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2日
韓國股市週五創下歷史新高,此前總統李在明表示不會推動提高資本利得稅,該提議曾於今年早些時候打擊投資者信心,使韓國在亞洲股市中表現尤為突出。
基準股指Kospi今年迄今漲幅達41%以上,成為亞洲表現最佳股市。日本和中國市場同樣全速前進,印度和澳大利亞則表現落後,亞洲股市整體呈現強勢格局。
此輪上漲源自於左翼政府推行旨在提升股票估值的政策。自6月上任以來,李在明一直致力於從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吸引資本。
韓國住房市場,尤其是城市地區,需求旺盛以及供應有限導致房價高不可攀,而老齡化危機正對高度投機化的房地產構成嚴峻威脅。
解決住房供需失衡問題也將有助於提升總統的支持率,其支持率在8月一度跌至執政最低點。川普政府在7月談判後,決定對韓國商品徵收15%的進口關稅。
受半導體和汽車出口強勁支撐,韓國上月出口表現穩健。央行近期維持2026年經濟成長預期在1.6%,並指出關稅影響可能隨時間推移加劇。
相較於科技巨頭股或納斯達克100指數,追蹤韓國股票指數投資表現的iShares MSCI SOUTH KOREA ETF提供了估值更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在整個亞洲股市中,韓國股市的韌性尤其突出。
日經225指數本周也創下新高。自石破茂上週日宣布辭意後,本週日本股市保持強勁且穩定。
分析師指出,市場對新首相將擴大財政支出及實施貨幣寬鬆政策的預期提振了信心,而這種政策預期同樣對亞洲股市的流動性產生了積極影響。反對黨則反對現行的量化緊縮政策。
知情人士透露,日本央行正制定策略以減持其巨額風險資產,核心方案或將聚焦於逐步在市場上拋售ETF。
路透社週四調查顯示,近半數日本企業對行長植田和男的表現持正面評價,高於對其貨幣政策持負面看法的30%。
隨著2024年日本外籍勞工人數年增12.4%至創紀錄的230萬人,移民問題成為7月參議院選舉最熱門議題之一。
東京商工研究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日本因勞動力短缺導致的破產企業達238家,全年破產數量可望創歷史新高。
7月日本核心通膨連續第2個月放緩,仍維持在3%以上。收緊外國人入境限制及減稅政策將助推物價上漲,使政策制定者維持現狀的空間較小。
中國科技股的漲勢已延續至第12個月,過去幾週A股企業基本上追平了對應港股表現,推動上證綜合指數升至10年高點。
摩根士丹利指出,美國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達到五年最高水平,儘管仍存在一些謹慎理由,他們重返中國市場的進程才剛剛“開始”,這也為亞洲股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8月份外國投資者連續第三個月買入中國股票,儘管增速放緩,純多頭基金增加了對A股的配置。
根據美銀證券8月中旬發布的調查,亞太地區基金經理人對中國市場熱情高漲,預期政府將採取措施應對持續通貨緊縮。
8月中國出口成長降至6個月低點,關稅休戰帶來的短期提振效應已消退,其他地區的需求帶來一些抵銷作用。此外,消費仍未出現持久回升。
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正擠壓消費支出,土地出讓收入銳減也限制了地方政府透過補貼支持北京提振需求的措施。
隨著最受歡迎的科技股寒武紀股價本益比超500倍,需要更廣泛的反彈才能吸引處於觀望的巨額資金入市。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