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為何受關注?對美債、黃金有何影響?如何應對?

2025年08月29日

美元作為全球主導的貨幣,備受矚目。但對許多人來說,想要真正了解它的動向,並利用它來投資,還是非常困難的。而美元指數的出現,就完美契合了這個需求。現在,我們來深入了解下這項工具,看看它到底有什麼作用?以及我們該如何使用它?

美元指數是什麼?

美元指數(US Dollar Index,簡稱DXY),作為衡量美元強弱的核心指標,在全球貿易、資本流動、資產定價等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對投資人而言,理解它的運作邏輯,是優化資產配置和判斷市場趨勢的重要基礎。

它是衡量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匯率強弱的指標,反映美元對一籃子主要貨幣的匯率變化,其意義在於意:

1. 美元走強(DXY上升)

  • 進口成本下降:有利於航空、零售等依賴海外採購的產業。

  • 出口承壓:美元升值導緻美國商品價格上升,削弱國際競爭力。

  • 資金回流:吸引全球資本流入美股、美債,支撐美元資產價格。

2. 美元走弱(DXY下降)

  • 出口利多:美元貶值讓美國產品更具吸引力,製造業、科技股受益。

  • 通膨上升:進口商品變貴,推升通膨,對依賴進口的產業不利。

投資者為何要關注美元指數?

1.判斷全球資金流向

  • 強勢美元→資金流入美國;

  • 弱勢美元→資金回流新興市場。

2.配置多元資產組合

  • 美元強→避險資產表現;

  • 美元弱→商品(如黃金、原油)上漲。

3.分析全球市場連動性

  • DXY走勢對美股、台股、新興市場貨幣、商品市場均有顯著影響。


美元指數走勢(2025年7月16日)

例如上圖,是2025年7月16日美元指數為98.555點,比前一天下降了0.09%,說明:

  • 當日美元略為走弱。

  • 若此趨勢延續,可能帶動出口類美股上漲,也可能促使外資回流亞洲市場如台股。

美元指數的發展歷程與構成

它的誕生源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國陷入財政赤字和美元危機。 1971年,美國停止了美元與黃金的兌換,導致匯率波動加劇。為了因應這一變動,市場需要一種衡量美元相對其他貨幣強弱的工具,美元指數應運而生。

  • 發布機構:紐約洲際交易所(ICE)

  • 設立時間:1973年,基期設為100

  • 誕生背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國取消美元與黃金的掛鉤,匯率開始自由浮動,市場亟需一個評估美元國際價值的標準。

美元指數的組成

由六種貨幣組成,以幾何平均加權計算,權重如下:

  • 歐元(EUR):57.6%

  • 日元(JPY):13.6%

  • 英鎊(GBP):11.9%

  • 加拿大元(CAD):9.1%

  • 瑞典克朗(SEK):4.2%

  • 瑞士法郎(CHF):3.6%

注意:人民幣(CNY)不包含在美元指數中,但美元強弱仍會透過全球貿易、資本流動等路徑間接影響人民幣匯率和中國市場。

美元指數的主要驅動因素

1.聯準會利率政策

①加息:

  • 當聯準會提高利率時,美元的吸引力會顯著增加。

  • 更高的利率意味著更高的回報,吸引全球投資者將資金配置到美元資產,從而推動美元升值。

  • 例如,2018年聯準會多次升息, DXY大幅上漲。

②降息:

  • 當聯準會降低利率時,美元的吸引力會下降。

  • 較低的利率意味著較低的回報,投資者可能會將資金轉移到其他高收益資產,從而導緻美元貶值。

  • 例如,2020年疫情期間,聯準會大幅降息,美元指數一度下跌。

2.美國經濟數據

①就業數據:

  • 強勁的就業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健康,勞動力市場強勁,這會提升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從而推動美元升值。

  • 例如,非農就業數據的大幅成長通常會被市場解讀為經濟向好的訊號,進而推動美元上漲。

②GDP成長:

  • 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是經濟健康的重要指標。

  • 較高的GDP成長率顯示美國經濟強勁,吸引全球資金流入,進而推動美元升值。

  • 相反,疲軟的GDP數據可能會削弱美元的價值。

③通貨膨脹率:

  • 適度的通貨膨脹是經濟健康的表現,但過高的通貨膨脹可能會削弱美元的購買力。

  • 如果通膨率持續上升,聯準會可能會採取升息措施來抑制通膨,從而推動美元升值。

3.避險情緒

①地緣政治緊張:

  • 當國際局勢緊張時,投資者會尋求安全資產,美元通常被視為避險貨幣。

  • 例如,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時,投資人會大量買進美元,推動美元指數上漲。

②全球風險上升:

  • 在金融市場動盪或經濟衰退預期上升時,投資者也會增加對美元的需求。

  •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儘管DXY在危機初期有所波動,但最終因避險需求而大幅上漲。

4.外幣走勢變化

①歐元、日圓等主要貨幣貶值:

  • 如果歐元、日圓等主要貨幣相對美元貶值, DXY會隨之上升。

  • 例如,當歐洲央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導致歐元貶值時, DXY通常會上漲。

②新興市場貨幣波動:

  • 新興市場貨幣的大幅波動也會影響DXY

  • 如果新興市場貨幣普遍貶值,資金會回流到美元資產,推動美元升值。

美元指數與股市有什麼關係?

