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9日
對投資人而言,股利是一項值得關注的現金流工具。透過了解其發放機制、計算方式、稅務規則與策略運用,可以在波動的市場中打造一條穩定收益的現金流管道。長期持有優質股、合理規劃資金配置,才能在投資旅程中實現財富穩健成長。
股利(Dividend)是公司將獲利的一部分,以現金或股票的形式,分配給股東的投資回報。簡單來說,就是公司賺錢後,將部分利潤回饋給股東。
通常分為兩種形式:
1、現金股利(配息)
它就是我們常說的“配息”,是公司將獲利以現金的形式直接發放給股東。
①舉例:假設投資人持有1張台積電的股票,每股價格為100元,總價值為10萬元。公司宣布每股配息元:
持有的1張股票(1000股)可取得:6元× 1000股= 6000元現金。
除息後,股票價格會調整為:100元- 6元= 94元。
總資產不變:股票價值94000元+ 現金6000元= 100000元。
②特性:
優點:股東可以直接獲得現金收益,適合需要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
缺點:公司發放現金後,股價會相應下調(除息),股東的總資產並未增加。
2、股票股利(配股)
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配股”,是公司將獲利以增發股票的形式發放給股東。
①舉例:假設投資人持有1張台積電的股票,每股價格為100元,總價值為10萬元。公司宣布每股配發5元股票分紅:
每股5元股票分紅,代表每1000股(1張)可獲得500股(0.5張)股票。
除權後,持有的股票數量變為:1000股+ 500股= 1500股。
股票價格會調整為:100元× 1000股÷ 1500股≈ 66.7元。
總資產不變:1500股× 66.7元≈ 100000元。
②特性:
優點:公司保留現金再投資,股東持股增加,未來可能獲得更多收益。
缺點:股本膨脹,每股價值被稀釋,股價會相應下調(除權)。
專案 | 配息 | 配股 |
分配方式 | 現金入帳 | 增發股票 |
投資人收穫 | 實質現金 | 持股增加 |
股價變動 | 除息,股價下修 | 除權,股價稀釋 |
優點 | 穩定現金流 | 未稀釋公司現金 |
缺點 | 公司資金減少 | 股價被稀釋,未立即變現 |
1.現金股利計算
配息是以「每股」為單位發放,計算方式如下:
配息總額= 每股現金股利× 持有股數
舉例:假設投資某股票,其配息如下:
專案 | 數量 |
每股配息 | 0.5元 |
持有股票數量 | 1張股票(1000股) |
可領金額 | 0.5 × 1000=500元 |
2. 股票股利計算
配股也是以「每股」為單位,但需要換算成實際股數。
配股股數=(每股股票股利÷ 股票面額)× 持有股數
股票面額通常為10元(台灣)
舉例:假設某檔股票,此次每股配股0.5元,其計算如下:
專案 | 數量 | 計算公式 | 結果 |
每股配息 | 0.5元 | - | 0.5元 |
持有股票數量 | 1張 | 1張=1000股 | 1000股 |
可領取股數 | - | (0.5 ÷ 10) × 1000 | 50股 |
股票單價 | 10元 | - | 10元 |
實際金額 | - | 10 × 50 | 500元 |
投資人常誤以為「配得多就是好」,其實看收益率(Dividend Yield),也就是投資報酬率。
收益率=(每股股利÷ 股票價格)× 100%
舉例比較:假設有兩隻股票,A股和B股,其具體情況如下:
股票 | 配息 | 股價 | 殖利率 |
A股 | 10元 | 100元 | 10% |
B股 | 12元 | 200元 | 6% |
雖然B股配息較高,但A股收益率較高,代表投資報酬率較好。
舉例說明:以鴻海公司為例,假設其每股配息為0.7元,每股配股為0.5元,股價為16.55元,計算如下:
專案 | 數值(元) |
配息 | 0.7 |
配股 | 0.5 |
股價 | 16.55 |
平均收益率 | (0.7 + 0.5)÷ 16.55 × 100% ≈ 7.25% |
這代表投資人每投入100元,可獲得約7.25元的回報。
要參與分紅分配,必須注意以下兩個關鍵日期:
1. 除權息交易日
