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9日
作為不同貨幣之間的“價格標簽”,匯率背後藏著各國經濟實力、貿易狀況和貨幣政策的“暗中較勁”。不管是投資理財、做國際貿易,還是普通人的出國旅遊,都不得不關注它。
匯率,是指一種貨幣可以兌換成另一種貨幣的比率。它如同一把尺子,衡量兩種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相對價值,並且直接決定了國際貿易的成本與利益。
在其表示中:
左邊的貨幣稱為基礎貨幣,也就是兌換的貨幣。
右邊的貨幣稱為報價貨幣,則是用來兌換的貨幣。
舉例說明:假設歐元兌美元的比率是1.30000,也就說:
1歐元可以兌換1.3美元。
它有兩種表現形式:直接和間接。
1.直接匯率:以本國貨幣為基準,表示某一單位的外幣可以兌換多少本國貨幣。
舉例說明:假設在台灣,美元兌台幣的比率為30,說明:
1美元可以兌換30元台幣。
2.間接匯率:以外幣為基準,表示某一單位的本國貨幣可以兌換多少外幣。
舉例說明:例如,在美國,英鎊兌美元的比率為1.24.這表示:
1英鎊可以兌換1.24美元。
它的形成類似商品價格的形成,主要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
舉例說明:假設中國一家企業想從美國進口價值1000美元的電子產品。但企業手中只有人民幣,需要在外匯市場上用人民幣購買美元。那麼:
如果:
市場上很多企業都想用人民幣買美元,但美元供應有限→ 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
市場上美元供應充足,但需求較少→ 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
1. 購買力平價理論(PPP)
①核心觀點:在沒有貿易障礙、資本自由流動的理想世界中,各國商品經由匯率轉換後價格應相等。
②現實限制:
商品流通成本高(如運輸、關稅、服務不可貿易)。
即使歐盟內部,波蘭物價仍遠低於德國。
③實際意義:長期看,通膨高的國家貨幣傾向於貶值(如印度、印尼、辛巴威)。
2. 利率平價理論(IRP)
①核心觀點:資本自由流動下,資金會流向利率較高的國家,直到各國資產的預期報酬率相等。
②實際表現:
高利率通常吸引資本流入,推高匯率。
例如,在美元升息週期中,美元匯率往往會走強。
③典型操作:利差交易(Carry Trade),例如借入低利率的日圓,投資於高利率的美元或澳幣。
在銀行換匯,或進行外匯交易時,總是能夠看到許多不同的貨幣兌換比率。許多人都搞不清楚其中的具體差異,現在我們就來仔細了解:
1.現金匯率:是指直接使用現金與銀行兌換外幣。
由於銀行需要承擔外幣現金儲存和管理成本,它通常較為不利。
當在機場或銀行櫃檯用現金兌換外幣時,往往會得到較少的金額。
2.即期匯率:是用銀行帳戶資金與銀行兌換外幣。
它通常較為有利,因為銀行的營運成本較低。
當透過網路銀行或手機銀行進行換匯時,通常能獲得更好的價格。
3.遠期匯率:指約定在未來某個特定日期,以特定兌換比率進行外匯交易。
通常用於進出口商規避風險。
可以是10天、30天、60天等不同期限。
在銀行和外匯交易平台上,匯率通常分為買入價和賣出價,如下圖。要注意的是,買入價和賣出價是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的。
買入價是銀行買入外幣的價格,也就是你賣出外幣時得到的價格。
賣出價是銀行賣出外幣的價格,也就是你買入外幣時需要支付的價格。
銀行透過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差額(即「價差」)賺取利潤。通常,銀行的買入價會低於賣出價。
具體怎麼看:
1.買入價
如果以外幣換本地貨幣,那麼買入價則越高越好。
2.賣出價
如果是以本地貨幣換外幣,那麼則是賣出價越低越好。
舉例說明:假設美元兌日圓,買入價146.257.賣出價16.255.那麼:
買入價: 146.257(銀行買入美元的價格)
賣出價: 146.255(銀行賣出美元的價格)
如果要用日圓買美元,要看賣出價;
如果要賣美元換日元,要看買入價。
銀行透過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這個價差賺取手續費。
它不是固定的,會隨著經濟、政治、市場等因素的變化而波動。其變動會對經濟和個人生活產生廣泛影響:
1. 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①本國貨幣貶值(匯率上升):例如,1美元=6元人民幣→ 1美元=7元人民幣。