1.美元指數vs 美股

  • 美元升值→大多正相關(股市上漲)

  • 資本流入美國、資金追捧美國資產。

  • 但若美元過強,也可能壓抑出口企業利潤,尤其是跨國公司

總結
美元強勢時期,美股大盤尤其是以內需為主的企業(如服務業、科技公司)可能表現較佳;而出口導向型企業(如波音、卡特彼勒)在強美元下則可能業績受壓。

2.美元指數vs 台股

  • 美元貶值→部分產業受惠

  • 跨國公司匯兌收益增加,出口競爭力增強。

  • 但同時也可能出現資金外流風險,尤其在避險情緒上升時。

補充說明

  • 台股與美股高度連動,若美股大漲,台股也常受提振,反之亦然。

  • 台灣許多上市公司為代工廠商、出口導向企業,因此:

    • 美元強→客戶訂單成本上升→台灣出口壓力大。

    • 美元弱→美國消費力強、客戶下單意願強→台股受益。

DXY不僅反映美國經濟強弱,也影響全球資金流動。當美元走強,資本往往回流美國,提振美股卻壓制新興市場如台股;當美元走弱,外資回流亞洲,台股等新興市場可能迎來上漲機會。投資人應同時關注美元走勢與資金流向,掌握全球資產配置節奏。

美元指數與其他資產的連結關係

1.美元指數VS黃金

黃金作為以美元計價的避險資產,與DXY通常負相關:

①美元強→黃金價格下跌

  • 這是因為美元升值會增強其購買力,投資者對黃金的需求會下降。

②美元弱→黃金價格會上漲

  • 這是因為美元貶值會削弱其購買力,投資者對黃金的避險需求會增加。


美元指數VS黃金

2020年初:聯準會大幅放水,DXY走弱,黃金價格飆升至歷史新高。

2008年金融危機:避險情緒高漲,美元和黃金同步上漲。

2.美元指數VS債券

兩者多為反向關係,但主要受利率政策與經濟週期共同影響:

①美元強→可能意味著聯準會升息→債券價格下跌

  • 這是因為升息會提高債券的收益率,導致現有債券價格下降。

②美元弱→降息預期→債券價格上漲

  • 這是因為降息會降低債券的殖利率,提升現有債券的吸引力。

3.美元指數VS新台幣

①美元強→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台幣貶值

②美元弱→資金回流亞洲→台幣升值

美元指數與中國市場的聯繫

儘管人民幣未納入其的組成,但它的波動仍可能透過以下路徑影響中國經濟:

1.資本流動

  • 美元走強:可能導致熱錢流出中國市場,對A股市場帶來壓力。

  • 美元走弱:資金可能回流新興市場,對中國股市形成一定的支撐。

2.匯率管理

  • 人民幣貶值壓力:美元走強會加劇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央行可能需要加強幹預力道。

  • 例如,2018年DXY大幅上漲期間,人民幣匯率面臨較大貶值壓力,央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穩定匯率。

3.出口競爭力

  • 人民幣適度貶值:有助於緩解外貿壓力,提升中國出口企業的競爭力。

  • 例如,2020年下跌期間,人民幣適度貶值,提升了中國出口企業的競爭力。

投資者如何因應美元指數變化?

投資者可以透過以下策略來應對它的變動:

1.行業配置建議

  • 美元走強時:關注航空、內需消費、進口股等產業。這些產業受益於美元升值帶來的進口成本下降和市場需求增加。

  • 美元走弱時:關注出口導向企業、科技、製造業等產業。這些產業受益於美元貶值帶來的出口競爭力提升和市場需求增加。 。

2.資產配置建議

  • 美元升值時:增配美股、美債、美元定存等資產。這些資產在美元升值期間通常表現強勁。

  • 美元貶值時:增持黃金、新興市場股、大宗商品等資產。這些資產在美元貶值期間通常表現較好。

3.操作方式

  • 指數期貨/差價合約(CFD):適合短期策略,彈性高。投資人可以透過這些工具快速進出市場,捕捉短期波動帶來的機會。

  • 美元指數ETF(如UUP、USDU):適合長期觀察,但流動性較低。投資人可以透過這些ETF長期持有DXY ,分享美元升值帶來的收益。

  • 外匯交易(如EUR/USD):參與度高,但需要一定的交易經驗。投資者可以透過外匯交易直接參與DXY的波動,獲取收益。

美元指數是全球資金流向的“風向球”,更是判斷經濟趨勢的“晴雨表”。不論投資的是美股、黃金、債券或台股,它的變動都可能左右資產價值。掌握DXY的動態,不僅能幫助理解宏觀經濟局勢,更能在複雜的金融市場中,掌握關鍵機會、規避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