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年10月22日
中國股市在經歷慘淡一週後重拾漲勢,不過離歷史高峰相距甚遠。同時,日本和韓國股市上週均創下新高。
這種分化源自於中美貿易談判和宏觀經濟環境。中美之間時有爆發的緊張局勢凸顯出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日益加深的不信任。
川普威脅對華商品加徵100%關稅,中國隨即宣稱其稀土限制措施“合法”,互相指責的情形會一直持續。
法國興業銀行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學家徐建煒表示:“就市場關注的具體事件而言,雙方仍可能重返談判桌尋求短期解決方案。但這不會是持久解決方案。”
中美最高領導人上月通電話,不過自今年1月以來尚未舉行面對面會晤。川普暗示可能在明年初訪華,並計劃本月敲定「公平」貿易協定。
日本財務省9月宣布,將在國營開發銀行設立投資基金,以支持已達成的5,500億美元投資計畫。
韓國首席政策顧問上週日表示,在亞太經合組織高峰會召開前,韓美達成貿易協議的可能性更大,目前僅剩若干問題待解決。
中國第三季GDP成長率創一年新低,投資、工業產出和零售額均顯疲態。出口強勁成長帶來些許緩解,這種失衡復甦不值得慶賀,中國股市近期走勢也反映了這種壓力。
前三個季度固定資產投資意外萎縮0.5%,基礎建設和製造業支出放緩,此現象尤其令人不安。
面對貿易壁壘加劇,北京試圖將經濟成長引擎轉向內需,零售趨勢顯示以舊換新補計畫已顯頹勢。
西藏啟動大型水壩建設等重大工程未能提振商業信心——數十年來城鎮化進程已使中國橋樑道路飽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維持對中國2025年4.8%的成長預測,並預計明年將放緩至4.2%。該組織指出,房地產投資持低迷,債務通貨緊縮週期若隱若現。
這種趨勢與產業表現分化相吻合。科技、工業和材料類股維持強勢,而消費品和房地產相關股票則普遍低迷,中國股市也呈現類似分化態勢。
日本和韓國9月的消費價格均上漲超過2%,零售支出有望提振,為可能破裂的中美貿易談判提供了緩衝。
儘管經濟成長勢頭放緩,中國週一仍選擇連續第五個月維持基準貸款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
決策者可能面臨兩難困境,即如何在不進一步助推泡沫化的股市前提下支撐疲軟經濟。目前政策利率已降至1.4%的歷史低位,大幅降息空間有限。
中國人民銀行透過定向工具(如掉期計畫和再貸款計畫)為機構提供購股流動性,在支撐股市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官員希望股市和債市上漲能修復受房地產危機衝擊的家庭資產負債表,從而拉動內需。但分析師警告稱,實際效果可能低於預期。
中國家庭仍坐擁創紀錄的儲蓄,消費和投資意願低迷。部分分析師指出,此輪上漲屬於長期機構性行情,而非2012-2015年的大量融資盤,中國股市短期波動並未改變整體趨勢。
交易員正密切關注本週稍後政治會議,屆時可能會出台新政策措施。經濟學家表示,在缺乏大規模刺激政策的情況下,需要推動更深層的結構性改革。
最新財報季將影響資本流動。中國境內上市企業第二季業績未能支撐市場樂觀情緒,因此需要更強勁的業績表現,才能讓國內市場追趕上競爭對手,中國股市也有望從中受益。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