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26日
Google 近期全力衝刺Gemini AI 模型與自研TPU 晶片。 Gemini AI 模型作為Google 對抗ChatGPT 的核心武器,需要強大的算力支持,而Google 自研的TPU(張量處理單元)正是提供這項算力的關鍵。
隨著Google 加速佈建AI 基礎設施,對TPU 的需求日益增長,將直接帶動台灣地區相關供應鏈訂單。

台積電作為Google TPU 的唯一代工廠,直接受惠於這波AI 晶片需求爆發;聯發科則與Google 合作開發AI 邊緣運算芯片,搶攻智慧裝置市場;金像電、台光電提供高階PCB 與先進封裝材料,也是TPU 量產的關鍵供應商。
相較於直接購買Google(Alphabet)美股,投資這些台廠供應鏈往往能享受更高的股價爆發力。 Google 雖然穩坐AI 龍頭寶座,但其市值已高達1.7 兆美元,年營收成長率約13%,屬於成熟科技股。
反觀台灣供應鏈廠商,在AI 訂單挹注下,不僅營收出現爆發性成長,毛利率更因高階流程而顯著提升。以台積電為例,AI 相關營收年增率高達50%,佔整體營收比重從6% 攀升至11%,直接推升股價創下歷史新高。
這種「小兵立大功」的投資邏輯,正是Google概念股的最大魅力。
台灣科技廠從上游晶圓、載板到下游組裝全面吃補,形成一條清晰的「Google供應鏈」。以下依三大族群拆解出12檔核心受惠股:
(一)AI運算心臟:台積電、聯發科、創意
台積電(2330):GoogleTensor G5、TPU 5.0兩大晶片確定採用3奈米家族流程,市場估算2026年Google相關營收佔比將突破8%,貢獻營收年增逾600億元;加上CoWoS產能持續開出。
聯發科(2454):與Google合作開發新一代TPU邊緣推論晶片,預計2026年第一季度放量,單價高達120美元,是手機SoC的三倍;外資預估將帶動聯發科AI營收佔比從今年的12%跳升至22%。
創意(3443):拿下Google自研PCIe Gen6 Retimer的NRE,單顆授權金高達2500萬美元,2026年還將延伸至800G SerDes IP,高毛利的IP授權模式讓創意獲利爆發力居概念股之冠。
(二)高頻高速載板與材料:金像電、台光電、欣興、精成科
金像電(2368)、台光電(2383):Google800G交換器主機板指定使用Ultra-low Loss材料,金像電拿下三成訂單,台光電高頻CCL市場份額沖至全球前二,2026年產能利用率維持滿載,毛利率挑戰35%。
欣興(3037)、精成科(6191):ABF載板供需缺口延續至2026年,谷歌TPU、ASIC出貨放量,欣興A10廠擴建提前滿載;精成科專注BT載板,攻入谷歌Wi-Fi 7路由器,2026年營收年增上看25%。
(三)測試、光通訊、組裝:旺矽、精測、英業達、聯亞、光聖
旺矽(6223)、精測(6510):Google3奈米ASIC測試時間拉長,旺矽MEMS探針卡訂單排到2026年第二季;精測高速測試板打入谷歌自有伺服器平台,單價較傳統產品高四成,毛利率站穩45%。
英業達(2356):獨家代工Google最新一代AI伺服器,搭載TPU 5.0.單機櫃售價突破百萬美元,2026年出貨量上看2500櫃,貢獻營收逾600億元,佔英業達雲端營收半壁江山。
聯亞(3081)、光聖(6442):Google資料中心自建光通訊,800G DR8光模組需求噴發,聯亞EML晶片月產能從5萬顆拉升至20萬顆;光聖負責OSA封裝,訂單能見度直達2026年底,產能利用率上九成沖。
| 公司 | 2025前十月合併營收年增長(%) | 重要關聯 |
| 英式積電 | 33.77 | 關鍵核心皆探用台積電的先進製程 |
| 聯發科 | 12.20 | 與Google 合作開發TPUv7、v8 |
| 金像電 | 53.14 | TPUv7 30~40層高供應商 |
| 創意 | 24.15 | Google Axion CPU製程設計服務商 |
| 桌上型光電 | 49.92 | TPU高階CCL材料M8供應廠 |
| 精成科 | 49.62 | 併購日商Lincstech,問接切入 |
| 精測 | 48.69 | TPUv7供應商 |
| 欣興 | 11.82 | 載板 |
| 旺矽 | 31.38 | TPUv7供應商 |
| 英業達 | 11.98 | TPU6第二大供貨台廠 |
| 聯亞 | 70.36 | TPU v7平台驗階段主要供應商 |
| 光聖 | 89.76 | TPU高速傳輸供應商 |
Google在AI與雲端領域的持續投資,為台股供應鏈注入強勁成長動能。儘管全球科技業仍面臨景氣波動,但AI與雲端運算的長期趨勢明確,Google概念股可望持續受惠,成為台股中的重要亮點。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