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3日
在投资的世界里,本益比(P/E Ratio)无疑是衡量股票估值最广为人知的标尺。不过这把标尺在周期性行业的剧烈波动或经济危机的极端时刻,常常会“失灵”。
于是,一种更为深邃、旨在穿越短期迷雾的估值工具应运而生——席勒本益比(Shiller P/E Ratio),又称“周期性调整本益比”(Cyclically Adjusted P/E Ratio, 简称 CAPE)。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教授对传统本益比进行了革命性改进,提出了周期调整本益比(CAPE Ratio)。它的核心创新在于:使用经过通胀调整的过去10年平均盈利,代替单一年度盈利。
▶计算公式为:席勒本益比 = 股价 /过去10年经过通胀调整的平均每股盈余
▶包含两个关键改进:
①十年平均
采用长达十年的盈利数据,足以覆盖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通过取平均值,经济高峰时异常高的盈利和经济低谷时异常低的盈利被相互抵消,从而得到一个能代表公司“常态化”或“中枢”盈利能力的数值。
②通胀调整
为了确保历史盈利数据与当前股价具有可比性,席勒将过去十年的每股盈余都根据消费者物价指数调整至今天的货币价值,消除了通货膨胀对数据的扭曲。
因此,CAPE不再是对公司单一年度盈利能力的快照,而是对其跨越整个经济周期的、持续盈利能力的全景扫描。
CAPE并非一个精准的择时工具,它不告诉我们“明天该买还是卖”,而是告诉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
1、判断整体市场估值水平
这是CAPE最核心的用途。投资者通过将当前的CAPE比值与历史长期平均值和中位数进行比较,来评估整个股市是处于低估、合理还是高估的状态。
▶以美国股市(S&P 500指数)为例:
其历史平均CAPE比值大约在16-17倍。当该比率远高于历史均值(例如超过25或30),通常意味着市场过热,存在泡沫风险,未来长期回报可能较低。
当该比率远低于历史均值(例如低于10),则可能预示着市场被低估,长期投资机会显现。
2、进行跨国市场的比较
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结构、增长潜力和利率环境不同,其股市的合理本益比水平也各异。但使用CAPE进行比较,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统一的框架。
例如,可以对比美国、欧洲、日本及新兴市场的当前CAPE值与其自身历史水平的偏离度,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相对的价值洼地或警惕风险集中区。
3、制定长期资产配置策略
对于遵循价值投资或长期资产配置的投资者而言,CAPE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当CAPE处于历史高位时:投资者可以倾向于降低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增加现金或债券持有,并保持警惕,避免追高。
当CAPE处于历史低位时:这可能是逐步、分批建仓的良机,意味着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购买到代表长期盈利能力的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
使用CAPE时,绝不能机械地套用。会计准则的变化、行业结构的变迁(例如科技股利润占比提升可能系统性推高平均本益比)以及利率环境等,都是解读数据时必须考虑的背景因素。
传统本益比的计算公式为:股价 / 每股盈余。它通常使用最近一个财政年度或过去十二个月的盈利数据。这种计算方式的优点在于简单直观,但其最大的缺陷也源于此:盈利的周期性波动。
许多行业,特别是周期性行业(如汽车、半导体、大宗商品、金融等),其盈利会随着宏观经济景气度而剧烈起伏。
在经济繁荣的顶峰,公司盈利达到高点,此时计算出的本益比可能显得很低,给人一种“廉价”的错觉,引诱投资者在高点买入。
反之,在经济衰退的谷底,公司盈利骤降甚至亏损,此时本益比会变得极高或为负,这又会吓退投资者,让他们错失在底部买入的良机。
所以在信息爆炸、市场情绪极易传染的今天,CAPE是投资者更需要的一种能够穿透短期噪音、洞察长期价值的工具。它提醒我们,投资不应被单一年度的辉煌或惨淡所蒙蔽,而应立足于企业跨越牛熊的、真正的创造价值的能力。
特征 | 传统本益比 | 席勒本益比 |
数据视角 | 短期、关注近期盈利 | 长期、关注十年平均盈利 |
核心应用对象 | 适合非周期性行业 | 适合市场整体与周期性行业 |
经济周期处理 | 易受周期影响,误判风险 | 平滑周期,去周期化估值 |
投资指导意义 | 短期价值判断,横向比较 | 长期回报率预测,纵向历史比较 |
信号性质 | 高频波动大,易受季节影响 | 低频波动平稳,反映长期趋势 |
将席勒本益比纳入分析工具箱,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本益比。恰恰相反,二者结合使用方能构成一个更立体的评估体系:用传统PE进行微观的、短期的公司筛选和比较;用CAPE进行宏观的、长期的市场定位和风险把控。
【EBC平台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材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无意作为(也不应被视为)值得信赖的财务、投资或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