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日本語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Português Монгол العربية हिन्दी Русский ئۇيغۇر تىلى

除息日意思是什么?买进卖出谁有股息?2025年查询方法

撰稿人:莫莉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19日

老字号高息ETF——00878于10月底公布第四季配息,预估每单位 0.4 元,金额与上一季相同。具体日期如下:


  • 除息日:11月18日

  • 最晚买进日:11月17日

  • 配息发放日:12 月12日

然而许多投资者仍因不了解「除息日」而错失参与配息的机会。以下将做出完整解析,帮助投资者一次搞懂关键规则!


除息日是什么意思?

除息日在英文市场称 Ex-Dividend Date,直译“除去股息日”。是指公司或ETF发放现金股利的关键确权日,也是全球市场共同遵循的“股息资格分水岭”。

1.核心规则:

  • 除去股息日前一交易日(T-1)收盘前持股者 → 能领本次现金股利

  • 除去股息日(T 日)及之后买进 → 无权获得本次股息

简单理解:

除去股息日开始,股票“不再含息”。

开盘前,交易所会将股价自动扣除每股现金股利,形成“除息缺口”。


2.除息日 vs 派息日(常被混淆)

项目 除去股息日 派息日
意义 股价扣息、股息资格确定 现金实际汇入股东账户
是否领到钱 🚫 不会 ✅ 会
时间相隔 通常 1–4 周后

不同市场平均发放周期:

  • A 股:2–3 周

  • 美股:1–2 周

  • 台湾:多为 2–4 周


3.不同市场如何显示「除息」?

  • A 股:个股前加 XD(例:XD 贵州茅台)

  • 美股/港股:行情中显示 Ex-Div

  • 台股:会直接标注除去股息日信息


4.为何除息日会切断股息权?(交易制度说明)

①美股 / 港股 / 新马等市场:T+2 交割

  • T日买进 → T+2才完成交割

  • 若交割落在登记日后 → 名册无此人 → 领不到股利

②台湾市场:T+1 交割(旧称 T-2)

  • 除去股息日前一天收盘持股 → 当晚完成股权登记

  • 除去股息日开盘 → 自动扣息,不再含息

结论:除息当日是价格扣息日,也是法律层面“股息资格切割”的当天。


5.完整的除息流程(四步骤时间轴)

理解它,必须掌握关键节点:

  • 宣布日(Declaration Date):董事会公布股息计划,含金额、除去股息日、登记日等

  • 除息日(Ex-Dividend Date):交易所开盘调整股价,当日及之后买入者无权享受股息

  • 登记日(Record Date):公司内部确定股东名单,按登记日名单分配股息

  • 支付日(Payment Date):股息实际汇入股东账户,可提现或再投资


举例说明:群联(8299)配息表为例,其董事会公告的关键日期如下:

项目 日期
除息交易日 2025/12/16
最后过户日 12月17日
基准日(登记日) 12月22日
停止过户 12/18–12/22
现金股利发放日 2026/01/13
债券最后转换日 2025/11/25

除息日股价为什么会跳空?一次搞懂价格调整与填息

ETF或股票除息时,股价通常会出现跳空。很多投资者误以为股价下跌,但实际上,这是一种 技术性调整,是除息制度的自然结果。

1.价格调整机制

除去股息日开盘前,交易所会自动将前一日收盘价扣减每股派息额,形成“除息参考价”。

公式:

除息参考价 = 前一日收盘价 − 每股现金股利

举例说明:以00878为例,其第四季配息0.4元,具体如下:

项目 数据 说明
前一日收盘价(11/17) 21.11 元 最后买进日收盘结果
每股现金股利 0.40 元 第四季配息金额
除息参考价(11/18 开盘前) 20.71 元 21.11 − 0.40
除去股息日 11/18(二) 当日行情显示“昨收”会变为 20.71 元
发息日 12/12(五) 0.40 元现金汇入合格投资人集保账户

  • 除息参考价:20.71元


  • 也就是说,除息日当天,00878价格下跌到20.71是正常的。


2.常见误区:“跳空 = 股价下跌”?

答案:No!跳空≠股价下跌!


