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24日
近日,台湾卫福部拟在2026年推动《健保法》修法,将薪资以外「单笔超过2万元」的利息、股利等收入课征2.11%补充保费,且扣缴上限提升至5000万元。消息一出,引发存股族强烈反弹,行政院随后紧急喊卡、宣布暂缓。那么,存股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关注?

存股(Dividend Investing)是一种结合“存钱”与“投资股票”的长期策略,核心理念是:
持续买入稳定配息股票
长期持有,赚取股利与股价成长
像储蓄一样累积资产
对许多人而言,它是追求被动收入的重要工具,将股票视为“会生蛋的鸡”,股利就是“利息”。
1.谁适合存股?
没时间盯盘、偏好稳健投资的人
想建立长期稳健资产配置的人
愿意等待资产复利成长的人
能够花时间研究企业基本面并坚持纪律投资的人
2.与传统炒股的区别
| 维度 | 炒股 | 存股 |
| 目标 | 价差收益 | 持续现金流 |
| 周期 | 短期(日~月) | 长期(年~十年) |
| 成功指标 | 卖出价 > 买入价 | 每年股息覆盖生活支出 |
| 心态 | 低买高卖 | 高买更高卖,股息再投入 |
关键特点:
时间维度≥5年
标的多为行业龙头或大盘指数
现金流再投入,形成复利循环
3.核心精神
用时间平滑波动:长期持有,短期股价波动不影响整体收益
用复利放大资产:股息再投入,长期累积资产
现金流可预期:像“终身年金”,可支撑生活或再投资
4.意义
存股族不以短线价差为目标,市值增值只是“额外 bonus”:
股价上涨:可部分获利,同时保留原始股数继续领息
长期持有:让股息基数变大,未来股息金额持续提升
5.核心策略
选择优质标的:行业龙头、稳定现金流、高股息
坚持长期持有:不受短期市场波动影响
股息再投入:形成复利循环,让资产随时间累积增值
一句话总结:
存股 = 以股东身份长期持有高股息、低波动资产,用股息再投入+时间复利,把股票变成“债券化”的终身年金。
它并不是单纯“等股价涨”,而是靠 现金股息 + 市值增值 + 股息再投资(复利) 三力驱动。
股息:基础收益
市值增值:附加奖励
再投资:复利放大器
下面为投资人必懂的完整收益逻辑。
1.现金股息:基础收益
股息是公司将税后利润分配给股东的现金回报,是存股族的主要现金流来源。
收益特性
周期性发放:季配、年配等,有规律现金流,可用来生活或滚回投入。
抗波动:只要公司赚钱、政策稳定,即便股价跌,股息仍照发,具下跌缓冲效果。
举例说明:以台塑为例,其每股配息8元,假设投资者持股10张(10000股),具体如下:
| 项目 | 数值 | 备注 |
| 持股数 | 10000 股 | 10 张 × 1,000 股/张 |
| 每股配息 | 8 元 | 2023 年实际配发 |
| 现金股息总额 | 80000 元 | 8 × 10000 股 |
| 平均买入价 | 80 元 | 近期均价估算 |
| 本金 | 800,000 元 | 80 × 10,000 股 |
| 现金股息率 | 10% | 80,000 ÷ 800,000 |
| 定存对比 | 1.5–2% | 银行一年定存利率 |
| 补充保费(新制) | 1688 元/年 | 80000 × 2.11% |
| 税后净现金流 | 78312 元/年 | 80000 – 1,688 |
| 净股息率 | 9.79% | 78312 ÷ 800,000 |
▷股息是存股的“基础收益”,扣除健保补充保费、税后仍有稳定现金流。
2.市值增值:附加收益
当公司长期成长,股价自然向上,形成资本利得。
收益逻辑
股价长期趋势由净利润持续成长 决定:
盈利上升 → 每股净值上升
