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原油供應緊張,主要產油國執行減產協議。 EBC分析指出,原油供應持續收緊正在鞏固「高油價長期化」格局,或將改變通膨路徑、利率預期及全球資本流向。
2025年7月23日(美國電)-就在全球央行紛紛放寬貨幣政策之際,原油市場卻出現了一股反向力量:原油供應持續收緊。儘管需求不斷回升、庫存維持在低位,主要產油國仍堅持執行自願減產協議至2025年底。
原油供應持續收緊的策略已為油價築底。目前布蘭特原油報68.39美元/桶,在歐盟最新制裁後下跌1.2%,顯示市場預計供應不會出現重大中斷。儘管近期波動反映了短期獲利了結和交易焦慮,但高盛和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隨著2025年下半年需求回暖,油價可能迎來反彈。
EBC英國CEO David Barrett表示:“現在大宗商品供應決策的影響力,已經能和央行政策分庭抗禮了,有時候甚至更重要。要是忽略這個變化,外匯、債券這些資產的價格都可能難以評估,包括抗通脹的金融產品。”
最新需求分析顯示,歐佩克和國際能源總署(IEA)對2025年的預測可能過於保守。雖然兩大機構預計全年需求增速僅70-129萬桶/日(創2009年以來新低),但亞洲地區2025年上半年原油進口量卻逆勢增長51萬桶/日。 IEA特別提醒,隨著全球航空出行和工業生產持續回暖,現有預測數據恐將低估實際需求。
油價波動牽一發而動全身。在依賴能源進口的經濟體中,運輸和食品價格正全面攀升:
歐洲央行剛啟動2019年來首次降息,但持續高企的能源通膨可能延緩後續寬鬆步伐
美國燃料價格居高不下,讓兼顧物價調控與貿易平衡的政策制定更顯棘手
通膨初步降溫但根基不穩的經濟體同樣面臨考驗。印度、泰國、菲律賓等國央行因進口能源成本持續高位,可能被迫暫緩降息計畫。
財政儲備雄厚的原油出口國正從高油價中獲益,其貿易條件獲得改善,財政收入持續增加。同時,原油進口國卻面臨三重壓力:本幣貶值、經常帳赤字擴大、通膨再度波動。
全球金融市場方面,美國公債市場的損益平衡通膨預期持續走強-5年期損益平衡通膨率已攀升至2.5%左右,創下數月新高。外匯市場也出現連鎖反應:加幣(6月上漲0.3%)、挪威克朗等石油貨幣表現突出,明顯跑贏其他貨幣。
對交易員而言,當前情勢既蘊含機遇,也需快速應對。原油作為通膨預期的關鍵推手,其價格劇烈波動將傳導至外匯、債券及股票市場。建議重點關注:
加幣(CAD)、挪威克朗(NOK)等石油貨幣走勢,可捕捉能源市場情緒風向
通膨掛鉤資產(如抗通膨國債TIPS、大宗商品ETF)的避險價值正顯著提升
盈虧平衡利率持續走強,顯示市場正在重新評估長期通膨風險。這一趨勢使得利率敏感資產和久期交易的佈局變得尤為重要。目前各國央行正面臨經濟成長與通膨控制的雙重挑戰,猶如在鋼絲上行走。對交易者而言,若能同時掌握大宗商品流動與政策分化這兩大關鍵因素,將更有可能準確預判市場轉向時機,從而避免在「能源價格持續居高不下」的新常態中站錯方向。
更多大宗商品市場深度分析,請造訪www.ebc.com.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
特斯拉股價暴跌8%,年初至今跌幅已達18%,營收下滑12%,成長面臨挑戰。但其下跌並未重創美股,標普500創新高,科技股表現吸收負面衝擊。
2025年07月25日7月25日,港股大跌,恆生指數下跌超1%,因川普關稅生效臨近。儘管早期表現強勁,市場情緒轉為謹慎。 A50指數創年內新高,恆生指數可能在25354.3低位獲得支撐。
2025年07月25日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主要受美原油庫存下降和俄羅斯汽油出口減少的推動。儘管短期內有投資機會,但投資仍需謹慎判斷,可考慮透過油氣股或ETF參與市場。
2025年0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