股价跳空并非市场供需恶化,而是 技术性调整。

原因:

  • 公司资产因派发现金股利减少 → 股价需同步反映“资产价值变化”。

  • 投资者总资产不变:股票市值减少的金额 = 未来到账的现金股利(未扣税情况下)。


举例说明:假设投资者持有1000股00878,具体如下:

项目 计算 总资产
除息前 21.11 × 1000 21100 元
除息后 20.71 × 1000 + 400 元现金股利 21100 元

▷技术特点:跳空属于价格调整,ETF 成分股也会同步除息,净值下降但总资产不变。


3.注意填息(股价回补股息缺口)

除息后股价会下跌,但只有股价回升到除息前水平,称为填息。填息完成,投资人才真正赚到股息。否则就是“左手赚右手赔”。


举例说明:以00919为例,其于9月16日除息,每股配发0.54元,结果如下:

日期 事件 价格/金额 备注
9/16(一) 除息日 开盘参考价 21.31 元(前收 21.85 − 0.54) 当日走势低于预期
9/16~10/18 贴息区间 最低曾跌至 20.70 元 历经 39 个交易日
10/30(三) 盘中最高 21.85 元 完全回补 0.54 元缺口 正式完成填息
  • 9月19日除息

  • 10月18日填息后,才算赚到股息。

投资者在填息前股价处于“贴息区间”,总资产未亏,但股价回升后才能实现真正收益。


除息日买进、卖出,谁能拿股息?

很多投资者困惑:“除息日买入或卖出,能拿到股息吗?”
核心原则非常简单:

  • 只看“除去股息日日前一交易日收盘时是否持有股票”

  • 除去股息日当天买卖对股息资格没有直接影响。


1.除息日买进 → 无股息

规则说明:

  • 除去股息日 = 首个不带股息权利的交易日

  • 当天买入股票 → 交割完成日晚于股权登记日 → 无法进入股东名册 → 拿不到股息

台积电2025年除息日、股利发放日

举例说明:以台积电(2330)2025 第四次配息为例,具体如下:

日期 事件 价格/金额 说明
12/11(四) 除息交易日 开盘参考价=前收-5 元 最后买进日为 12/10
12/13–12/17 停止过户 12/17 为配息基准日
12/17(三) 配息基准日 确认股东名单
2026/1/8(四) 现金发放日 5 元/股 汇入集保账户

假设投资者在12月11日当天买入,则

  • 股票交割完成日为12月10日

  • 12月10日收盘后锁定股东名册

  • 股票尚未完成交割 → 不在名册 → 拿不到股息


2.除息日卖出 → 有股息

规则说明:

  • 只要除去股息日前一交易日收盘持有股票 → 即使当天卖出,仍可领股息

  • 股息资格取决于股权登记日名册,除去股息日卖出不会取消资格


举例说明:同样台积电(2330)2025第四次配息为例,具体如下:

日期 市场状态 关键动作 股息资格
12/10(三) 最后买进/收盘 收盘前已持有1000 股 确权完成
12/11(四) 除息交易日 开盘即可挂19500元卖出1000 股 仍保留
12/13~12/17 停止过户 无交易动作 名册已锁定
2026/1/8(四) 派息日 现金5000 元(税前)入账 正常发放

▷投资口诀:买晚无股息,卖早也能拿股息!

掌握这条规则,投资者就不会因为除去股息日操作而错失股息收益。

除息日买进、卖出操作口诀
操作场景 是否有股息 判断标准
除去股息日及之后买进 ❌ 无 未在除去股息日前一交易日收盘前持仓
除去股息日当天卖出 ✅ 有 已在除去股息日前一交易日收盘时持仓

除息日买进股票,有哪些好处?如何操作?

除息日买进股票的好处,并非绝对收益,而是针对 长期配置、股息再投资和低风险偏好投资者 的相对优势。核心在于:

  • 股价已反映股息扣除 → 可低成本入场

  • 避开短期抢息资金抛压

  • 适合股息再投资策略

1.股价已“除息调整”,避免为股息支付溢价

①原理说明:

  • 除去股息日开盘前,交易所会扣减每股派息额,形成除息参考价

  • 买入成本直接反映实际市值,不需为未来股息额外付费

②对比场景:

  • 除去股息日前买入 → 股价中包含未来可领取的股息,若未持有到除去股息日,股息归买方。

  • 除息当日买入 → 股价已扣息,成本直接降低,无股息归属争议


举例说明:鸿海(2317)2025年除息日为7月2日,具体情况如下:

  • 除息前日收盘价:165.5 元

  • 每股派息:5.8 元

情境 买入时点 实际成本 说明
抢先息 7/1 收盘前 165.4 元 165.4 元 参与配息,7/2 开盘即下调 5.8 元
息后买 7/2 开盘价 160.0 元 直接省 5.4 元,同样股票、零等待

2.避开“短期抢息资金离场”的抛压

①逻辑说明:

  • 除去股息日前短期投资者抢息买入,当天卖出 → 股价短期回落

  • 长期投资者可在除息当日买入,避开抛压,以更平稳价格建仓

②适用场景:

长期投资者(持有 1 年以上)可在除息当日买入,避开短期抢息资金干扰,以更平稳价格建仓。


举例说明:假设某公司配息公告要点如下:

  • 每股派息 3.0 元(税前)

  • 股权登记日 7/10(三)

  • 除去股息日 7/11(四)

  • 历史30日填息概率 72%,平均填息天数 16 日

操作如下:

日期 股价/动作 说明
7月9日 22.0 元 抢息资金涌入,溢价 +4.3%
7月11日 18.80 元买入 长线建仓,成本低 11.8%
7月29日 21.85 元 填息完成,浮盈 +15.3%
8月15日 现金 1.43 万元 派息到账,再投资降低成本

▷关键逻辑:除息当日买入 → 避开抛压 → 长期享分红 + 填息收益


3.适合股息再投资策略,降低持仓成本

操作逻辑:

除息当日买入 + 股息到账再投资 → 有效摊薄总成本


举例说明:假设某股票除息当日股价19元,具体操作如下:

项目 数值 说明
除息当日买入价 19 元/股 买入 1000 股,总成本 1.9 万元
税后每股股息 0.9 元 收到 900 元股息
再投资股价 19 元/股 可再买 47 股
总持仓 1047 股 总成本不变 1.9 万元
新平均成本 18.15 元/股 比买入价低 4.5%

▷除息日买入 + 股息再投资 → 有助于长期摊薄持仓成本


4.关键提醒:除息日买进并非绝对稳赚

①前提条件:公司基本面优质

  • 除息当日买入价值依赖公司长期填息能力

  • 若公司业绩下滑或现金流恶化,股价可能长期低于除息参考价 → 低价买入也可能亏损

②误区:除息当日买入 = 稳赚

  • 短期持有(如 1 个月内)可能面临“未填息 + 手续费、税费”双重成本

  • 示例:除息当日买入 19 元/股,1 个月后股价仍为 19 元 → 卖出手续费 + 税费可能造成亏损


总结:
除息日买进优势主要在于:

  1. 低成本入场(股价已扣息)

  2. 避开短期抛压,更平稳建仓

  3. 适合股息再投资策略,长期摊薄成本

注意:适合长期持有与优质公司,短期操作仍存在风险


掌握以上逻辑,除息当日买入可成为 长期配置与股息再投资的低成本策略,但需避开短期投机误区。

鸿海35年股利,2025除息日7月2日

除息日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策略与注意事项

除息日操作的核心在于匹配自身投资目标:

1.长期价值投资者:淡化短期波动,聚焦长期收益

长期投资者(持有 1 年以上)核心目标是复利收益,除去股息日无需过度关注股价缺口。

核心策略

①优选高分红、强填息标的

  • 连续5年以上稳定派息

  • 派息率 40%-60%,自由现金流可覆盖分红

  • 示例:鸿海连35年派息,总计 130.6 元,近 5 年平均现金殖利率 4.09%

②开启股息再投资

  • ETF可选择红利再投

  • 个股可用股息买入零股

  • 长期复利效应显著(如 00878 高股息 ETF 5 年总收益比领现金高 15%-20%)

③忽略短期缺口

  • 除息日股价下调是技术性调整

  • 避免短期恐慌卖出,错失分红与填息收益

注意事项

  • 避开派息率高但负债率高的公司

  • 定期核查标的基本面,确保分红可持续


2.短线套利者:捕捉短期机会,紧盯缺口与成本

短线套利者(持有 1 周 - 1 个月)目标是 赚填息价差 + 低税差。

核心策略

①选择高流动性、高填息概率标的

  • 日均成交额 > 5 亿元

  • 最近 3 次除息后 10 日内填息率 100%

  • 避开小盘股与流动性差的标的

②计算税费成本

  • 确保填息价差 > 税费 + 手续费

  • 示例:除去股息日买入19 元,20天后卖 19.5 元 → 税后净收益 0.2615 元/股

③快进快出,设置止损线

  • 若 3 个交易日未填息 → 果断止损

  • 示例:买入19元,3 日后股价跌至18.5元 → 控制亏损 2.6%

注意事项

  • 不盲目追高填息

  • 避开一次性高分红(特别股息)