市场预期提高 → 估值上升
形成 戴维斯双击

举例说明:以台积电(2013→2025)为例,其数据具体如下:
净利:1881 亿 → 4523 亿
股价:115 元 → 1375 元
若2013持有1张(成本11.5万),那么:
2025 市值约 万
仅市值增值就赚 万
| 项目 | 数值 | 说明 |
| 2013 买入成本 | 11.5 万 | 1000 股 × 115 元 |
| 2025 市值 | 137.5 万 | 1000 股 × 1,375 元 |
| 市值增值 | +126 万 | 137.5 – 11.5 |
| 12 年累计股息 | ≈ 31.9 万 | 股息加总 |
| 总利益 | ≈ 157.9 万 | 增值 + 股息 |
| 总报酬率 | ≈ 1,373% | 157.9 ÷ 11.5 |
| 年化复合股价涨幅 | ≈ 23% | (1375/115)^(1/12)−1 |
▷对长期存股而言,成长股的市值增值往往比股息本身更可观。
3.股息再投资:复利发动机
现金股息是“燃料”,再投资让燃料变“加速器”。
①复利逻辑
股息买更多股票 → 更多股票产出更多股息 → 再买更多股票
时间越长,复利效果越明显
举例说明:以中钢为例,假设(2008–2024)股息再投资初始1张(1000股),成本约25000元,那么:
6年后持股变1730股(增加 73%)
以2024均价28元估:市值 48.440 元
年化报酬相比单纯持有如下:
| 收益来源 | 再投资组 | 单纯持有组 |
| 资本增值 | +3,000 元* | +3,000 元 |
| 股利再投增值 | +24,948 元 | 0 元 |
| 合计 | +27,948 元 | +3,000 元 |
→ 复利差距来自“股数增加”,长期坚持再投资可显著提升年化报酬率。
②实战操作
使用券商的自动股息再投资(DRIP)
优先买 高股息、稳健龙头
市场下跌时坚持再投资 → 相同股息买到更多股数
避免中断:复利最怕“暂停”
1.存股标的四大核心筛选指标
挑选长期高股息标的,需关注 持续性、收益性、分红与成长平衡、行业护城河 四大核心维度。
①连续5年以上配息不中断
核心解读:验证公司分红意愿与抗周期能力
判断方法 / 实例:
查看公司历年股息分配表,确认无中断
注意配息金额波动:减少超 30% 要谨慎
优先 10 年以上配息,如中华电 25 年、台塑 34 年
②近 5 年平均现金殖利率 ≥4%
核心解读:确保被动收入长期达标,高于银行定存
判断方法 / 实例:
现金殖利率 = 年度现金股息 ÷ 当年平均股价 × 100%
避免短期高股息但股价暴跌的“虚高殖利率”
示例:台积电 5年平均 4.2%,0056 ETF 平均 5.5%
③股息发放率 50%-80%
核心解读:平衡分红与公司再投资能力
判断方法 / 实例:
低于 50%:股东回报不足
高于 80%:可能影响公司发展
优质标的:股息发放率稳定,波动幅度 <15%,如中华电 60%-65%
④行业护城河深、政策风险低
核心解读:保障长期盈利能力
判断方法 / 实例:
优选:电信、公用事业、金融、半导体龙头
避开高政策风险或强周期性行业,如新能源补贴依赖、房地产、航运
| 代号 | 公司 / ETF | 核心优势 |
| 2330 | 台积电 | 连续34年发放股利,近5 年平均殖利率1.96% |
| 2412 | 中华电 | 连续28年配息,近5年平均殖利率3.71% |
| 6505 | 台塑 | 连续35年配息,近5年平均殖利率4.25% |
| AAPL | 苹果公司 | 稳定现金流、长期股息增长 |
| BAC | 美国银行 | 银行业龙头,股息稳健 |
| KO | 可口可乐 | 连续84年派息 |
| ABT | 雅培 | 连续84年派息 |
2.存股标的风险规避
