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走勢主要受外部關稅與美元變動、利率差異的影響、央行政策調控影響。從投資角度來看,匯率波動帶來了債券、權益、大宗商品和衍生性商品四大投資賽道的機會。
今年以來,離岸人民幣兌美元(CNH/USD)經歷了一輪「深V」行情。 4月受川普政府宣布對中國加徵34%關稅影響,CNH最低貶至7.42.創兩年內新低;8月,隨著美元回落、國內穩步增長政策顯效,CNH已回到7.18附近,年內累計升值2.11%。
劇烈波動背後,既反映了中美關稅博弈,也揭示了全球資金對人民幣資產的重新定價。
❯三條主線決定方向
1、外部主線-關稅與美元的蹺蹺板
川普2.0時代的關稅政策是人民幣最大的「黑天鵝」。機構測算,若34%關稅全面落地,CNH可能突破7.5;若談判緩和,將重回7.1-7.3區間震盪。
情境 | 機率 | CNH波動區間 | 關鍵指標 |
全面徵收34% | 30% | 7.45-7.60 | 中國對美出口較去年同期<-20% |
部分豁免徵收 | 50% | 7.20-7.35 | 美消費品通膨>5% |
談判暫停 | 20% | 7.10-7.25 | 美國失業率>4.5% |
2、利率主線-中美利差倒掛的極限測試
聯準會上半年僅「預防性降息」25bp,美元指數一度衝破109.對人民幣形成被動貶值壓力。下半年美國財政可持續性遭質疑,美元回落,人民幣獲喘息空間。
3、政策主線-央行「底線+順週期糾偏」組合拳
逆週期因子、離岸央票、外匯風險準備率等多工具並用,向市場傳遞「7.5是政策頂」的清晰訊號。
❯匯率波動衍生的四大投資賽道
1、債券:利差收斂交易
人民幣快速升值階段,外資透過「債券通」淨買進國債,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下行15bp。策略:CNH升值突破7.2時加倉中長期利率債,待利差收窄後獲利了結。
最佳入場訊號:CNH升破7.25 + 中美利差收窄至-130bp以內;
持倉週期:3-6個月(利差收斂速度約每月10-15bp)
2、權益:北向資金的“匯率蹺蹺板”
北向資金流向對CNH彈性極高。 Wind數據顯示,CNH每升值1%,北向資金週均淨流入增加約80億元人民幣。重點關注:
高美元負債、高海外收入的「匯率受益」板塊(家電、電子代工);
進口成本敏感型產業(航空、造紙)的波段機會。
匯率變動 | 主力配置產業 | 歷史彈性係數(β) |
CNH升值1% | 家電(美的集團)、電子(立訊精密) | 1.2-1.5x |
CNH貶值1% | 航空(中國國航)、造紙(太陽紙業) | -0.8x |
3、大宗:黃金與銅的「雙屬性」邏輯
當CNH貶值疊加美元強勢,黃金成為對沖首選;而當國內穩增長政策加碼、人民幣升值確認,銅等工業金屬受益於進口成本下降及需求復甦。 2025年Q1,離岸人民幣計價黃金上漲8%,而倫銅同期上漲11%,呈現明顯蹺蹺板。
當CNH貶值至7.3+美元指數>105.做多黃金/銅比值;
當CNH升破7.2+中國PMI>50.反向做空比值。
4、衍生性商品:波動率策略
2025年CNH選擇權隱含波動率均值較2024年提高約50%,適合建構「寬跨式」組合:在7.1-7.4區間賣出雙端、在7.5上方買入保護性看漲,賺取波動率溢價並鎖定極端風險。
情境 | 觸發條件 | CNH區間 | 推薦資產組合 | 風險訊號 |
基準情景 | 關稅溫和、美經濟軟著陸 | 7.1-7.3 | 50%A股藍籌+30%中債+20%大宗 | 美元指數>110 |
貶值情景 | 關稅全面落地、美降息放緩 | 7.4-7.5 | 30%美元現金+40%黃金+30%防禦債 | 中間價連續三日調弱>300點 |
升值情景 | 中美重啟談判、美財政擔憂升溫 | 6.9-7.1 | 60%港股科技+20%銅+20%可轉債 | 北向單週淨流入>500億 |
離岸人民幣不再是單邊押注的標的,而成為多重宏觀變數交織下的「高彈性資產」。投資人要釐清關稅、利差、政策三大主線,在債券、權益、大宗、衍生性商品間靈活切換,才能將匯率波動轉換為超額報酬。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
2025年美元貶值趨勢或持續,主要受降息、財政赤字、債務風險和市場減持影響。投資應增持非美貨幣、加大黃金配置、關注大宗商品和美國出口商股票等進行佈局。
2025年08月19日處置股是台灣證券交易所或櫃買中心對異常交易股票的監管措施,通常因股價波動、成交量異常或媒體報道等原因被標記,交易受到嚴格限制,持續時間通常為10個營業日。
2025年08月19日EWT ETF是一隻專注於台灣市場的ETF,提供投資人便利通路參與台灣核心科技與金融企業的成長,同時兼顧分散風險與長期收益,但仍需關注市場波動、匯率及稅務影響。
2025年0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