公司在這一天將股票利得從股價中扣除。
投資人必須在「除權價交易日的前一交易日」買進並持有股票,才能參與配股配息。
2. 發放日
配息發放日:本公司將現金匯入投資人帳戶。
配股上市日:本公司將股票撥入投資人集保帳戶。
股票利益所得需計入個人綜合所得,依法申報。在台灣,可選擇:
1.合併計稅
一般小資族適用併入綜所稅申報,額外有股票利益8.5%的抵減稅額可以適用(每一申報戶上限8萬元)。
2.分離計稅
分離課稅課稅級距40%以上的高所得者,採股票利益分離課稅單一稅率28%(退稅金額無上限)可能較有利。
計稅方式 | 適用對象 | 計稅方式說明 | 稅率或稅額計算方式 |
合併計稅 | 低收入者 | 將股票分紅與其他所得合併計算 | 以綜合所得稅率階數計算(5%~40%) |
分離計稅 | 高收入者 | 股票分紅所得單獨計算,不併入綜合所得 | 固定稅率28%,單獨繳納 |
舉例說明:假設某投資者年收入為60萬元,股票分紅所得為10萬元,無其他收入與扣除額。分別選擇合併計稅和分離計稅(股票利得單獨28%稅率計稅),具體情況如下:
專案 | 合併計稅(方案一) | 分離計稅(方案二) |
綜合所得總額 | 700000 元 | 600000 元(僅薪資) |
股票股利所得 | 併入綜合所得 | 單獨計稅 |
扣除額合計 | 296000 元 | 216,000 元(無分紅特別扣除) |
應納稅所得額 | 404000 元 | 384000 元 |
股息應繳稅金 | 併入綜合所得 | 28000 元 |
綜合所得稅適用稅率 | 5% | 5% |
綜合所得應繳稅金 | 20,200 元 | 19200 元 |
總應繳稅金 | 20200 元 | 47200 元 |
結論:在此案例中,對於低收入者,合併課稅(方案一) 的總稅負較低(20,200 元)
有在投資的人應該都知道,如果股票的配息超過一定金額,就需要繳交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在台灣,自2013年起實施「二代健保」,保費分為:
一般保費:由雇主、員工共同負擔,以月薪計算。
補充保費:針對特定收入(如高額獎金、分紅、租金、利息等)額外收取。
其中,股利所得就是補充保費的課徵項目之一。
專案 | 內容 |
課徵對象 | 單次領取的配息收益 + 配股收益合計金額 |
起徵門檻 | 單筆超過 新台幣2 萬元 |
費率 | 2.11%(以配息金額計算) |
上限 | 若單次股票分紅超過1000萬元,則以1000萬元為上限計算保費 |
例① :假設投資者單次領取分紅30000元,具體如下:
專案 | 金額(元) |
單次領取分紅 | 30000 |
應扣繳補充保費 | 30.000 × 2.11% = 633 元 |
實際入帳金額 | 30000 - 633 = 29.367 元 |
例②:假設單次領取股票利得1,200 萬元,具體如下:
專案 | 金額(元) |
單次領取股票利得 | 1200萬 |
計算上限金額 | 1000萬 |
應扣繳補充保費 | 10000000 × 2.11% = 2 1萬元 |
實際入帳金額 | 1179萬 |
注意事項
「單次」定義:同一家公司、同一天發放的股票利益視為一次。
配股也要計入:配股收益以「面額10元×股數」計算。
由公司代為扣繳:投資人不需自行申報,發放時會直接扣除。
無法退稅:補充保費一旦扣繳,即使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時可退稅,這部分保費也不會退稅。
✅小提醒:若經常領取高額股票分紅,建議分散持股或選擇不同發放日的公司,避免單次超過2萬元門檻。
也可考慮ETF配息,部分ETF會採「季配息」或「月配息」,有助於降低單次配息金額。
它是投資者獲得回報的重要形式之一,但不應僅看配息的金額。投資者應:
計算股票利得報酬率,評估實際報酬率;
注意除權息日期,避免錯過參與資格;
了解股票利得的稅務影響,特別是補充保費和所得稅;
長期持有優質公司股票,享受穩定的股票利得回報。
股利是衡量公司財務健康與股東回報的關鍵指標,透過了解它的計算、參與流程與稅務規定,你可以更有效地規劃投資策略,實現穩定現金流與資產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