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年10月21日
自2023年以來,黃金價格一直保持強勁上漲,累計漲幅接近120%。今年尤其明顯,3月黃金剛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而到了10月下旬,價格已經站上4,300美元大關,年內漲幅超過50%。黃金一直漲的趨勢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
許多人認為美元降息、美債上漲或央行避險需求是黃金上漲的主因,而這些因素確實很重要。但真正推動黃金持續上漲的核心,是市場出現了「黃金擠兌」。簡單來說,市場上承諾交易的黃金數量遠遠超過實際儲備。平時問題不大,但一旦恐慌集中兌付,價格就會迅速推高。
黃金市場就像手上只有一瓶水,卻發行了十張兌換券。當大家同時要求兌現時,短缺就會引發價格上漲,這也是今年黃金一直漲的背後邏輯之一。
這種兌付壓力已經在全球顯現。今年2月,全球第二大黃金儲備機構-英格蘭銀行出現交割延遲。過去,央行提取金條只需幾天,但今年2月起,某歐洲小國央行申請提領金條,卻被告知需要排隊等待4到8週。
紐約黃金市場的交割也面臨挑戰。黃金運輸需要專業裝甲車,而美國此類公司數量有限。 9月以來,運輸公司電話被打爆,各大銀行和交易商急於運送黃金,但車輛和人員不足。部分交易商不得不從亞洲和香港購買黃金,再空運到紐約交割,供需緊張進一步推動價格上漲。
瑞士的四大黃金冶煉廠承擔全球七成以上的精煉產能,面對訂單暴增,交貨週期延長,部分亞洲訂單被迫延後。這些都造成了全球性的黃金供需緊張,也助推了黃金一直在漲的行情。
投資需求同樣火熱。第二季全球央行淨買進166噸黃金,私人投資更為積極。到9月底,中國境內黃金ETF規模超過1,600億元,比去年底成長140%以上。歐美市場第三季度,全球實體黃金ETF資金流入達260億美元。
在美元承壓和投資者對金融體系信心下降的背景下,越來越多投資者轉向黃金避險。倫敦和紐約黃金市場的價格差異也反映了實體黃金的緊缺。九月開始,紐約黃金價格比倫敦高出50美元一盎司,價差一度超過100美元,紙黃金交易者為了交割,只好高價買進現貨,進一步推高價格。
歷史經驗顯示,黃金價格的劇烈上漲通常伴隨信心和恐慌疊加。 1970年代末,美國滯脹和地緣政治風險導致銀行金幣和金條被搶購,金價一年內從每盎司220美元飆升至850美元。如今雖然情況不同,但美元承壓、黃金供應有限,只要市場信心持續,黃金價格仍有上行空間。
全球最大的白銀基金iShare Silver Trust的實體白銀庫存一個月內增加超過1,000噸,顯示機構被迫買進實體平倉。部分白銀生產商原本鎖定價格的策略也因銀價暴漲失效,只能加入搶購潮,進一步推動價格上漲。
整體來看,黃金一直漲的背後,是全球市場對實體黃金的恐慌、流動性緊張以及投資者信心集中爆發的結果。這不僅是一輪價格上漲,更是一場關於信心的科普示範。只要市場對黃金的恐慌和需求持續存在,這輪行情仍可能繼續延伸。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