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1日
在股票市場,每逢公司“發紅包”,股價隔天卻常常低開。這不是市場無情,而是「除權」機制在發揮作用。本文將用專業又易懂的語言,帶你拆解他的來龍去脈,並給出可直接套用的計算與操作策略。
除權(Ex-Right)是公司在向股東發放股票股利或配股後,為了使股價真實反映最新的股本和公司價值,而在交易系統中自動調整股價的技術操作。
關鍵詞:
除= 分配
權= 股票股利(或配股權)
❗注意:它與除息不同。
除息指公司發放現金股利;
除權是指發放股票股利或配股。
舉例說明:假設公司A宣布每10股送2股,即每10股送2股的股票股利。那麼,具體變化如下:
日期 | 股價(元) | 持倉數量 | 總市值(元) |
除之前 | 100 | 1000 | 100000 |
除當日 | 83.33 | 1200 | 100000 |
說明:透過這種操作確保了股東的總資產沒有變化,股價下調後反映出公司的真實價值,而股東也能透過股票股利或配股獲得更多股份。
①定義:公司用利潤折成新股,分配給股東股票,通常沒有現金流動。
②公式:
新股價= 舊股價÷ (1 + 送股率)
舉例說明:某公司在年中決定每10股送10股。
送股前:每股價格為20元。
送股後:每股價格調整為20 ÷ (1 + 1) = 10元。
說明:雖然股票數量增加了(每10股送10股),總市值並不改變,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翻倍,但每股價格減少,確保公司總值不變。
①定義:公司將資本公積金轉為股本,增加股票數量,但不會造成現金流入。
②公式:
新股價= 舊股價÷ (1 + 轉增率)
舉例說明:某公司決定將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每10股轉增5股。
轉增前:每股價格為20元。
轉增後:每股價格調整為20 ÷ (1 + 0.5) = 13.33元。
說明:公司透過轉增股本增加了股本,股票數量增加,但每股價格下降,股東的總市值未變。
①定義:公司向現有股東以低於市場價格的折扣發行新股,股東可以選擇是否認購買。
②公式:
新股價= (舊股價+ 配股價× 配股率) ÷ (1 + 配股率)
舉例說明:某公司決定以每股10元的價格向股東配售新股,每10股配5股。那麼具體如下:
專案 | 數值 |
配股前股價 | 20元 |
配股價 | 10元 |
配股率 | 5股÷ 10股= 0.5 |
配股後股價計算 | (20 + 10 × 0.5) ÷ (1 + 0.5) = 13.33元 |
配股後股價 | 13.33元 |
說明:配股後,雖然股票數量增加,股東若認購新股可以以低價獲得更多股份,但每股價格因新股的加入而下調,股東的總市值和公司資產增加不變。
它會導致股價出現缺口,表現為股價走勢不連續。為了修複這種缺口,股票軟件提供了複權處理功能。
前複權:以當前價格為基準,調整歷史價格,維持走勢的連續性。
後複權:以歷史價格為基準,調整當前價格,使走勢連續。
盡管這種操作不會改變股東的總市值,但會影響每股價格和投資成本。
舉例說明:假設投資者以每股20元的價格買入公司A的股票1000股,總市值為20000元。公司決定每10股送10股,那麼除了權之後具體如下:
操作階段 | 持倉數量 | 每股價格 | 總市值 | 每股成本 |
除之前 | 1000股 | 20元 | 20000元 | 20元 |
除權後 | 2000股 | 10元 | 20000元 | 10元 |
說明:總市值不變,但投資者的每股成本降至10元。
這種操作會影響投資收益的計算,投資者需要結合分紅、送股等因素,並精確評估實際收益。
舉例說明:假設投資者以每股20元的價格買入公司B的股票1000股,公司每10股送10股後,每股價格變為10元。如果公司再派息2元,那麼,投資者的實際收益如下:
事件 | 細節 | 數值 |
買入股票 | 每股20元,1000股 | 20000元 |
送股 | 每10股送10股 | 2000股,10元 |
分紅 | 每股2元 | 4000元 |
總收益 | 送股後市值+ 分紅 | 24000元 |
說明:雖然每股價格下跌,但由於持倉數量的增加和分紅的收益,投資者的總收益增加至24,000元。
在這個過程中,有三個重要的日期需要投資者特別關注:
定義:這是公司決定分配股利的日期。
說明:通常在公司公佈年報時,會同時宣布預計分配的股利金額。
定義:這是股票價格調整的日期。
說明:在除權日當天,股票開盤價會自動扣除股利金額。
投資者若想參與並領取股息,必須在這個日期的前一天收盤前持有股票。
定義:這是公司實際將股息匯入投資者賬戶的日期。
說明:通常是在那日後的三到四周。
根據是否持倉以及是否參與,投資者的操作策略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適合人群:長期持有者
