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11日

根據CRIF中華徵信所的最新調查,2025年台灣最賺錢集團前十名中,台積電以年賺1.4兆元(新台幣)的絕對優勢位居第一。
長榮集團以2,259億元的獲利排名第二,超越了鴻海集團的2,140億元,成為「傳產一哥」;富邦集團則以超過2,000億元的獲利緊隨其後,顯示金融業的穩健實力。
整體來看,前十名集團的獲利分佈呈現電子、傳產與金融三足鼎立的格局:電子業有四家入榜,傳產和金融各佔三家。
| 2025 年版排名 | 2024 年版排名 | 群組名稱 | 金額(百萬元) |
| 1 | 1 | 英式積電 | 1,409,901 |
| 2 | 3 | 長榮 | 225,923 |
| 3 | 2 | 鴻海科技 | 214,039 |
| 4 | 4 | 富邦 | 204,042 |
| 5 | 8 | 霖園 | 128,915 |
| 6 | 6 | 聯發科技 | 119,519 |
| 7 | 7 | 中信 | 88,090 |
| 8 | 50 | 陽明海運 | 79,820 |
| 9 | 16 | 潤泰 | 79,201 |
| 10 | 11 | 廣達電腦 | 73,167 |
台灣大型集團的頭部效應極為顯著,並形成了以電子業為引擎,傳產與金融為兩翼的穩定三角結構。這不僅是短期市場波動的結果,更是長期產業結構優化的體現。
更令市場驚豔的是「獲利千億級」企業從2021年僅台積電1家,暴增至2025年6家,代表台灣龍頭企業五年間獲利規模翻升一個量級,也替股市投資人帶來穩定高股息。
把鏡頭拉遠,前十大集團合計賺逾3.2兆元,佔全體上市櫃公司總獲利58%,台股市場「強者恆強」趨勢愈發鮮明。
除了利潤總額的排行,CRIF報告還重點關注了近五年營收淨額和稅後純淨連續成長的集團,這些企業被視為「成長贏家」。
| 群組名稱 | 2024 營收淨額 | 2023 營收淨額 | 2022 營收淨額 | 2021 營收淨額 | 2020 營收淨額 |
| 文曄科技 | 9,594 | 5,945 | 5,712 | 4,479 | 3,532 |
| 台達電子 | 4,211 | 4,014 | 3,844 | 3,147 | 2,826 |
| 中鼎工程 | 1,303 | 1,139 | 1,036 | 785 | 621 |
| 台新新光金控 | 1,277 | 700 | 665 | 638 | 442 |
| 中租控股 | 1,044 | 996 | 891 | 722 | 595 |
| 奇銳科技 | 718 | 592 | 560 | 473 | 397 |
| 仰德 | 698 | 580 | 563 | 518 | 493 |
| 三陽 | 667 | 655 | 521 | 429 | 417 |
| 陽信銀行 | 108 | 99 | 91 | 86 | 77 |
報告顯示,共有九家集團在近五年營收淨額上實現連續成長,包括文曄科技、台達電子、中鼎工程、台新光金控、中租控股、奇鋐科技、仰德集團、三陽集團及陽信銀行集團。
其中,台新光金控以營收淨額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30.60%高居榜首,主要得益於2024年的併購策略;文曄科技以28.29%緊隨其後,凸顯其在半導體分銷領域的擴張實力。
在稅後純益方面,近五年連續成長的集團有五家,分別是台達電子、永豐餘、台灣金控、緯創及奇鋐科技。其中,奇鋐科技以稅後純淨CAGR高達43.92%的驚人增速位居第一,這支撐其首次闖入集團百強,成為本次調查的一大亮點。
台達電子和奇鋐科技更同時入選營收淨額和稅後純淨雙榜。台達電子作為電子業代表,透過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和電動汽車零件驅動成長;而奇鋐科技則在散熱模組領域的技術突破,使其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一席之地。
這些成長力強勁的集團,在面對貿易與關稅風險、供應鏈轉移壓力等外部挑戰時,透過策略調整與技術升級,實現了穩健上升。
面對2025年地緣政治、關稅、AI競賽三大挑戰,贏家不再只是“規模最大”,而是“持續成長”。誰能把今天的獲利,轉化為明天的研發、人才與永續競爭力,誰能在下一波排行榜上繼續微笑。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