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13日
北京時間2025年11月13日上午10:45,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HR5371號臨時撥款法案,標誌著歷時43天的美國聯邦政府停擺正式結束。

這場停擺始於10月1日新財年開始,由於參眾兩院未就全年預算達成一致,聯邦政府資金耗盡而被迫“關門”,成為史上最長停擺紀錄。
▶關鍵時間軸梳理
11月9日深夜:參議院以60票贊成、40票反對的「超級多數」通過包含三項全年撥款與臨時撥款的「打包」法案,為破局奠定基調;
11月12日晚間:眾議院以222票對209票的微弱優勢通過同一版本法案,黨派分野明顯;
11月12日晚間21:45(美東時間):特朗普按時簽署法案,聯邦政府獲得資金直至2026年1月30日,停擺即刻法定終止。

此次法案未納入民主黨極力爭取的《平價醫療法案》補貼延期條款,僅承諾未來單獨表決,成為兩黨妥協的關鍵。法案還規定全面恢復被解僱聯邦僱員的職位並補發薪資,為政府重啟提供了人員與法律保障。
隨著法案生效,聯邦機構進入「慢重啟」階段,經濟影響仍在延續。

停擺期間,美國財政部多項支出暫停,一般帳戶(TGA)積存約6000億美元資金。政府重新運作後,這部分資金將在未來兩週內逐步回流銀行體系,形成類似「小規模量化寬鬆」效應,短端美元流動性由緊轉松,隔夜回購利率已下降8個基點。
高盛固收團隊預計,12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前,美元SOFR均值或進一步回落15個基點,為潛在降息創造條件。因停擺延後的10月非農業就業、零售銷售及第三季GDP修正值等數據,將於11月15日至22日集中發布。
需要注意,財政風險僅被推遲而非解決。臨時撥款將於2026年1月30日再度到期,債務上限暫停期也將在明年3月結束。兩黨在醫療補貼、邊境牆及國防開支等議題上分歧依舊。
市場已開始為「二次停擺」風險進行對沖:1月底到期的聯邦違約保險(CDS)價差走闊至35個基點,為2023年以來最高。投行分析指出,若明年春季預算談判再度陷入僵局,美元流動性可能再度收緊,屆時美聯儲或需啟動緊急回購工具以穩定市場。
美國政府停擺結束短期內能夠提振市場情緒並改善流動性,為年末行情提供支撐;但由於財政根本問題未解,2026年初美國政治經濟不確定性可能再度上升,投資者宜把握當前窗口期,提前佈局風險對沖。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