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28日
根據週五市場最新消息,甲骨文與資料中心開發商Vantage Data Centers正聯手撬動一筆高達380億美元的銀團貸款,專用於在美新建兩座巨型AI算力園區,最終租戶直指OpenAI。
11月28日,多家媒體同步確認,以摩根大通、三菱日聯為首的銀團正與甲骨文(Oracle)及數據中心開發商Vantage Data Centers進行最後磋商,計劃在“未來幾週內”完成一筆高達380億美元的專項貸款。
這是全球AI基礎設施領域迄今最大規模的單筆債務融資,也是OpenAI「星際門」5,000億美元擴張計畫的首批配對資金。

對於久居「軟體舒適圈」的甲骨文而言,此舉意味著策略重心徹底轉向重資產營運。為兌現與OpenAI的合同,甲骨文未來四年累計融資需求可能高達1000億美元。
公司過去一個月已發行180億美元公司債,自由現金流罕見轉負59億美元,負債股本比遠高於業界平均數。不過拉里·埃里森在內部郵件中強調,“鎖定OpenAI的長約,就等於鎖定未來十年的雲端收入”,顯然意在向投資者證明高槓桿的合理性。
CEO Sureel Choksi在28日早盤電話會上透露,新園區將採用液冷+高密度機櫃設計,平均PUE低於1.15.全部完工後可為OpenAI提供約30萬枚最新GPU的並發能力,相當於公司現有總算力的1.6倍。
銀團之所以願意大額下注,核心在於「承租方信用」——OpenAI與Vantage簽署了為期12年、總計近180億美元的不可撤銷租約,租金隨通膨上浮,被視為「類政府信用」的優質資產。
根據市場聯合統計,軟銀、甲骨文、CoreWeave、Blue Owl、Crusoe等「OpenAI鏈」企業累計借款已逼近1,000億美元,相當於全球六大科技巨頭淨負債總和,且仍在快速成長中。
而處於風暴中心的OpenAI自身資產負債表卻異常「乾淨」——除去年獲準但尚未動用的40億美元循環信貸外,公司幾乎沒有任何有息負債。

憑藉未來八年總額高達1.4兆美元的算力採購長約,OpenAI把融資壓力層層轉嫁給合作夥伴:
軟銀借款150億美元佈局AI算力基金;CoreWeave抵押全部資料中心獲得80億美元貸款;Blue Owl與Crusoe合資SPV在摩根大通取得100億美元無追索權貸款,專供OpenAI德州阿比林園區。
而OpenAI需要做的,只是按期支付租金——即便其2025年年化收入僅約200億美元,尚不足採購合約額的1.5% 。
巨額「預期收入」與微薄「當下收入」之間的剪刀差,使整個產業鏈的償付能力高度依賴OpenAI未來的獲利與再融資前景。一旦AI商業落地速度低於預期,或OpenAI估值大幅回調,銀行可能迅速收緊SPV專案的放款,導致資料中心建設資金鏈斷裂。
更令債權人心悸的是,OpenAI迄今並未提供傳統意義上的母公司擔保,所有貸款均以專案租金和未來現金流做抵押,一旦技術迭代或需求轉向,風險將首先由貸款人「硬扛」。
面對質疑,OpenAI CFO Sarah Friar在27日晚的閉門會上回應稱:“我們簽署的是長期、不可撤銷的合同,租金覆蓋率達到項目EBITDA的1.8倍以上,銀行風險可控。”
同時透露,公司正考慮2026年啟動IPO,「屆時會把部分股權融資用於對合作夥伴的反向投資,以降低生態槓桿」。
不過,如果OpenAI真打算在資本層面“反哺”,勢必稀釋現有股東權益,而公司能否在公開市場上維持2000+億美元估值仍是未知數。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