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30日
时值2025年第三季度尾声,全球人工智能的竞赛非但没有丝毫降温,反而进入了白热化的新阶段,AI 伺服器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早在月初高盛发布的研报中就指出,受超大规模和二线云厂商强劲需求驱动,2029 年 AI 服务器市场预测已从 3860 亿美元飙升至 581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 38%。
在这一背景下,纬创和鸿海作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无疑是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在当前的市场节点,投资者该如何抉择?
1、技术领先性与客户黏着度
根据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及法说会信息,纬创在GPU基板与高端AI服务器(搭载 Blackwell 架构的DGX、HGX系统)的制造上,依然保持着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
其与英伟达的合作关系已超越单纯的代工,深入到共同设计(Co-design)领域。这种高门槛的技术合作,构筑了强大的护城河,使得客户转换供应商的成本极高,确保了订单的稳定性和毛利率的韧性。
近期市场传出纬创已获得下一代“Rubin”架构AI服务器的优先订单,此利好消息进一步强化了其技术领先的市场形象。
2、垂直整合与获利能力
纬创通过旗下子公司纬颖科技直接面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客户(微软、Meta),实现了从组件到整机柜的垂直整合。其在机柜级设计与液冷技术上的布局,正是为了应对AI服务器功耗持续飙升的挑战。
2025年以来,随着液冷解决方案的渗透率加速提升,纬创集团在该领域的先发优势正逐渐转化为实际的营收与利润。从财务表现看,纬创的AI服务器业务贡献的毛利率显著高于传统业务,成为驱动其获利增长的主要引擎。
▶隐忧
客户集中度风险: 对少数核心大客户的依赖度较高,若任一主要客户的订单发生波动,将对营收造成较大冲击。
产能规模限制: 相较于鸿海,纬创的整体产能规模较小,在应对多个客户同时爆量需求时,可能面临产能分配的压力。
与纬创的“精兵”策略不同,鸿海核心优势在于无与伦比的全球制造规模、完整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以及多元化的客户基础。
1、全球制造与供应链韧性
鸿海凭借其在智能手机时代积累的庞大制造管理经验,能将AI服务器的生产迅速规模化、标准化。
其在全球(包括北美、东南亚、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布局,能有效为客户提供“当地生产、当地供应”的解决方案。2025年,鸿海在墨西哥及越南的AI服务器产能持续开出,成功吸引了更多寻求供应链多元化的美国云端服务商(CSP)订单。
2、CMMS模式与全方位解决方案
鸿海独有的“零组件、模块、次系统、系统”垂直整合模式,使其能有效控制成本并保证关键零组件的供应稳定。
从GPU基板、机箱、电源到散热模块,鸿海能自产大部分关键组件,这不仅提升了毛利率,更在组件短缺时期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鸿海正积极从“制造”转向“制造+服务”,提供从数据中心设计、液冷解决方案到运维管理的一站式服务,旨在抓住整个AI基础设施市场的商机。
▶挑战
毛利率压力: 由于其业务规模庞大,AI服务器业务对整体毛利率的拉升效果,在短期内可能不如纬创那样显著。消费电子等传统业务的周期性波动仍会对整体业绩产生影响。
业务反应速度: 巨型企业的决策与调整流程相对较长,在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与市场时,其灵活性可能略逊于更专注的竞争对手。
对比维度 | 纬创 (3231) | 鸿海 (2317) |
核心策略 | 精兵突进,深度绑定 | 航母舰队,生态通吃 |
市场定位 | 高端AI服务器系统设计与制造专家 | 全球全链条AI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者 |
技术优势 | 高端GPU基板与系统设计,液冷技术先行者 | 规模制造与成本控制,CMMS垂直整合模式 |
客户结构 | 集中,深度依赖核心大客户(如英伟达) | 多元,覆盖各大云端服务商及品牌厂 |
产能与供应链 | 产能相对专注,有弹性但规模有限 | 全球布局,规模庞大,供应链韧性极强 |
财务特征 | 高成长、高毛利,业绩弹性大 | 营收规模巨大,稳健增长,防御性强 |
主要风险 | 客户集中度风险,产能天花板 | 毛利率提升较慢,业务周期波动影响 |
最佳投资画像 | 成长型投资者:追求高增长,能承受较高波动 | 价值/稳健型投资者:看重稳定性与长期生态红利 |
“成长型”投资者: 纬创可能是您的首选。 它在AI服务器高端领域的纯粹度更高,技术壁垒明确,业绩的成长弹性和毛利率提升空间更大。
“价值/稳健型”投资者: 鸿海则更具吸引力。 其庞大的规模与多元的业务构成了天然的抗波动缓冲垫。全球供应链布局和完整的生态系整合能力,使其在长跑中更具耐力。
投资者在选择时,除了关注两家公司的季度财报,更应密切关注其在新一代技术(如液冷、CPO共封装光学)上的进展、关键客户的订单动态,以及全球产能扩张的实际落地情况。
【EBC平台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材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无意作为(也不应被视为)值得信赖的财务、投资或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