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27日
當全球市值冠冕從蘋果交到英偉達手裡,市場送給它的不是掌聲,而是放大鏡。英偉達目前4.5兆美元的估值在華爾街看來既是科技躍遷的勳章,也是泡沫裂縫的起點。
過去兩週,一場由“大空頭”邁克爾·伯里、Substack財經作者、Meta與谷歌共同發起的衝擊,讓英偉達罕見地走出實驗室,在X(原推特)上“親上火線”,並罕見地向賣方分析師下發長達數頁的“防禦性備忘錄”。
導火線源自美東時間週三,伯里在社群平台發布的一則圖表分析,指責英偉達在內的幾家大型科技公司存在可疑收入確認行為。

▶他在文中提出三大質疑
一是90%的AI晶片採購是出於「囤貨」而非實際部署,存在重複下單;二是谷歌TPU、AMD MI300等競品正快速縮小與英偉達H100的算力差距;三是英偉達估值過高,若按傳統半導體市盈率計算,股價需下跌65%才能匹配盈利增速。
面對空頭突襲,英偉達迅速啟動反擊。公司透過向伯恩斯坦等機構提供的內部備忘錄,對伯里的指控逐條拆解:針對「囤貨」質疑,英偉達出示了北美四大雲廠商的資本支出與GPU實際上線率數據,強調預購行為實為鎖定未來三年擴容計劃。
▶英偉達在備忘錄中逐一回擊
會計操作:公司無特殊目的實體(SPV)、不依賴供應商融資,僅有一項公允價值「微不足道」的擔保;應收帳款週轉53天,與歷史均值一致;
折舊爭議:A100等舊GPU「服役」6年仍滿負荷,客戶4-6年折舊符合實際經濟壽命;伯里拿「未來過時」質疑當下報表是「稻草人論證」 ;
回購與稀釋:2018年來回購910億美元,並非伯里所稱1125億;RSU稅款計入導致誤讀,員工股權成本與同業相當;
策略性投資:Q3僅37億美元,佔營收一小撮,且組合公司主要向第三方客戶收錢,「循環融資」說法毫無根據;
現金流品質:第三季經營現金流238億美元、自由現金流221億美元,自2018財年以來自由現金流佔淨利98%,顯示「收入真到帳」 。
Meta 去年CAPEX指引高達370億美元,其中60%用於AI伺服器;如果GoogleTPU v5p單卡每小時租賃價比H100低35%,一年可省15億美元。
Meta內部評估顯示,LLaMA 3在TPU pods上訓練效率已達H100集群的92%,且功耗降28%。
▶但根據伯恩斯坦調查,Meta採購TPU仍面臨兩大障礙
軟體棧遷移成本:PyTorch→JAX/AXLearn重構,預計9個月;
谷歌雲端綁定:TPU不對外直接銷售,需跑在GCP,與Meta「多雲策略」衝突。
因此,短期Meta完全倒戈機率低,但英偉達必須面對「雲端廠商+自研晶片」聯盟的長期擠壓。
英偉達已罕見地在公開平台「喊話」:「英偉達領先行業整整一代——我們是唯一可以運行所有AI模型、在所有計算場景中通用的平台。」強調GPU對比谷歌TPU等ASIC的「效能+通用」優勢。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