①避开高波动标的(年化波动率 >20%)
高波动意味着短期价格大幅涨跌,可能需要多年股息才能弥补亏损。
方法:查询近 3 年年化波动率,优先选择 <15% 的标的(如中华电 10%、0056 ETF 12%)。
避开小盘股、单一行业股(如新能源小盘股波动率 28%)。
②避开收益忽高忽低标的(景气差配息腰斩)
景气好高分红,景气差配息大幅下滑,影响被动收入。
方法:查看近 5 年股息波动率,优先 <20%;避开强周期性行业(航运、钢铁)。
实例:台塑 5 年股息波动率 15%,即使行业下行期,股息仍稳定。
存股工具主要分为高股息ETF与高股息个股,各有特点,适合不同投资人群。
1.高股息 ETF:风险最低、最适合新手
优点:
分散风险,规避个股黑天鹅
管理费低(0.15%-0.3%)
自动化股息再投资
操作要点:
每月定投
开启自动股息再投资
至少持有 5 年
适合对象:月薪族、懒人族、新手
风险:系统性风险无法避免,大盘下跌时 ETF 同样下跌
总结:想稳定累积、无需研究财报的人,ETF 是最优选择
2. 高股息个股:潜力大、但需研究能力
优点:
股息高 + 股价有上涨潜力
操作方法:
财报分析
控仓 10%-15%
每季追踪
适合对象:
有研究能力、能承受波动的投资人
风险:
公司暴雷、股息断掉
耗费时间精力
总结:适合愿意研究财报、追求长期高收益的投资人。
①风险分散能力
| 工具类型 | 风险特征 | 分散效果 |
| 个股 | 高度集中,单一公司崩盘可亏本金大幅 | ★★ |
| 主动基金 | 持仓多只个股,但行业集中或选股失误仍亏损 | ★★★ |
| 指数 ETF | 持仓 20-50+ 只个股,跨行业分散风险 | ★★★★★ |
▷意义:时间换复利,分散风险保障长期持仓,不受单一企业影响。
②内扣成本低
| 投资标的 | 年化成本 | 20 年后 10 万元收益 |
| 个股 | 0.89% | ≈34.7 万元 |
| 主动基金 | 1.50% | ≈30.1 万元 |
| 指数 ETF | 0.3%-0.4% | ≈41.6 万元 |
▷意义:低成本 ETF 可最大化长期复利收益。
③高透明度与安全性
个股:财报滞后,信息不对称,容易踩雷
主动基金:持仓披露低,基金经理可能暗中调仓
指数 ETF:每日披露持仓,规则公开,无破产风险(成分股退市会自动调整)
▷意义:ETF 高透明度让投资者安心长期持有,不必频繁盯盘。
| 类型 | 核心目标 | 适合人群 |
| 市值型 | 资本利得 | 30 岁以下、资产扩张期、无现金流压力 |
| 高股息型 | 稳定现金流 | 40 岁以上、现金流需求、低风险偏好者 |
它不是盯短线涨跌,而是选择长期赚钱、愿意分钱的公司,靠股息和复利累积财富。核心三步:
挑选优质公司
在合理价格区间分批买入
用时间换复利,不靠股价暴涨
1.挑“长期会赚钱、愿意分钱”的公司
存股标的本质是 “现金机器”,你要确认它能 长期赚钱、也愿意 把钱分给你。
①长期赚钱看三件事
| 指标 | 判断标准 | 说明 |
| 毛利率 / 净利率 | 连续 5 年维持产业前 30% | 避免景气循环大波动的公司 |
| 自由现金流 | 经营现金流>净利 | 表示赚钱是真的,不是账面数字 |
| 护城河 | 市占≥20%、专利/品牌/规模优势 | 避免低技术门槛产业 |
▷示例:台积电、统一超、食品龙头 → 长期自由现金流稳、股利稳定
②愿意分钱看两项
| 指标 | 好的标准 | 留意事项 |
| 股息发放率 | 30%-70% | 太高=影响再投资,太低=不重视股东 |
| 股息连增 | 连续 5 年以上 | 避免 “高股息陷阱”(股价跌造成的假高息) |
⚠️排除:净利下降却硬发高股息的公司=危险
2.在合理价格区间分批买入
关键是:不追高、不满仓、分批布局。
①如何判断合理价位?