策略說明:在其之前購買股票,享受股息後繼續持有。
優點:可獲得股票的股息分紅,適合長期持有者,享受公司分紅或其他股息收入。
風險:貼權風險,如果股價在之後未能回升,可能面臨股價下跌。
舉例說明:假設A公司股票在除權前股價為50元,分紅1元。具體操作如下:
時間 | 股價(元) | 操作 | 股利(元) | 賬戶總值(元) |
除之前 | 50 | 買入1000股 | 1 | 50000 |
除之後 | 49 | 繼續持有 | 1 | 49000 |
簡短說明:
除之前買入1000股,股息1元;
除之後股價調整至49元,繼續持倉。
適合人群:避稅大戶
策略說明:在其之前賣出股票,之後再買回,以避稅或減少稅負。
優點:在除之前賣出股票,避免稅務負擔,後續可以在低價位重新買回股票。
風險:交易成本較高,賣出和買回之間可能有較大的交易費用或稅費。
舉例說明:假設B公司除權前股價為60元,分紅2元。具體操作如下:
時間 | 股價(元) | 操作 | 股利(元) | 賬戶總值(元) |
除權前 | 60 | 賣出1000股 | 2 | 60000 |
除之後 | 58 | 買回1000股 | 2 | 58000 |
簡短說明:
除之前賣出股票,除之後以58元買回,享有股利2元。
這可以降低稅務成本,但要支付賣出和買回的交易費用。
適合人群:短線交易者
策略說明:在其先前購買股票,等股價填權後賣出,試圖從股價回升中獲利。
優點:透過短期持有賺取填權的利潤,適合短線投資者。
風險:行情預判失敗,股價可能未能回升,導致虧損。
舉例說明:假設C公司除權前股價為70元,分紅5元。具體操作如下:
時間 | 股價(元) | 操作 | 股利(元) | 賬戶總值(元) |
除之前 | 70 | 買入1000股 | 5 | 70000 |
除之後 | 65 | 繼續持有1000股 | 5 | 65000 |
簡短說明:
除之前買入1000股,股息5元。
除之後股價回調至65元,繼續持倉,預期股價回升。
適合人群:波段高手
策略說明:在其先前高拋股票,之後低吸,利用股價波動進行波段操作。
優點:透過精準的高低點操作取得差價,適合波段投資者。
風險:可能踏空,如果市場波動不如預期,可能錯過反彈或上漲機會。
舉例說明:假設D公司除權前股價為80元,分紅3元。具體操作如下:
時間 | 股價(元) | 操作 | 股利(元) | 賬戶總值(元) |
除之前 | 80 | 賣出1000股 | 3 | 80000 |
除權後 | 75 | 以75元買回1000股 | 3 | 75000 |
簡短說明:
除之前賣出1000股,享有股息3元。
除之後股價調整至75元再低吸,若股價未回升,可能錯過更高收益。
填權:除之後,如果股票價格上漲並回到先前的價格,稱為「填權」。
貼權:如果除之後股價不僅未能上漲,反而繼續下跌,則為“貼權”
舉例說明:假設某公司宣布每10股配2股,配股價為10元,除之前股價為56元,之後股價調整為54元。那麼:
概念 | 走勢 | 股價 | 具體情況 |
填權 | 漲回原價 | 54→56元 | 兩週後回到56元,缺口被“填平” |
貼權 | 繼續下跌 | 54→46元 | 兩週後跌至46元,缺口越扯越大 |
總結:
除之後股價「回到原價」即為填權
若股價「跌破除權價」則為貼權。
在其之前,市場常會出現一種特殊的行情。
原因:部分投資者看好公司股利分配,選擇在除之前買入股票,從而推動股價上漲。
股東會臨近:隨著股東會日期的臨近,股利政策逐漸明朗,更多投資者參與,股價也會隨之上升。
不過,這種行情並非總是存在,其強度和持續時間取決於多種因素,如:
公司的基本面
市場情緒
股利率是指股利與股票價格的比率。
如果某公司今年的股利率低於過去幾年的平均水平,那麼填息的難度可能會增加。
例:某公司過去的平均股利率為10%,今年降至8%,這意味著投資者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填息。
股票價格的高低也會影響填息的難度。
在股價高點時,填息的難度通常高於低點。
例:某股票除之前為50元,除之後調整至49元。在高點時,股價需要更大漲幅才能填入利率。
公司的獲利能力、財務狀況和未來潛力決定了除之後的股價走勢。
基本面強的公司股價更可能回升。
若公司業績穩定成長,除之後股價可能上漲。
若公司業績下滑,股價可能繼續下跌。
公司過去幾年的表現也是重要的參考因素。
歷史上快速填息的公司,未來填息的可能性較大。
例:某公司過去三年除權後,股價都能在一週內填息,顯示該公司具有較強的市場吸引力。
除權本身不改變公司價值,卻是一次「股本vs 股價」的再平衡。
看懂公式,才能不被「價格暴跌」嚇到;
關注基本面,才能判斷填權機率;
選對策略,才能把股利真正變成利潤。
掌握其邏輯,讓每一次配股都成為投資道路上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