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07日
說到「股利」,有人鍾愛配息、有人偏好配股,眾說紛紜。然而,玉山金(2884)憑借連續18年「配息+配股」的穩定政策,穩居「定期定額三大人氣股」之一。但隨著健保補充保費新制上路,不少存股族慌了。那麼新制下會影響哪些投資策略?一次帶你看懂!

配股(Stock Dividend),又稱股票股利,指公司將盈餘以「股票」而非現金形式發放給股東。換句話說,公司把賺到的錢留在企業裏、再用股票分給股東。
主要特點:
常見於公司成長階段
公司希望保留現金,用於擴廠、研發或擴張投資
所以選擇以「股票」代替現金發放盈餘
公司宣布發放股票股利的行為稱為 「除權」。通常在除權後1~2個月,股東會收到「股票股利發放通知單」,新股會直接入賬至投資者的集保帳戶。
舉例說明:以玉山金(2884)為例,其2025年每股配發0.1002元股票股利。股票面額10元,假設投資者假設投資者原本持有100000股,即可獲得1002股新股,具體如下:
| 項目 | 配發股票前 | 配發股票後 |
| 持股數量(股) | 100000 | 101002 |
| 配股比例 | - | 每股配 0.01002 股 |
| 新增股數 | - | 100 |
| 股價調整 | - | 按比例下修 |
| 總市值 | 相同 | 相同 |
1.重點
雖然股數增加,但總市值不變。
股價會依比例下調,就像「切蛋糕」一樣:蛋糕大小不變,只是切更多片。
2.適用場景
它常用於:
公司處於快速擴張期
企業需要保留現金流
股東看好公司長期成長
換句話說:
股票股利 = 公司把成長機會留給股東,
讓股東以更低成本、間接「加碼持股」。
3.投資重點解析
其本質上是公司「以股票代替現金」發放紅利。
它並非「白拿股票」,而是「延遲兌現的價值」。
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只要企業基本面穩健、持續成長,股票股利能讓投資者享受更強的複利效應,在時間中放大持股價值。
| 市場 | 主要形式 | 是否常見 | 認購流程 | 特殊說明 |
| 🇨🇳 A股 | 融資性配發股票、送股、轉增 | 較常見 | 通過券商系統繳款 | 須經監管會核准 |
| 🇭🇰 港股 | Rights Issue、Bonus Issue | 極常見 | 中央結算系統分配 | 可轉讓「配股權」 |
| 🇹🇼 台股 | 現金增資、盈餘、股票股利 | 普遍存在 | 在指定期間繳款 | 新股上市時間較長 |
港股特色:
港股股東可選擇:
認購(繳款取得新股)
出售“配發股票權”(在市場交易)
放棄認購(被攤薄)
這種制度更靈活,也衍生了“配股權交易”的套利機會。
除了股票股利之外,「配股」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思——是指上市公司向現有股東按比例發行新股的行為。公司通常會以較低價格向股東提供新股,目的在於:
鼓勵股東繼續投資
同時為公司籌集營運或擴張資金
1.主要分為兩大類型
① 配舊|股份轉讓型
配舊股是指由大股東將自己持有的「舊股」轉售給其他投資者。
特點:
公司總股本不變
僅是股東之間的股份重新分配
形象比喻
好比蛋糕分法變了,但蛋糕本身沒變大。
公司資本結構維持不變,但短期市場供需變化可能造成股價波動。
② 配新|公司增發型
配新股是指公司發行「新股」,配售給現有股東或投資者。
特點:
公司總股本增加
若股東不參與認購,持股比例會被稀釋
舉例說明:假設假設某公司原有100股,股東甲持10股,占比10%。若公司增發100股新股而甲不參與,那麼:
| 項目 | 增發前 | 增發後(未參與配新) |
| 公司總股本 | 100 股 | 200 股 |
| 甲持股數量 | 10 股 | 10 股 |
| 甲持股比例 | 10% | 5% |
▷若不參與配新,持股比例從10% → 5%,股東權益被稀釋。
這類「配新」是公司最常見、最直接的融資手段,但同時也是股東最容易感受到「被攤薄」的機制。
