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日本語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Português Монгол العربية हिन्दी Русский ئۇيغۇر تىلى

中国股市动能减弱 聚焦本周会议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2日

中国股市在经历惨淡一周后重拾涨势,不过离历史峰值相距甚远。与此同时,日本和韩国股市上周均创下新高。


这种分化源于中美贸易谈判和宏观经济环境。中美之间时有爆发的紧张局势凸显出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日益加深的不信任。

人民币兑美元k线图

特朗普威胁对华商品加征100%关税,中国随即宣称其稀土限制措施“合法”,互相指责的情形会一直持续。


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学家徐建炜表示:“就市场关注的具体事件而言,双方仍可能重返谈判桌寻求短期解决方案。但这不会是持久解决方案。”


中美最高领导人上月通电话,不过自今年1月以来尚未举行面对面会晤。特朗普暗示可能于明年初访华,并计划本月敲定“公平”贸易协议。


日本财务省9月宣布,将在国有开发银行设立投资基金,以支持已达成的5500亿美元投资计划。


韩国首席政策顾问上周日表示,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召开前,韩美达成贸易协议的可能性更大,目前仅剩若干问题待解决。


瓶颈

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创一年新低,投资、工业产出和零售额均显疲态。出口强劲增长带来些许缓解,这种失衡复苏不值得庆贺,中国股市近期走势也反映了这种压力。


前三个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意外萎缩0.5%,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支出放缓,该现象尤为令人不安。

中国投资自2020年以来首次收缩

面对贸易壁垒加剧,北京试图将经济增长引擎转向内需,零售趋势表明以旧换新补计划已显颓势。


西藏启动大型水坝建设等重大项目未能提振商业信心——数十年城镇化进程已使中国桥梁道路饱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维持对中国2025年4.8%的增长预测,并预计明年将放缓至4.2%。该组织指出,房地产投资持低迷,债务通缩周期若隐若现。


这种趋势与行业表现分化相吻合。科技、工业和材料类股保持强势,而消费品和房地产相关股票则普遍低迷,中国股市也呈现出类似分化态势。


日本和韩国9月份的消费价格均上涨超过2%,零售支出有望提振,从而为可能破裂的中美贸易谈判提供了缓冲。


按需改革

尽管经济增长势头放缓,中国周一仍然选择连续第五个月维持基准贷款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决策者可能面临两难困境,即如何在不进一步助推泡沫化的股市前提下支撑疲软经济。当前政策利率已降至1.4%的历史低位,大幅降息空间有限。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定向工具(如掉期计划和再贷款计划)为机构提供购股流动性,在支撑股市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官员们希望股市和债市上涨能修复受房地产危机冲击的家庭资产负债表,从而拉动内需。但分析师警告称,实际效果可能低于预期。


中国家庭仍坐拥创纪录的储蓄,消费和投资意愿低迷。部分分析师指出,此轮上涨属于长期机构性行情,而非2012-2015年的大量融资盘,中国股市短期波动并未改变整体趋势。


交易员正密切关注本周晚些时候政治会议,届时可能出台新政策措施。经济学家表示,在缺乏大规模刺激政策的情况下,需要推进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

中国第二季度的收益增长减弱

最新财报季将影响资本流动。中国境内上市企业第二季度业绩未能支撑市场乐观情绪,因此需要更强劲的业绩表现,才能使国内市场追赶上竞争对手,中国股市也有望从中受益。


【EBC平台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材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无意作为(也不应被视为)值得信赖的财务、投资或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