3.避税 / 避息需求者:精准把控 T-1 时点

适用于高税负人群或厌恶除息波动的投资者。

核心策略

①避税操作:T-1 日前卖出

  • 不在股权登记日收盘持股 → 避免股息税

  • 示例:除去股息日4/17,T-1日 4/16卖出 → 无需缴税

②避息操作:除息日后买入

  • 股价已扣息,规避短期贴息风险

  • 示例:除去股息日前股价20元,当日开盘19元 → 风险较小

注意事项

  • 确认T-1是否为交易日,遇节假日需提前卖出

  • 权衡股价亏损与税费节省,避免避税反亏价


4.ETF 投资者:长期持有为主

ETF(尤其高股息 ETF)除息规则与个股不同,多为现金分红。

核心策略

①长期持有,享受净值修复 + 复利

  • 示例:沪深300高股息 ETF除息当日净值从2.0元降至1.95元,1个月后因成分股上涨修复至2.02元。

②选择高分红频率 ETF

  • 季度或月度分红 ETF 更适合靠股息补充现金流的投资者

注意事项

  • 除去股息日无需手动操作,现金自动到账

  • 警惕高溢价买入(市价 > 净值 3%)


5.通用注意事项:所有投资者必看

①确认关键日期

  • 查询投资标的的除去股息日、股权登记日、派息日

  • 节假日需注意顺延

②区分除息缺口与基本面下跌

  • 股价下调幅度远超派息额 → 警惕公司利空

③融资 / 融券投资者注意

  • 融资买入:除去股息日券商自动扣除股息

  • 融券卖出:除去股息日前需回补,避免赔偿股息或被强平

除息日投资者该如何操作?
投资者类型 核心关注 关键策略
长期投资者 分红可持续性 优选高分红标的 + 股息再投资 + 忽略短期缺口
短线套利者 填息节奏与成本 高流动性标的 + 税费计算 + 快进快出、止损
避税/避息者 买卖时点 T-1 前卖出避税 / 除息后买入避息
ETF 投资者 净值调整 + 分红频率 长期持有 + 高分红频率 ETF

除息日查询资讯怎么做?

除权息资讯是投资者判断股息资格和操作策略的重要依据,查询渠道主要分为公告资料和预告表 两类。

1.查询除权除息公告资料

①步骤:

  • 访问:公开资讯观测站

  • 选择:股东会及股利 → 除权息公告

  • 点击:“决定分派股息及红利或其他利益”

  • 输入:公司代号 → 即可查看该股票的现金股息、股票股利及特别股息公告

②适用场景

  • 查询单只股票或具体分红方案

  • 获取现金股息、股票股利、特别股息等详细信息

2.查询除权除息预告表

①步骤:

  • 访问:台湾证券交易所官网

  • 选择:市场公告 → 除权除息 → 预告表

  • 查看:近期将除权除息的个股或 ETF

②适用场景:

  • 提前规划操作

  • 掌握 除息日、股权登记日、派息日 时间轴


除息日FAQ:投资者关心的10个问题

1.当天买当天卖(当冲)能领股息吗?

不能。

  • 当冲交易在 T+1(A 股)/ T+2(美股、港股)完成交割

  • 错过股权登记日 → 无股息资格

2.派息日前卖出股票,股息会消失吗?

不会。

  • 股息资格以 股权登记日收盘持仓 为准

  • 后续卖出不影响资金到账

3.融资买入的股票能领息吗?

可以,但券商会先抵扣融资负债

  • 实际到手现金 = 股息 − 负债利息(若有)

4.天然灾害导致股市休市,除息日会延后吗?

  • 不会自动延后,除非公司另行公告

  • 若休市日为除息日,涨跌停价和参考价顺延至下一个交易日

5.ETF 除息和个股除息有区别吗?

  • ETF 仅派 现金股息(无股票股利)

  • 配息频率固定(如季度或半年)

  • 信息可查投信官网 “收益分配公告”

6.“填息”和“贴息”是什么意思?

  • 填息:除息后股价涨回除息前水平 → 盈利

  • 贴息:股价长期低于除息参考价 → 亏损

7.股息需要自己申报缴税吗?

不需要。

  • 券商 / 结算机构自动代扣

  • 税后金额直接到账

8.想打造“月月领息”组合,该选哪些标的?

  • 台股:0056(1 月)、00882(3 月)、00915(4 月)等季配 ETF

  • 美股:可口可乐、宝洁等季度派息蓝筹股

9.除息日开盘价一定等于参考价吗?

不一定。

  • 参考价为理论基准

  • 实际开盘价由集合竞价供需决定 → 可能高开或低开

10高股息 ETF 年化 5%-6% 是保证收益吗?

不是。

  • 仅为近 12 个月配息 ÷ 当前市价回测值

  • 未来收益随股价和成分股盈利波动


总结

除息日 不是“送钱日”,而是资产形式的标准化转换日

收益真正取决于:

  • 公司是否持续盈利、推动股价填息

  • 投资者是否合理安排持股周期、降低税负

理解除息机制=掌握股价调整、市场行为与资金安排的关键。


【EBC平台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材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无意作为(也不应被视为)值得信赖的财务、投资或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