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是如何形成的?买入卖出怎么看?变动有哪些影响?

2025年08月29日

作为不同货币之间的“价格标签”,汇率背后藏着各国经济实力、贸易状况和货币政策的“暗中较劲”。不管是投资理财、做国际贸易,还是普通人的出国旅游,都不得不关注它。

汇率是什么?

汇率,是指一种货币可以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率。它如同一把尺子,衡量着两种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值,并且直接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成本与收益。

在其表示中:

  • 左边的货币称为基础货币,也就是被兑换的货币。

  • 右边的货币称为报价货币,则是用来兑换的货币。

汇率解读举例说明:假设欧元兑美元的比率是1.30000,也就说:


  • 1欧元可以兑换1.3美元。

汇率的表现形式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直接和间接。

直接汇率和间接汇率1.直接汇率:以本国货币为基准,表示一定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多少本国货币。

举例说明:假设在台湾,美元兑台币的比率为30,说明:

  • 1美元可以兑换30元台币。

2.间接汇率:以外币为基准,表示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可以兑换多少外币。

举例说明:例如,在美国,英镑兑美元的比率为1.24.这表示:

  • 1英镑可以兑换1.24美元。

汇率是如何形成的?

它的形成类似于商品价格的形成,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举例说明:假设中国一家企业想从美国进口价值1000美元的电子产品。但企业手中只有人民币,需要在外汇市场上用人民币购买美元。那么:

如果:

  • 市场上很多企业都想用人民币买美元,但美元供应有限 → 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 市场上美元供应充足,但需求较少 → 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汇率的理论基础:两种定价模型

1.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①核心观点:在没有贸易壁垒、资本自由流动的理想世界中,各国商品通过汇价转换后价格应相等。

②现实局限:

  • 商品流通成本高(如运输、关税、服务不可贸易)。

  • 即使欧盟内部,波兰物价仍远低于德国。

③实际意义:长期看,通胀高的国家货币倾向于贬值(如印度、印尼、津巴布韦)。

2. 利率平价理论(IRP)

①核心观点:资本自由流动下,资金会流向利率更高的国家,直到各国资产的预期回报率相等。

②实际表现:

  • 高利率通常吸引资本流入,推高汇价。

  • 例如,在美元加息周期中,美元汇价往往会走强

③典型操作:利差交易(Carry Trade),例如借入低利率的日元,投资于高利率的美元或澳元。

在生活中该了解哪些汇率?

在银行换汇,或者进行外汇交易时,总是能够看到许多不同的货币兑换比率。许多人都搞不清楚其中的具体区别,现在我们就来仔细了解一下:

汇率(银行)1.现金汇率:是指直接使用现金与银行兑换外币。

  • 由于银行需要承担外币现金存储和管理成本,它通常较为不利。

  • 当在机场或银行柜台用现金兑换外币时,往往会得到较少的金额。

2.即期汇率:是用银行账户资金与银行兑换外币。

  • 它通常较为有利,因为银行的运营成本较低。

  • 当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进行换汇时,通常能获得更好的价格。

3.远期汇率:指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日期,以特定兑换比率进行外汇交易。

  • 通常用于进出口商规避风险。

  • 可以是10天、30天、60天等不同期限。

汇率买入卖出怎么看?

在银行和外汇交易平台上,汇率通常分为买入价和卖出价,如下图。需要注意的是,买入价和卖出价是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的。

汇率买入价卖出价怎么看

  • 买入价是银行买入外币的价格,也就是你卖出外币时得到的价格。

  • 卖出价是银行卖出外币的价格,也就是你买入外币时需要支付的价格。

银行通过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的差额(即“价差”)赚取利润。通常,银行的买入价会低于卖出价。

具体怎么看:

1.买入价

  • 如果以外币换本地货币,那么买入价则越高越好。

2.卖出价

  • 如果是以本地货币换外币,那么则是卖出价越低越好。

举例说明:假设美元兑日元,买入价146.257.卖出价16.255.那么:

  • 买入价:146.257(银行买入美元的价格)

  • 卖出价:146.255(银行卖出美元的价格)

如果要用日元买美元,要看卖出价;

如果要卖美元换日元,要看买入价。

银行通过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的这个价差赚取手续费。

汇率的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它不是固定的,是会随着经济、政治、市场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其变动会对经济和个人生活产生广泛影响:

