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日本語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Português Монгол العربية हिन्दी Русский ئۇيغۇر تىلى

三大指數終止三連漲,科技股領跌,比特幣突破10.6萬美元

撰稿人:亨利

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10日

上週,美股在連續三週上漲後終於出現回調,三大指數集體下跌,科技股表現疲軟,投資人的情緒也開始轉向謹慎。市場對於美聯儲降息的期待雖然仍在,但資金開始顯現出避險傾向。同時,比特幣本週卻逆勢上行,價格突破10.6萬美元,成為市場中最亮眼的焦點之一,顯示部分資金正從傳統股市流向數位資產市場。


三大指數集體走弱,科技股領跌大盤

上週五美股走勢分化:

指數名稱 當日漲跌幅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 ▲ 0.16%
標普500指數 ▲ 0.13%
那斯達克指數 ▼ 0.22%

從整個交易週來看,指數全線收跌,道瓊指數累跌1.21%,標普下滑1.63%,納指跌幅最大,達3.04%,結束了先前的三連漲。


拖累大盤的主因來自科技股。

  • 特斯拉(TSLA.O) 下跌3.68%,投資人擔心電動車需求減弱;

  • Google(GOOG.O) 跌2%,

  • Arm(ARM.O) 下跌3.7%,AI晶片板塊降溫。

  • 微軟(MSFT.O) 雖僅微跌0.06%,卻已連續八日收跌,創2011年以來最長連跌紀錄。


這讓市場重新思考高估值科技股的可持續性,尤其在經濟成長放緩的背景下,三大指數對科技權重股的依賴正在顯現風險。

上週美股收盤數據

中概股隨勢調整,市場觀望情緒上升

上週,中概股也同樣被拖累。那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下跌0.95%,反映出資金對風險資產的謹慎態度。先前該指數曾受人民幣企穩和企業業績改善提振短暫反彈,但隨著美股科技板塊疲軟,資金回流美國資產的趨勢再度加速。


分析師指出,中概股的走勢與全球風險偏好密切相關:

  • 一方面,中國經濟數據仍在等待更多改善訊號;

  • 另一方面,美債殖利率高漲、美元強勢,令投資人轉向更安全的資產。


儘管阿里巴巴、騰訊等龍頭公司基本面依然穩健,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資金更傾向短線操作,整體板塊缺乏持續上漲動力。


不過,若後續政策持續支持實體經濟,海外資金或將重新關注中國資產。短期調整不代表長期看空,未來仍有結構性機會可期。

比特幣向上觸及106000美元

比特幣突破10.6萬美元,數位貨幣市場重燃熱度

與三大指數的下行不同,它本週表現格外強勢,最高觸及106000 美元/枚,日內漲幅1.22%,成為避險資金的新去處。隨著傳統市場震盪,不少機構投資人開始重新配置數位貨幣資產,它也因此受益。


分析認為,上漲的兩大主要原因是:

  • 美債殖利率小幅回落,市場風險偏好有所恢復;

  • ETF與機構資金預期升溫,加之減半週期將近,投資人看漲情緒濃厚。


從資金流向來看,部分避險資金從股市轉移到加密貨幣市場。儘管波動性仍高,但比特幣價格正在重新被視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短期內若宏觀環境穩定,其上行動能仍有支撐。

布蘭特原油週一走勢

原油小幅高開,市場仍處供需拉鋸中

國際原油市場在震盪中小幅走強。週一,WTI 原油報60 美元/桶,布蘭特原油報63.93 美元/桶,雙雙小幅高開。


市場依舊在全球需求減弱與OPEC+減產政策之間權衡:

  • 一方面,美國與歐洲經濟成長放緩,製造業活動不振;

  • 另一方面,OPEC+仍堅持減產計劃,為油價提供支撐。


整體來看,原油短線可能維持區間震盪,未來趨勢還需關注中國與印度的進口需求變化。


年底展望:指數或震盪整理,比特幣或延續強勢

在連續三週上漲後,美股指數出現的調整被認為是技術性修正,但也顯示高位市場情緒開始降溫。科技股估值壓力、美元走強以及美債殖利率上升,使投資人更加謹慎。


短期來看,通膨數據與美聯儲講話仍是市場的風向標。如果降息預期推遲,股市波動可能會增加。而另一方面,它和黃金等資產的強勢表現,顯示部分資金正在尋找新的避險出口。


整體來看,美股結束三連漲後進入震盪期,三大指數的短線調整讓投資人重新審視市場風險,而它的突破則成為亮點。年底行情可能更趨複雜,投資人需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靈活配置資產,平衡股市與數位貨幣之間的機會。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