| 工具 | 判断方法 | 示例 |
| PE分位数 | 低于近5年 PE 50% 分位数 | 近5年PE区间 8–20倍,现12倍=合理 |
| 股息率反向验证 | 当前>近 5 年平均 10% 以上 | 过去 4%,现在 4.5%=可能被低估 |
②分批买入策略(金字塔法)
首买 30%-40% 资金(在合理价格区间)
跌 10%-15% 补 20%-30%(基本面不变前提下)
单股持仓上限:20%
目的:拉平成本+降低错误一次买满的风险。
3.用时间换复利,不靠股价暴涨
存股获利来自股息再投资,不是价格波动。
复利威力(股息率 4%,再投资)
10 万 → 20 年后 ≈ 21.9 万
10 万 → 30 年后 ≈ 38 万
关键:坚持越久,复利力道越大。
存股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通过三个阶段循序渐进,让新手稳健累积资产,同时感受复利威力。
1.第一阶段(1–2 年)——从高股息 ETF 开始
目标:低风险试错 + 感受复利
操作策略:
选 1–2 支主流高股息 ETF(如 0056 台湾 50 高股息、00878 富邦高息 ETF)
每月定投 3,000–5,000 元
开启股息自动再投资
核心理念:
ETF 分散风险、低成本,适合新手练习定投
先养成长期持有与复利思维
2.第二阶段(2–3 年)——练习个股配置
目标:提高收益上限 + 降低分析难度
操作策略:
ETF 盈利稳定(年化 ≥4%)后,可拿出 20%-30% 资金配置个股
挑选 3–5 支个股,从 ETF 成分股的龙头开始(如台积电、统一超、食品龙头)
每季度检查财报与股息政策
核心理念:
个股可提升组合收益
仍以稳健标的为主,避免高波动或不稳定股息
3.第三阶段(3 年以上)——打造稳定组合
目标:现金流稳定 + 资产增值
组合策略:
ETF:60%-70%(稳定现金流)
个股:30%-40%(增长潜力)
每年做一次年度体检:核查基本面 + 调整仓位
核心理念:
以 ETF 为基础,保证现金流
个股提供额外增值潜力
长期坚持,充分发挥复利效果
存股不是追短期股价,而是靠股息 + 市值增值 + 股息再投资。按阶段循序渐进,让资金稳定增值。
了解“股息 ≠ 赠礼”,而是“把本金还一部分给我”
接受高股息长期可能落后大盘 1.5–2 个百分点
具备“股息再投入”纪律,不会提前花掉
高股息持仓 ≤ 股票部位 40%,其余给市值型 ETF
每年检视“现金殖利率、配息覆盖率、指数规则变更”
打勾 5 项,才算真正“会存股”,而非“被存”
它的核心是长期持有优质资产,但并非 永不卖出。当标的出现以下情况,应果断卖出,避免收益受损或错失更好机会。
1.三大核心卖出场景
①基本面质变
核心逻辑:标的长期赚钱能力下降,继续持有可能导致股息缩水 + 本金亏损
判断标准 / 操作要点:
连续两季营收年减 >15% 且股息发放率 >100% → 透支式分红 + 营收下滑 = 危险信号
毛利率连续 3 年下跌累计 >10% → 核心盈利能力下降
股息发放率连续 2 年 <20% → 盈利但不愿分钱
产业竞争长期衰退 → 颠覆性技术或政策导致长期竞争力丧失
②更好机会成本
核心逻辑:同风险等级下,可换收益更高标的,提升组合效率
判断标准 / 操作要点:
找到同风险、殖利率高 2% 以上的新标的
操作策略:分批卖出原标的(避免一次性卖出踏空),同步买入新标的,最大化资金利用效率
③资金需求
核心逻辑:退休或大额支出需理性兑现部分资产
判断标准 / 操作要点:
分批卖出(反向成本平均法):总卖出金额分 3 批,每批间隔 1-3 个月
避免一次性卖出导致资金缩水
特殊场景:保留核心股息仓位,仅卖出市值增值部分,保证被动收入不受影响
2.卖出的“三大禁忌”
①忌因短期股价下跌而卖
股价单月下跌 <20%,未出现基本面质变,不宜卖出
②忌因短期股息减少而卖
研发或扩产导致当年股息小幅下降(<10%),长期潜力仍在
③忌因别人卖而卖
跟风抛售易陷入追涨杀跌误区,破坏长期计划
| 看什么(触发卖出) | 不看什么(避免盲目卖出) |
| 基本面质变(营收、毛利率、发放率) | 短期股价波动(单月涨跌 <20%) |
