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是什麼意思?和牛市有什麼差別?如何賺錢?

2025年08月29日

在資本市場的漲跌循環裡,「熊市」是每位投資人都繞不開的話題。大家都知道那句話──「多頭市場讓人致富,熊市讓人清醒」。它就像一場“冷水浴”,把原本熱鬧非凡的股市變得冷冷清清,投資者們也從之前的興奮和貪婪,一下子跌入了焦慮和恐懼的情緒深淵。不過,別怕!只要我們真正了解它的規律,掌握一些應對策略,說不定還能在這裡找到意想不到的賺錢機會!

熊市是什麼意思?

「熊市」(Bear Market)指的是金融市場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下跌的狀態。

一般而言,當主要市場指數或資產價格從近期高點下跌超過20%,即被認為進入熊市。

這一市場狀態往往伴隨著投資者的悲觀情緒、大量拋售行為以及經濟基本面的惡化。

要注意的是,20%下跌並非絕對的標準。其實更關鍵的反而是市場情緒,也就是說:

  • 當投資人從追求冒險的偏好轉向了避險資產的時候,市場就容易進入空頭市場狀態。

  • 而且這個時間長短不一,短則數月,長則數年。

歷史上具體的熊市如下:

年份範圍 跌幅 (%) 持續時間 原因
1929 44.7 67天 1929年股市崩盤
1930-1932 83 2.1年 經濟衰退,銀行倒閉
1932-1933 406 173天 經濟持續衰退
1933 29.8 95天 新政實施初期的市場調整
1934-1935 31.8 1.1年 經濟復甦中的波動
1937-1938 54.5 1.1年 經濟衰退,戰爭預期
1938-1939 31.9 229天 歐洲戰爭爆發
1939-1940 31.9 229天 二戰初期的不確定性
1940-1942 34.5 1.5年 二戰對經濟的影響
1946 26.6 133天 戰後經濟調整
1948-1949 20.6 363天 冷戰初期的經濟波動
1957 20.7 99天 蘇聯衛星發射引發的恐慌
1961-1962 28 196天 甘迺迪總統任期的市場波動
1966 22.2 240天 越戰對經濟的影響
1968-1970 36.1 1.5年 經濟滯脹初期
1973-1974 48 1.7年 第一次石油危機
1980-1982 27.1 1.7年 雷根經濟政策調整
1987 33.5 101天 1987年股市崩盤
2000-2002 49.1 2.5年 網路泡沫破裂
2007-2009 57 1.4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為何被成為熊市?和牛市有什麼關係?

在西方文化中,熊象徵向下攻擊的力量,與「向上衝刺」的牛相對立。因此,將市場下跌的狀態形象稱為“熊市”,而上漲週期則稱為“多頭市場”。

熊市

1.熊市的特徵

通常具有一下六個投特徵:

  • 股價長期下跌:跌幅超過20%,市場進入熊市。

  • 投資者信心崩潰:市場情緒從“貪婪”迅速轉為“恐懼/悲觀”,投資者急於止損,資金持續流出。

  • 風險資產被拋售:資金流向保守資產,如現金、國債、黃金等避險標的,市場流動性轉差。

  • 經濟表現疲軟:它通常與經濟放緩甚至衰退同步出現,企業利潤下滑,裁員增加,消費疲軟。

  • 政策幹預頻繁:政府和央行可能透過降息等刺激方案救市,但市場反應有限。

  • 短線反彈:空頭市場期間偶爾會出現「死貓跳」式的短線反彈,但無法形成持續多頭趨勢,整體趨勢仍是低點持續下移。

2.牛市的特徵

牛市具有明顯的特徵,使其與其他市場趨勢區分開來。以下是牛市的主要特徵:

  • 資產價格上漲:股票等資產價格持續上漲,由投資人對市場的強烈信心及旺盛需求所推動。

  • 投資者信心高漲:人們普遍相信價格將繼續上漲,導致買入活動增加和交易量上升。

  • 經濟成長:多頭市場通常與經濟擴張期同時發生。 GDP成長、低失業率和穩定的通膨是支持市場上漲的重要指標。

  • 企業獲利強勁:在牛市期間,企業通常會公佈穩定的獲利成長,進一步推動股票價格上漲並吸引更多投資。

  • 風險偏好增加:投資人傾向於承擔更多風險,投資成長型股票或小型公司。

  • 市場流動性較高:隨著交易活動的增加,市場流動性增強。

熊市vs 牛市
專案 牛市(Bull Market) 熊市(Bear Market)
市場方向 持續上漲 持續下跌
漲跌幅標準 漲幅超過20% 跌幅超過20%
投資者情緒 貪婪、樂觀 恐懼、悲觀
經濟表現 成長強勁 衰退或放緩
平均持續時間 6.6年 1.3年
歷史例子 2009–2020美股長牛 2008金融危機空頭市場

熊市的成因有哪些?