2.意義
它提供投資者一個低成本增加持股的機會。
通常以低於市場價的折扣價發行,讓股東能以較小資金投入,增加持股比例、放大長期收益。
若公司基本面穩健、股價長期上升,股票股利可成為複利式增值工具。
| 類型 | 目的 | 特征 | 對股東影響 |
| 融資性配發股票 | 募集新資金 | 需繳認購款 | 若不參與,股權被攤薄 |
| 盈餘轉增(股票股利) | 將利潤轉為股本 | 無需繳款 | 持股數增、價值不變 |
| 紅股(Bonus Issue) | 獎勵股東、提升流動性 | 無現金流入 | 股價按比例下調 |
區別重點:
「融資性配股」= 公司向股東要錢
「股票股利/紅股」= 公司以股票代現金分紅
了解股票股利運作機制,有助於投資者掌握節奏、合理決策▼
1.董事會決議
公司董事會擬定配發股拍哦方案,包括:
股票股利比例(例:10配1)
股票股利價格
募集資金用途
意義:這是配發股票流程的起點。董事會通過後,才能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2.股東大會通過
股東大會表決是否批准股票股利方案。
保障股東知情與決策權,是股票股利實施的法律前提。
3.除權日(Ex-Rights Date)
從此日起,股價將扣除股票股利權價值。
除權日及之後買入股票者,不再享有本次配股資格。
意義:股價會自動進行除權調整,防止投資者誤解為“下跌”。
4.股權登記日(Record Date)
公司確認股東名冊,記錄哪些投資者有資格參與股票股利。
意義:登記日 = 判斷是否能參與股票股利的關鍵日。
5.認購期(Subscription Period)
符合條件的股東在此期間可繳款認購新股。
意義:若未在期限內完成繳款,將喪失配發股票權。
6.執行(Listing Date)
內容:
新股發行完成,與舊股合並流通,市場重新定價。
意義:標志著整個股票股利流程的正式完成。
7.小貼士
想參與配股? 請在“登記日前”持有股票。
不想被稀釋? 請記得在“認購期”完成繳款。
股價調整? 屬正常除權機制,並非公司價值縮水。

在台灣,公司公告股票股利時,常見格式為:「每股配發股票股利1元」
這裏的「1元」指的是股票面額(票面金額)對應的股利金額,不是在市場上看到的股價!因此,計算時必須以股票面額(通常為 10 元)為基准。
1.股票股利計算公式
投資者能獲得的配發股票股數:
其中:
每股股票股利:公司公告的配發金額(單位:元)
股票面額:一般為 10 元(若不同,以實際為准)
持有股數:目前持有的該公司股票數量
舉例說明:以台中銀(2812)為例,其2025年公告:
每股配發0.73元股票股利。
每股配息0.39元。
股票面額為10元,則:
假設投資者假設投資者持有1000股,那麼:
| 項目 | 股票股利前 | 現金股利後 |
| 每股股票股利(元) | - | 0.73元 |
| 股票面額(元) | 10 元 | 10 元 |
| 換算股數(股/股) | - | 0.073股 |
| 原始持股數量(股) | 1000 | 1000 |
| 新增股數(股) | - | 73 |
| 總持股數量(股) | 1000 | 1073 |
| 總持股數量(張) | 1張 | 1.073 張 |
結果:
投資者將獲得73股新股,
除權後總持股數變為 1073 股(1.073 張)。
| 每股配發股票股利 | 換算股數(每股可得) | 變化結果(1股變為) |
| 10 元 | 1 股 | 1 → 2 股 |
| 5 元 | 0.5 股 | 1 → 1.5 股 |
| 1 元 | 0.1 股 | 1 → 1.1 股 |
計算時請記住:
除以的是「股票面額」而非股價
面額在台灣通常為 10 元
2.重要提醒
①股票面額 ≠ 股票價格
計算時一定要使用面額 10 元,而非市場價。
②不同公司面額可能不同
例如部分創投或新創公司面額可能為 5 元,
計算前應先確認公告內容。
③配股後股價將同步除權
持股數量變多、股價會相應下調,
總市值不變,只是「股數增加、單價降低」。