| 机会成本(同风险 + 高 2% 殖利率) | 短期股息小幅变化(年减 <10%) |
| 刚性资金需求(退休、大额支出) | 市场情绪 / 他人决策(跟风抛售) |
核心理念:
存股卖出是为了更好地持有:
卖出恶化标的,避免损失扩大
卖出低效标的,换入更优资产
卖出满足资金需求,理性兑现收益
始终记住:存股核心是抱住好公司,而非抱住所有公司,该卖则卖,才能稳健实现长期目标
新政核心:股利、利息、租金年收入超 NT$20000,统一按 2.11% 课征补充保费(年度结算)。
对长期靠股息创造现金流的存股族而言,这项政策等于是直接削减他们的“生活现金流”,因此反应特别强烈。原因如下:
1.现金流受损:领多少、被扣多少
2.11% 的补充保费 = 直接从现金流口袋里拿钱
月配 ETF、年年稳定领股息的族群受影响最大
举例:每月领 10,000 元股息 → 新制扣 211 元/每月
2.政策针对性强:月配族、中高息ETF全被打到
旧制:单笔不超过 2 万可避免补充保费 → 可拆单
新制:年度累计超过门槛就全额课征 → 拆单技巧失效
月配、ETF、家庭拆单都无法规避
3.心态落差:长期投资反被“惩罚”
存股族是“长期持有者”,非投机者。
过去政府一直鼓励“长期投资、稳定退休金”,但这次政策让投资人觉得:
“越认真长期投资的人,被扣得越多。”
因此反弹极大。
| 项目 | 旧制规则 | 新制规则 (2027 起) | 关键提醒 |
| 课征门槛 | 单笔 ≥ NT$20,000 | 年度累计 ≥ 6 万 | 拆单/拆季策略失效 |
| 适用税率 | 2.11% | 2.11% | 可抵综合所得税,但现金流减少 |
| 年度扣缴上限 | NT$1,000 万 | 同上 | 一般人基本不会用到 |
| 合法避税方式 | 拆单、拆季、分户 | 无 | 全部失效 |
举例说明:假设台积电季配 2.5 万,那么:
新制全年扣 1688 元
旧制可拆单避免部分扣款 → 新制全额扣
Q1:现在大盘 1 万 8 千点,还适合存股吗?
A: 其收益取决于“买入价 vs 未来现金流”,而非指数绝对点位。用 DCF(折现现金流)找安全边际,比盲目猜高低点有效。
Q2:高股息 ETF 与普通 ETF 差别?
A:
高股息 ETF:选股以“现金殖利率”权重为核心 → 提供稳定现金流,但潜在市值增值有限,适合现金流需求型投资者。
普通 ETF:市值加权 → 重视资本增值,现金流低。
Q3:存股要存多久才开始复利?
A: 台股1997–2023统计显示,任意滚动10年年化报酬 ≥7%概率达86%。建议以 10 年为基本单位。
Q4:会不会买到高点?
A: 定期定额天然平滑价格波动。实证显示,即使在2007年高点开始,每月定投,持有满7年仍可实现正报酬。
Q5:需要看财报吗?
A: ETF 追踪指数,成分股调整由交易所公布,无需研究个股财报,适合“懒人”。
Q6:存股要存多少张才够?
A: 公式:月支出 ÷ 每张月配息
例:月支出 3 万,00878 每张月配约 120 元 → 需 250 张(约 450 万)可覆盖。
Q7:现在开始会不会太晚?
A: 市场长期向上,“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但需准备:紧急预备金 ≥6个月,无高息负债。
Q8:可以只存一张 ETF 吗?
A: 可以。ETF 已内建 50–200 档成分股,“单档即可分散”。小资金可先集中火力,方便加码。
存股是一种以股息为核心、用时间与复利积累资产的长期投资方式:
标的选择 × 配息频率 × 税务效率 × 再投资纪律 四个维度优化
了解政策、保持弹性 → 时间站在自己这一边
投资第一目标:税后最大化,剩下交给复利和时间
【EBC平台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材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无意作为(也不应被视为)值得信赖的财务、投资或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