它往往由多種內部和外部因素共同觸發,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經濟衰退

  • 經濟成長放緩、GDP 成長率下降時,企業經營環境惡化、利潤減少。

  • 居民收入減少、消費市場萎縮,股市失去支撐。

  • 如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大量企業虧損,標普500指數暴跌57%。

2. 加息週期

  • 升息週期會提高企業融資成本、壓縮利潤空間,使債券殖利率上升。

  • 吸引資金從股市流向債市,影響企業獲利和市場預期。

  • 例如,2022年聯準會大幅升息,納斯達克指數進入熊市。

3. 政策收緊

  • 央行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量,收緊信貸,使市場資金面緊張。

  • 投資人難以獲得足夠資金支持股票投資,導致股價下跌。

  • 如2007年中國央行採取緊縮性政策,股市出現大幅調整。

4. 黑天鵝事件

  • 是指難以預測且影響巨大的突發事件,如戰爭、疫情、金融危機等。

  • 會引發市場恐慌情緒,導致投資人大量拋售股票。

  • 如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全球股市暴跌,標普500指數短時間內下跌34%。

5. 市場過熱後的修正

  • 牛市後期,投資人過度樂觀、盲目追高,導致股票價格脫離基本面,估值過高。

  • 當市場意識到估值過高時,就會出現大規模調整,導致空頭市場來臨。

  • 如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納斯達克指數暴跌78%。

6. 投資者心理:恐慌與羊群效應

  • 當市場出現下跌趨勢時,投資人易陷入恐慌,跟風拋售股票,形成羊群效應。

  • 進一步放大市場下跌幅度,加速熊市到來。

  • 如1929年大蕭條期間,投資人恐慌性拋售導致股市崩盤。

7. 流動性危機與槓桿爆倉

  • 當市場下跌觸發保證金追繳或基金贖回潮時,會引發被迫賣出,形成惡性循環。

  • 如2015年A股股災期間,融資盤爆倉導致“多殺多”,千股跌停。

熊市的三個階段

1.一期: 高位震盪(分配期)

①市場特徵:市場高點回落,經濟數據變差,利淡消息頻出,股價與成交量雙降,整體仍高位震盪,未現崩盤。

②投資人行為:部分投資人獲利了結,預見轉熊風險;多數人仍抱希望,認為只是調整。

  • 例如,在2007年次貸危機初期,市場對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尚未充分認識,許多投資人仍認為市場只是短期調整。

2.二期: 加速下跌(恐慌期)

①市場特徵: 股價暴跌,恐慌性拋售致成交量飆升,負面新聞充斥,經濟數據下滑,指數與個股齊跌。

②投資者行為:情緒極度悲觀,急於止損,資金外逃,交易活躍但因恐慌而拋售,非正常交易。

  • 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雷曼兄弟破產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恐慌性拋售,許多股票在短時間內跌幅超過50%。

3.三期: 情緒極度悲觀(絕望期)

①市場特徵:市場持續低迷,股價低谷,估值極低,成交量萎縮,資金撤離,氣氛消極,投資人信心盡失。

②投資人行為:底部醞釀,聰明資金佈局,大部分投資人放棄,少數遠見者尋找機會。

  • 例如,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市場底部,許多優質股票的估值已經跌至歷史低位,為後續的多頭市場奠定了基礎。

熊市中的應對策略

1. 保持冷靜與理性

避免盲目跟風拋售,遵守投資紀律,重視長期策略目標。

2. 分散投資,優化配置

將資金配置到債券、黃金、REITs等防禦型資產中,以降低整體波動風險。

▍3. 專注於基本面,長期佈局

優質企業在空頭市場中更可能被錯殺,是逢低吸納的良機。

  • 例如,2008年巴菲特大舉買進美國銀行,最終大獲成功。

4. 合理使用避險工具

包括:

  • 做空(適用於專業投資者)

  • 買入賣權(Put Options)

  • 反向ETF(如SQQQ、SH等追蹤納指、標普的反向表現)

5.熊市中的投資機會

雖然整體市場下跌,但空頭市場中也隱藏價值投資的「黃金坑」:

  • 防禦性產業:醫療、公用事業、必需消費品等具備抗週期能力;

  • 錯殺優質股:如疫情期間的特斯拉、蘋果等;

  • 逆向投資策略:在大眾悲觀時佈局,等待情緒反轉。

熊市如何賺錢?

當股市進入空頭市場,多數投資者擔心資產縮水,但其實在市場下跌時,也有機會獲利。不過,這些方法都涉及風險,需謹慎操作。在熊市賺錢的方法有3種:

1. 做空(Short Selling)

做空是最典型的空頭市場操作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先賣後買」。投資人先向券商借股票,以當前價格賣出。等股價下跌後,再用較低的價格買回歸還,賺的就是中間的差價。

舉例說明:假設以每股$93 做空100 股,如果股價下跌至$83 回補,那麼:

專案 金額(美元) 計算公式
初始做空價格 93 -
回補價格 83 -
每股獲利 10 93 - 83
總獲利 1,000 10 × 100

說明:

  • “先賣後買”,在股價下跌中賺錢

  • 適合經驗豐富者,風險高,虧損可能無限

  • 涉及融券機制,不適合新手

2. 買入賣權(Put Options)

賣權(Put Option)是一種選擇權(又稱選擇權),給投資人在特定時間內,以指定價格賣出股票的權利。其特點如下:

  • 買入“看跌期權”,當股價下跌時,期權價值上漲

  • 利潤無限,但最大虧損僅限權利金

  • 選擇權操作需開通特別交易權限

  • 適合中高級投資者對沖或投機

3. 反向ETF(Inverse ETFs)

反向ETF 是專為熊市設計的工具,它的價格與追蹤指數呈現反向走勢,簡單來說就是指數跌1%,反向ETF 漲1%。

舉例說明:假設投資人買了100股反向ETF,每股100美元,總價值10000美元。那麼:

情境 指數變化 反向ETF變化 初始價值 最終價值 盈虧
指數跌1% 下跌1% 上漲1% $10,000 $10,100 $100獲利
指數漲1% 上漲1% 下跌1% $10,000 $9,900 $100虧損

說明:

  • 指數跌,ETF漲,簡潔易懂

  • 適合短期交易,不宜長期持有

  • 有些槓桿型反向ETF,甚至可放大至2倍、3倍收益(同樣風險也加倍)。

總結:

熊市並不可怕,關鍵在於你是否理解它,並制定了應對的策略。

掌握它的邏輯和節奏,不僅可以規避損失,更能把握絕佳的長期投資機會
而每一輪空頭市場過去,新的多頭市場也正在醞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