當公司配股或送股後,市場會在除權日自動調整股價,這個過程稱為「除權」。
1.除權的目的
除權的意義在於保持公司總市值不變,
避免投資者誤以為“股價變便宜就是賺到”。
舉例來說:
公司發股票給股東,雖然投資者持股變多,但公司整體價值沒變,所以股價會自動下調。
2.除權參考價計算公式
這個調整確保:新舊股東的持股總價值保持一致。
3.股票股利除權公式(不需繳款的情況)
公式說明:
「股票股利」單位為元
「10」為股票面額(台股面額通常為10元)
舉例說明:假設某公司:
除權前股價 = 23.05 元
每股股票股利 = 0.75 元
具體如下:
| 項目 | 除權前 | 除權後(參考價) |
| 股價(元) | 23.05 | ≈ 21.44 |
| 股票股利(元) | - | 0.75 |
| 調整幅度 | - | 約 -7% |
結果說明:
股價從 23.05 元調整為 21.44 元,
持股總市值維持不變。
4.投資者常見誤區
①「股價變便宜」=更劃算?
錯。股價下調是數學調整,非市場低估。
②「股數變多」=賺到錢?
錯。市值沒變,只是股數除權增加。
③真正決定獲利的關鍵在於:
公司基本面、資金運用效率與成長潛力。
除了關注派發股票價、比例與除權參考價外,「收益率」是衡量股票股利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它能快速反映投資者參與股票股利後所獲得的實際收益水平。
1.收益率計算公式
舉例說明:假設某公司股票股利價為10元,股票現價為 100 元:
結果解讀:
這代表投資者投入100元,可獲得10元的股票股利價值。
收益率越高,代表以越低成本獲取新股,投資吸引力越強。
| 收益區間 | 投資含義 | 說明 |
| 高收益率(>10%) | 股票股利價格相對便宜 | 投資者可低成本增持股份,具吸引力 |
| 中等收益率(5%~10%) | 投資價值中性 | 股票股利條件合理,視公司成長性而定 |
| 低收益率(<5%) | 股票股利價格偏高 | 成本較高,投資價值相對較低 |
重點提示:
高收益率並不等於穩賺,應結合公司基本面與股票股利資金用途判斷。
若公司能有效運用股票股利資金擴張或提升獲利能力,長期回報將更可觀。
2.實務應用建議
①比較分析
在評估是否參與配股時,投資者可將收益率與市場平均水准比較,以判斷股票股利吸引力。
②結合成長性判斷
若公司處於成長期且資金用途明確,高收益率更具意義。
反之,若公司基本面疲弱,即便收益率高,也可能存在價值陷阱。
投資不只看報酬率,還要懂稅!「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在稅務申報與實得收益上的差異,可能影響投資者口袋的實際收入。
1.補充保費新舊制對比
①舊制:單筆收入超過 2 萬元才課稅
若單筆股利或利息收入超過2萬元,即需計入所得課稅。
②新制:全年累計超2萬元即課征
依據二代健保規定,全年股利或利息收入累計超過2萬元者,需繳 2.11% 補充保費。
舉例說明:假設投資者A單筆股利10000、12000,13000,全年全年股利收入25000元。那麼新舊補充保費對比如下:
| 項目 | 投資者A(舊制) | 投資者A(新制) |
| 單筆股利1 | 10000 元 | 10000 元 |
| 單筆股利2 | 12000 元 | 12000 元 |
| 單筆股利3 | 13000 元 | 13000 元 |
| 全年累計收入 | 25000 元 | 25000 元 |
| 是否課稅 | ❌ 不課稅 | ✅ 課稅 |
| 補充保費比例 | - | 2.11% |
| 應繳金額 | 0 元 | 527.5 元 |
結論:
舊制下分散領取或許能避稅;
新制改為「年度累計課征」,只要全年超 2 萬元,補充保費照繳不誤。
| 項目 | 股票股利 | 現金股利 |
| 稅務性質 | 視為「股票所得」 | 視為「現金所得」 |
| 計稅基准 | 股票面額(10 元) | 實際現金金額 |
| 稅負 | 較低(以面額計) | 較高(以現金計) |
