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股價暴跌8%,年初至今跌幅已達18%,營收下滑12%,成長面臨挑戰。但其下跌並未重創美股,標普500創新高,科技股表現吸收負面衝擊。
特斯拉的股價在2025年7月再度遭遇重擊!最新財報公佈後,股價應聲暴跌8%,將年初至今的累計跌幅擴大至驚人的18%。
這份冰冷的財務數據揭示:特斯拉第二季營收驟降12%,僅225億美元,創下至少十年來最慘烈的跌幅。交車量萎縮、監管積分收入縮水、汽車平均售價下滑,三大因素聯手將特斯拉推入業績寒冬,連一度被寄予厚望的能源業務也顯露疲態。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特斯拉市值跌破1兆美元」「特斯拉痛失萬億美元俱樂部光環」等話題就已衝上投資關注熱點,成為市場對其增長動能減弱發出的首個清晰警報。從萬億神壇跌落,再到如今營收出現十年最大滑坡,特斯拉的成長神話正經歷嚴峻挑戰。
雖然在特斯拉股價低迷之際,川普透過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表示,他支持馬斯克及其他美國企業的繁榮。他澄清道,外界曾猜測他會摧毀馬斯克的企業,尤其是可能取消政府補貼,但他否認了這種說法,強調:“我希望伊隆和所有美國企業能夠繁榮,他們的成功對美國有益。”
然而,早在今年6月,川普就曾發出警告,可能會削減部分馬斯克企業的政府合約,暗示兩人的關係可能出現裂痕。白宮新聞發言人也曾提到政府可能會停止與馬斯克創辦的AI公司xAI的合作。種種變化引發了對川普支持馬斯克言辭背後動機的猜疑,也讓人擔憂兩人關係可能正面臨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根據最新消息動態顯示,美股主要指數目前表現如下❯
①標普500指數(微漲0.07%):
特斯拉是標普500成分股(權重約1.2%),其暴跌本應拖累指數。但指數仍創新高,顯示其他成分股(尤其是科技巨頭)的強勁表現足以抵銷特斯拉的負面影響。
②那斯達克指數(上漲0.18%):
特斯拉在納指中權重佔比約3%,但指數同樣創新高。這顯示以AI、晶片為代表的科技股(如英偉達、微軟等)的上漲動能遠超特斯拉的拖累。
③道瓊工業指數(下跌0.70%):
特斯拉作為電動車產業的重要代表,雖然是成長股,但對道瓊工業指數的直接影響較小,因此其暴跌不直接影響道瓊指數。道瓊下跌主要源自於其30檔成分股中的工業、金融等傳統板塊疲軟。
指數名稱 | 漲跌幅 | 收盤點位 | 特斯拉影響機制 | 關鍵抵消因素 |
道瓊工業指數 | -0.70% | 44,693.91 | 無直接影響 | 工業/金融股疲軟 |
標普500指數 | 0.07% | 6,363.35 | 權重股(約1.2%),理論拖累0.1% | 科技巨頭上漲(Google+3.2%、Meta+2.5%) |
那斯達克指數 | 0.18% | 21,057.96 | 高權重(約3%),理論拖累0.25% | AI晶片股爆發(英偉達+4.1%、AMD+2.8%) |
費城半導體指數 | 0.12% | 5,644.37 | 間接供應鏈關聯 | 全球AI需求支撐(台積電+1.9%、ASML+1.5%) |
特斯拉股價暴跌的本質影響是「結構性脫鉤」而非系統性衝擊。其8.2%的重挫雖對高權重的納指和標普500構成理論拖累(分別約0.25%和0.1%),但兩大指數仍創新高,核心原因有三❯
科技龍頭替代對沖:AI算力(英偉達)、雲端運算(微軟)等板塊的爆發式成長完全吸收特斯拉的負面衝擊,反映資金從「電動化」到「智慧化」的策略轉移;
指數成分差異:道瓊指數缺乏科技巨頭且週期股佔比高,獨立受經濟預期拖累下跌,與特斯拉本身無關;
市場主線更迭:費城半導體指數的韌性印證AI晶片已成新引擎,即便新能源車龍頭暴雷,也難阻科技產業升級趨勢。
特斯拉的股價表現並未過度影響美股整體趨勢,本次事件凸顯美股當前的核心邏輯-頭部科技公司的獲利韌性(尤其AI相關領域)才是指數走勢的決定性力量。只要AI成長敘事未破滅,個股波動僅會加速資金輪動,不會改變整體上行趨勢。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
7月25日,港股大跌,恆生指數下跌超1%,因川普關稅生效臨近。儘管早期表現強勁,市場情緒轉為謹慎。 A50指數創年內新高,恆生指數可能在25354.3低位獲得支撐。
2025年07月25日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主要受美原油庫存下降和俄羅斯汽油出口減少的推動。儘管短期內有投資機會,但投資仍需謹慎判斷,可考慮透過油氣股或ETF參與市場。
2025年07月25日全球原油供應緊張,主要產油國執行減產協議。 EBC分析指出,原油供應持續收緊正在鞏固「高油價長期化」格局,或將改變通膨路徑、利率預期及全球資本流向。
2025年0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