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4日
最近白银市场真的有点火热。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加上通胀压力不减,贵金属价格一路上涨,而银价更是在短时间内突破多年高点,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注意。这波行情,不只是价格上涨那么简单,更反映了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动在同时发力,让大家对未来走势充满了期待。
到目前为至,现货白银的价格已攀升至52.58美元/盎司附近,突破了此前由历史合约所创造的高点。这一水平已超过1980年亨特兄弟尝试“控盘”时创造的合约价格峰值,该合约目前已不再存在。
从最新市场行情来看,白银的价格在10月中旬持续走高,多次触及52美元关口,刷新数十年来的最高记录,显示投资者避险情绪明显升温,市场对贵金属的需求急剧上升。白银的价格强势突破长期压力位,也意味着市场正在重新评估白银在全球通胀与金融波动中的资产价值。
要理解目前银价“破高”的意义,必须回顾1980年那段极端时期。
1980年银市大崩盘:亨特兄弟操纵
1979 至 1980 年间,美国富豪亨特兄弟通过大量囤积实物银、期货合约等方式,试图“控盘”全球银市。他们的操作让白银的价格从几美元迅速飙升到几十美元,涨势相当惊人。
1980 年 1 月 18 日,被认为是那一轮行情的顶点。那天,白银的价格在多个交易所都创下极高水平:
在 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有记录显示价格一度飙至 52.80 美元/盎司。
在伦敦、COMEX 等市场,合约和实物价格也都出现了极端波动。
不过好景不长。到了 1980 年 3 月 27 日,也就是后来被称为“银色星期四”的那一天,银价因流动性紧张、爆仓和保证金追缴等因素暴跌,许多持仓者被迫平仓,市场恐慌迅速蔓延。
这段历史提醒我们一个很现实的道理:价格飙升背后,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杠杆操作和流动性断裂,不可掉以轻心。
2. 通胀调整后的真实高点与名义高点
即使在名义价格层面,1980年的极端高点一直被视为银市长期难破的“心理天花板”。但若将通胀因素纳入考量,以今日美元购买力折算,当时的实际高点在“真实价值”层面仍高于目前水平。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提醒投资者谨慎看待所谓的“历史突破”。
银价重回历史高位并非偶发,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安全资产避险需求抬升:在地缘政治紧张、通胀压力、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强等背景下,投资者对贵金属的避险需求明显上升。它作为相对便宜的避险金属,在黄金上涨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资金流入。
利率走低与货币政策预期:市场普遍预期主要央行将进入降息周期,利率下行使无息金属的持有成本下降,从而对银价形成有力支撑。
实物短缺与交割压力:目前市场普遍反映银库存紧张、借贷利率上升,部分市场出现交割压力。这种供需错配叠加投资需求,放大了价格上涨的动能。
工业用途需求增长:白银不仅是贵金属,更是工业金属。随着新能源、光伏、电子、传感器、能源储存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它的工业需求持续增长,为价格提供坚实支撑。
投资工具放大效应:银相关的ETF与衍生品市场让更多资金快速涌入市场。机构与投机资金的集中流入,使短期波动被放大,也推动白银的价格持续上行。
意义:重塑心理高点与趋势转换
此次银价若能持续稳定在50美元以上区间,意味着市场可能形成新的支撑结构。白银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角色或将被重新定义,成为通胀与货币波动环境下的重要对冲资产。
2. 风险:泡沫、回撤与挤压风险
在极端上涨行情中,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泡沫风险:若价格脱离基本面支撑,容易出现高位回调。
挤压风险:空头被迫平仓、保证金追缴可能放大波动。
流动性风险:若实物交割或资金链环节断裂,价格波动可能加剧。
政策风险:若监管层面出台限制措施,或增加保证金要求,也可能对市场造成冲击。
3. 与黄金的联动与差异
白银虽具备避险属性,但波动性远高于黄金。它更受工业需求影响,因此涨势往往更快、回落也更剧烈。它被视为“高弹性贵金属”,在多头行情中表现亮眼,但也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冲击。
中期趋势判断
若本轮上涨具备持续性,白银的价格仍可能进一步上行。部分机构预测银价中期有望向60美元靠拢。然而,高位区域也意味着风险增加,短期内随时可能出现震荡调整。
2. 投资策略建议
策略 | 特点 | 适用情境 | 风控措施 |
核心配置 + 分批建仓 | 平滑成本,降低单点风险 | 看好银的中长期趋势 | 设置止损,控制仓位比例 |
趋势追踪 | 顺势介入高动量板块 | 确认突破关键价位后介入 | 严格止盈止损 |
套利/对冲策略 | 利用现货与期货之间价差 | 市场波动剧烈时适用 | 注意保证金风险 |
部分兑现 | 在高点区间逐步获利了结 | 避免回调被套 | 留少部分继续参与趋势 |
3. 心得与谨慎提示
在极端行情中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追高。
控制仓位比例,不使用过度杠杆。
关注市场流动性与库存变化。
对中长期投资者而言,银可作为组合中对冲通胀与汇率风险的配置品种。
银价再次突破历史高点,场面虽热闹,但机会和风险总是并存。无论是短线资金追涨,还是中长期配置需求,白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大家:保持理性、控制仓位、稳健策略,才是抓住机会的关键。只要冷静判断、合理操作,这波白银行情完全可以成为投资者布局的重要阶段。
【EBC平台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材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无意作为(也不应被视为)值得信赖的财务、投资或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