| 是否繳補充保費 | 依年度累計金額判定 | 同上 |
2.稅務差異
| 項目 | 股票股利 | 現金股利 |
| 稅務性質 | 視為股票所得 | 視為現金所得 |
| 計稅基准 | 股票面額(10 元) | 實際配息金額 |
| 稅負 | 較低(面額基准) | 較高(現金金額基准) |
| 是否需繳補充保費 | 視年度累計金額而定 | 同上 |
舉例說明:假設公司每股股票股利5元,股票面額10元,持有1000股,配息與配股稅費如下:
| 項目 | 股票股利計算 | 現金股利計算 |
| 持有股數 | 1000 股 | 1000 股 |
| 每股股票 / 現金股利金額 | 5 元 | 5 元 |
| 股票面額 | 10 元 | - |
| 獲配股數 | 1000 × (5 ÷ 10) = 500 股 | - |
| 股利 / 配息金額 | 500 × 10 = 5,000 元 | 1000 × 5 = 5,000 元 |
| 稅基 | 5000元 | 5000 元 |
| 股利抵減稅額 (8.5%) | 425 元 | 425 元 |
| 補充保費 (2.11%) | 105.5 元 | 105.5 元 |
| 實收金額 | 5000 - 105.5 = 4894.5 元 | 5000 - 105.5 = 4894.5 元 |
3.股利抵減稅額說明
若年度總收入在 103.6 萬元以內,可享有 8.5% 股利抵減稅額。
換句話說,投資者能將部分股利所得抵稅,有效降低應繳所得稅額。
范例:
股利所得 5000 元 × 8.5% = 425 元 抵減稅額
→ 實際應繳稅款減少 425 元
4.投資人重點提醒
新制補充保費采「全年累計」計算,分次領取不再能避稅。
股票股利稅負通常較配息低,但實得現金流較少,適合偏長期持股者。
年度申報所得稅時,無論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皆須列入所得申報。
股票股利讓股東以優惠價格增持股份、共享公司成長成果,但同時伴隨稅務、時點與資金管理等細節。以下為投資者參與配股時必須掌握的重點▼
1.除權息日前必須持股
要想參與股票股利或配息,必須在除權息日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前持有股票。
從除權息日(Ex-Rights Date)起,股票交易價格會自動扣除權或股息價值。
操作建議:
提前規劃買入時間,避免在除權日當天買入錯失資格。
留意公司公告及券商系統提醒。
重點記憶:除權息日前 = 持股日;除權息日後 = 無資格。
2.稅務處理
| 類型 | 稅基計算方式 | 稅負水平 | 資金流動性 |
| 股票股利 | 以面額計稅(通常較低) | 稅負輕 | 無現金收入 |
| 現金股利 | 按實際分配金額計稅 | 稅負較高 | 獲得現金流 |
稅務優化建議:
若稅率較低,可選擇股票股利更具優勢。
提前了解當地稅法規定,避免因忽視申報而產生額外負擔。
3.股價調整 ≠ 虧損
技術性調整解釋:
除權除息後股價下調,是市場自動調整機制,並不代表實際虧損。
投資者的總資產市值通常保持不變。
投資建議:
不要被短期價格波動迷惑。
長期關注公司股票股利資金的使用與成長潛力。
4.其他注意事項
①市場情緒與公司前景
若市場看好股票股利計劃,股價可能回升;反之則承壓。
建議關注公司股票股利資金的用途與未來盈利能力。
②配股比例與攤薄效應
股票股利比例越高,原有每股收益(EPS)被攤薄的幅度越大。
投資前應估算股票股利後持股比例與每股收益變化。
配股是一種橋梁——連接公司的資本擴張與股東的長期回報。
懂得股票股利的機制與風險,才能真正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在資本市場中“以不變應萬變”。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材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