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變得更便宜,有利於出口。
例如,中國的一家企業原本出口一件襯衫到美國,售價10美元,成本60元。如果人民幣貶值到1美元=7元,那麼:
專案 | 貶值前 | 貶值後,價格不變 | 貶值後,降價促銷 |
匯率 | 1美元=6元人民幣 | 1美元=7元人民幣 | 1美元=7元人民幣 |
售價(美元) | 10美元 | 10美元 | 9美元 |
售價(人民幣) | 60元 | 70元 | 63元 |
成本(人民幣) | 60元 | 60元 | 60元 |
利潤(人民幣) | 0元 | 10元 | 3元 |
國際市場競爭力 | 一般 | 一般 | 較強 |
總結:人民幣貶值後,企業若不降價,利潤增加;若降價,利潤減少但競爭力增強。
②本幣升值(匯率下降):例如,1美元=7元人民幣→ 1美元=6元人民幣。
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變得更貴,不利於出口。
舉例說明:如果人民幣升值到1美元=6元,那麼:
專案 | 升值前 | 升值後,價格不變 | 升值後,降價促銷 |
匯率 | 1美元=7元人民幣 | 1美元=6元人民幣 | 1美元=6元人民幣 |
售價(美元) | 10美元 | 10美元 | 9美元 |
售價(人民幣) | 70元 | 60元 | 54元 |
成本(人民幣) | 60元 | 60元 | 60元 |
利潤(人民幣) | 10元 | 0元 | -6元 |
國際市場競爭力 | 一般 | 較弱 | 較強 |
說明:原本成本60元的襯衫,售價10美元,企業的利潤就會增加。但如果企業不降價,可能會失去價格競爭力。
總結:人民幣升值後,企業若不降價,利潤減少甚至虧損;若降價,可能虧損更多但競爭力增強。因此,企業需權衡利潤與市場佔有率。
2. 對個人的影響:
①本幣貶值:例如,1美元=6元人民幣→ 1美元=7元人民幣。
海淘商品會變得更貴。
舉例說明:如果想向美國購買一部價值1000美元的手機,那麼:
專案 | 情況一(貶值前) | 情況二(貶值後) |
匯率 | 1美元= 6元人民幣 | 1美元= 7元人民幣 |
手機價格(美元) | 1000美元 | 1000美元 |
手機價格(人民幣) | 6000元 | 7000元 |
總結:人民幣貶值後,進口商品的人民幣成本上升,消費者需要支付更多人民幣購買同樣價格的國外商品。
②本幣升值:例如,1美元=7元人民幣→ 1美元=6元人民幣。
海淘商品會變得更便宜。
舉例說明:如果人民幣升值到1美元=5元,那麼:
專案 | 情況一(升值前) | 情況二(升值後) |
匯率 | 1美元= 6元人民幣 | 1美元= 5元人民幣 |
手機價格(美元) | 1000美元 | 1000美元 |
手機價格(人民幣) | 6000元 | 5000元 |
總結:人民幣升值後,進口商品的人民幣成本降低,消費者只需支付更少的人民幣即可購買同樣價格的國外商品。
1.通貨膨脹(物價水準)
具體機制:通膨高→ 貨幣購買力下降→ 兌換比率下跌。
案例:津巴布韋曾經歷惡性通貨膨脹,貨幣貶值至萬億級別,最終不得不放棄本幣。
注意:通膨對匯率的影響是長期性的,短期可能被其他因素掩蓋。
2.利率水平
當一個國家的利率較高時,會吸引外國資本流入,從而推動該國貨幣升值。
具體機制:利率高→ 資本流入→ 貨幣升值。
案例: 2022年起,美國升息至5%以上,美元指數走強。
特殊現象:利率上升預期可能提前反映在市場價格。
3.國際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當一個國家的經常帳出現順差時,外匯供大於求,本幣往往會升值。
具體機制:順差→ 外匯供大於求→ 本幣升值;逆差則相反。
案例:中國在2000年至2014年期間,經常帳和資本帳雙順差,推動了人民幣的升值。
4. 風險與不確定性
具體機制:政治、經濟、政策不確定性→ 資本外逃→ 貨幣貶值。
案例:英國脫歐公投後,英鎊暴跌。
5. 央行幹預與政策調控
機制:透過外匯管制、公開市場操作、錨定等手段影響。
案例: 2011年日本大地震後,日圓暴漲,G7聯合幹預拋售日圓。
限制:短期有效,長期仍需基本面支撐。
匯率是國際貿易和經濟交流的重要紐帶,其波動對經濟和個人生活都有顯著影響。它的形成和變動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包括通貨膨脹、利率、國際收支、政治風險及央行幹預等。在全球化背景下,其穩定對促進貿易和投資、保障經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