1. 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①本币贬值(汇率上升):例如,1美元=6元人民币 → 1美元=7元人民币。

  • 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更便宜,有利于出口。

例如,中国的一家企业原本出口一件衬衫到美国,售价10美元,成本60元人民币。如果人民币贬值到1美元=7元,那么:

项目 贬值前 贬值后,价格不变 贬值后,降价促销
汇价 1美元=6元人民币 1美元=7元人民币 1美元=7元人民币
售价(美元) 10美元 10美元 9美元
售价(人民币) 60元 70元 63元
成本(人民币) 60元 60元 60元
利润(人民币) 0元 10元 3元
国际市场竞争力 一般 一般 较强

总结:人民币贬值后,企业若不降价,利润增加;若降价,利润减少但竞争力增强。

②本币升值(汇率下降):例如,1美元=7元人民币 → 1美元=6元人民币。

  • 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更贵,不利于出口。

举例说明:如果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6元,那么:

项目 升值前 升值后,价格不变 升值后,降价促销
汇价 1美元=7元人民币 1美元=6元人民币 1美元=6元人民币
售价(美元) 10美元 10美元 9美元
售价(人民币) 70元 60元 54元
成本(人民币) 60元 60元 60元
利润(人民币) 10元 0元 -6元
国际市场竞争力 一般 较弱 较强

说明:原本成本60元的衬衫,售价10美元,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但如果企业不降价,可能会失去价格竞争力。

总结:人民币升值后,企业若不降价,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若降价,可能亏损更多但竞争力增强。因此,企业需权衡利润与市场份额。

2. 对个人的影响:

①本币贬值:例如,1美元=6元人民币 → 1美元=7元人民币。

  • 海淘商品会变得更贵。

举例说明:如果想从美国购买一部价值1000美元的手机,那么:

项目 情况一(贬值前) 情况二(贬值后)
汇价 1美元 = 6元人民币 1美元 = 7元人民币
手机价格(美元) 1000美元 1000美元
手机价格(人民币) 6000元 7000元

总结:人民币贬值后,进口商品的人民币成本上升,消费者需要支付更多人民币购买同样价格的国外商品。

②本币升值:例如,1美元=7元人民币 → 1美元=6元人民币。

  • 海淘商品会变得更便宜。

举例说明:如果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5元,那么:

项目 情况一(升值前) 情况二(升值后)
汇价 1美元 = 6元人民币 1美元 = 5元人民币
手机价格(美元) 1000美元 1000美元
手机价格(人民币) 6000元 5000元

总结: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人民币成本降低,消费者只需支付更少的人民币即可购买同样价格的国外商品。

汇率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1.通货膨胀(物价水平)

  • 具体机制:通胀高 → 货币购买力下降 → 兑换比率下跌。

  • 案例:津巴布韦曾经历恶性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至万亿级别,最终不得不放弃本币。

  • 注意:通胀对汇率的影响是长期性的,短期可能被其他因素掩盖。

2.利率水平

  • 当一个国家的利率较高时,会吸引外国资本流入,从而推动该国货币升值。

  • 具体机制:利率高 → 资本流入 → 货币升值。

  • 案例:自2022年起,美国加息至5%以上,美元指数走强。

  • 特殊现象:利率上升预期可能提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

3.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 当一个国家的经常账户出现顺差时,外汇供大于求,本币往往会升值。

  • 具体机制:顺差 → 外汇供大于求 → 本币升值;逆差则相反。

  • 案例:中国在2000年至2014年期间,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

4. 风险与不确定性

  • 具体机制:政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 资本外逃 → 货币贬值。

  • 案例:英国脱欧公投后,英镑暴跌。

5. 央行干预与政策调控

  • 机制:通过外汇管制、公开市场操作、锚定等手段影响。

  • 案例: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日元暴涨,G7联合干预抛售日元。

  • 局限性:短期有效,长期仍需基本面支撑。

汇率是国际贸易和经济交流的重要纽带,其波动对经济和个人生活都有显著影响。它的形成和变动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包括通货膨胀、利率、国际收支、政治风险及央行干预等。在全球化背景下,其稳定对促进贸易和投资、保障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