

1.成分股

截止到2025年10月31日,其成分股如下:

排名 成分股 權重
1 台灣半導體製造 58.01%
2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5.05%
3 聯發科公司 3.13%
4 台達電子 3.04%
5 日月光科技控股 1.29%
6 廣達計算機 1.28%
7 富邦金融控股 1.20%
8 中信金融控股 1.10%
9 國泰金融控股 0.96%
10 ACCTON TECHNOLOGY CORP 0.86%

最新調整(2025年)

  • 新增6 檔:信騁(5274)、貿聯-KY(3665)、緻茂(2360)、金像電(2368)、京元電(2449)、東元(1504)

  • 刪除7 檔:宏碁(2353)、友達(2409)、微星(2377)、矽力傑(6415)、聯強(2347)、旭隼(6409)、大聯大(3702)

2.追蹤大摩台灣指數的主要ETF

  • 元MSCI 台灣(006203)

  • 富邦摩台(0057)

ETF 投資人可透過低費率、分散化方式參與指數整體表現

3.台灣在其他區域指數中的地位

  • EM、Asia ex Japan 中台灣佔比 10%+

  • 是 外資被動及主動配置的核心市場


MSCI成分股如何查詢?(最實用步驟)

  1. 前往官網:MSCI.com

  2. 選擇功能:左側→指數工具(Index Tools)

  3. 查看成分股:點選股票指數成分股(Equity Index Constituents)

  4. 輸入指數名稱

  • “Taiwan”

  • “China A”

  • “ACWI”

  • “EM”

  • 查看內容:成分股名單、權重、歷史變動記錄

註:這是專業基金經理人最常用的方法,資訊最權威。


常見問答

Q1:MSCI 與FTSE、標普道瓊指數有何不同?

  • 明晟:A股“漸進納入”,分階段提升權重

  • FTSE:一次性納入

  • 標普道瓊:更專注於美國本土市場

三者計算方法類似,但成份股及節奏差異會導致短期表現分化

Q2:為何EM指數中韓國、台灣仍歸類為「新興」?

  • 它採用「市場可近性」標準,包括外匯管制、清算制度、資本利得稅等

  • 儘管兩地人均GDP 達發達水平,但外資註冊和匯回流程仍被認定為“新興市場”

Q3:把MSCI指數當作「漲跌訊號」可靠嗎?
→ 不可靠。指數是“溫度計”,反映市場,不決定市場;短期波動快,長期收益仍取決於企業獲利

Q4:被「踢」出指數就一定利空?
→ 未必。 2022 年剔除俄羅斯股市後,ETF 可豁免賣出義務,成分股反而躲過流動性危機

Q5:主動投資人可以無視MSCI嗎?
→ 不行。被動資金佔已超美股總量50%,調倉會改變個股供需曲線,主動式基金同樣需評估衝擊成本

Q6:指數調整日為何尾盤暴漲暴跌?
→ 被動式基金採用收盤價追蹤原則,必須在最後集合競價完成權重調整,形成“尾盤巨單”

Q7:A股未來何時全數納入?

  • 避險生態:MSCI中國A 股指數期貨(港交所已上市)

  • 結算週期:T+1 vs 國際T+2

  • 綜合帳戶機制:允許外資「一戶通」融資融券

Q8:為何個股漲跌幅有時遠大於權重變動?
→ 被動式基金必須成交,流動性不足會產生衝擊成本

  • 例:中小盤日均成交5,000 萬元,卻面臨1 億元賣單,可能瞬間跌停

Q9:A股納入MSCI後,臺股權重稀釋,會長期失血嗎?
→ 不會。台股在齊總的權重由16.3%降至13.1%,但外資持倉市值從24%升至28%,顯示基本面大於份額


總結

MSCI指數是全球資本的GPS,指引資金流向:

不是漲跌訊號,而是透明的“資金分配器”

掌握公告、公佈、生效、長期定投四大節點

三句話口訣:

  • 它觀察“錢往哪裡走”

  • 基本面判斷“值不值得跟”

  • 紀律決定“什麼時候買”

熟知籌碼、理解邏輯、穩健操作,就能在每一次外資調倉中抓住低風險、高確定性的機會,實現長期複利。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