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年10月10日
半導體,被譽為現代工業的“原油”,是驅動智慧型手機、資料中心再到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和物聯網等所有科技創新的核心基石。
對一般投資人而言,相關個股投資的高門檻與高風險讓許多人望而卻步。此時,半導體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便成為了一個高效率、便利且風險分散的理想投資工具。
本文帶您深入剖析五隻備受關注的美股半導體ETF:FTXL、PSI、SOXX、XSD和SMH,助您在這場晶片革命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
(一)iShares Semiconductor ETF——SOXX
特點:SOXX是美國市場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半導體ETF之一,被廣泛視為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基準。它追蹤的是ICE半導體指數,包含了美國上市的30家最大的半導體公司。
持倉與策略:SOXX採用市值加權法,前十大持倉通常佔據了基金總資產的60%以上。其核心持倉包括英偉達(NVIDIA)、博通(Broadcom)、台積電(TSMC)、AMD和英特爾(Intel) 等產業絕對龍頭。這意味著SOXX的表現與這些巨頭的趨勢高度相關。
(二)VanEck Semiconductor ETF——SMH
特點:SMH是SOXX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同樣規模龐大、流動性極佳。它追蹤的是MVIS美國上市半導體25強指數。
持倉與策略:SMH也採用市值加權,但其獨特之處在於更廣泛地涵蓋了半導體全產業鏈,不僅包括晶片設計公司(如英偉達),還包括關鍵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如阿斯麥(ASML)、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和東京電子。這使得SMH能夠同時受益於晶片設計繁榮和晶片製造產能擴張的雙重動力。
(三)First Trust Nasdaq Semiconductor ETF——FTXL
特點:FTXL的策略較為主動和複雜。它追蹤的是納斯達克美國智慧半導體指數,其核心在於每季進行一次再平衡,根據價值、成長和品質因子對成分股權重進行動態調整。
持倉與策略:FTXL並非簡單的市值加權。它會根據因子模型,增持那些被認為更具「價值」或「品質」的股票,同時減持評分較低的股票。這使得其持倉權重與SOXX和SMH有顯著差異,前十大持倉集中度相對較低。
(四)Invesco Dynamic Semiconductors ETF——PSI
特點:PSI追蹤的是動態半導體智慧型指數,其最大特點是採用等權重策略。這表示基金內每隻成分股在初始時的權重都基本相同(約1%-2%)。
持倉與策略:等權重策略打破了由幾家巨頭主導的格局。在PSI中,像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微芯科技(Microchip Technology) 這樣的中型公司與英偉達、台積電擁有近乎相同的影響力。這使其在中小型股半導體股表現優異時,潛力更大。
(五)SPDR S&P Semiconductor ETF——XSD
特點:XSD是五隻ETF中持倉最分散的一隻。它追蹤的是標普半導體精選行業指數,採用一種修改後的等權重方式。
持倉與策略:XSD持有約40家公司,且對單一個股和次產業的權重有嚴格上限。這導致其前十大持倉集中度極低(通常低於30%),將資金更均勻地分配給了大、中、小型半導體公司。
ETF代號 | 全稱 | 核心策略 | 特點 | 適合場景 |
SOXX | iShares Semiconductor ETF | 市值加權 | 產業基準,龍頭集中,流動性極佳 | 長期持有,穩健分享龍頭增長 |
SMH | VanEck Semiconductor ETF | 市值加權 | 涵蓋全產業鏈(含設備股),龍頭集中 | 看好晶片製造生態,全產業鏈佈局 |
FTXL | First Trust Nasdaq Semiconductor ETF | 因子策略加權 | 動態調整,策略主動,追求超額收益 | 認同量化因子模型,願意承擔策略風險 |
PSI | Invesco Dynamic Semiconductors ETF | 等權重 | 平衡大小盤風險,中小型股彈性大 | 看好中小型股表現,避免「巨無霸」主導 |
XSD | SPDR S&P Semiconductor ETF | 修改版等權重 | 持倉最分散,覆蓋面廣,波動可能更平緩 | 極致分散,廣泛下注,降低單一風險 |
新手或追求穩健:首選SOXX或SMH,它們是市場的共識,能有效捕捉產業核心成長。
看好設備與材料:SMH因其包含ASML等頂級設備商而獨具優勢。
尋求差異化收益:若認為龍頭股估值過高,可考慮PSI或XSD,以博取中小型股的補漲機會。
信賴量化模型:FTXL提供了不同於傳統指數的策略路徑。
①AI革命的核心驅動力
目前如火如荼的人工智慧浪潮,無論是訓練還是推理,都極度依賴高效能的GPU、CPU和專用晶片。英偉達的崛起只是開始,整個半導體產業鏈都將持續受益於AI帶來的算力競賽。
②數位化與電氣化的長期趨勢
雲端運算、智慧汽車、物聯網、工業自動化……所有這些未來趨勢的底層,都是半導體需求的結構性提升。世界正從「軟體定義」走向「晶片賦能」。
③國家安全的戰略地位
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已意識到半導體供應鏈自主可控的重要性。美國、歐洲、中國等都在推動本土晶片製造,這將為整個產業,特別是設備廠商,帶來持續的政策與資本支持。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