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日本語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Português Монгол العربية हिन्दी Русский ئۇيغۇر تىلى

鸿海科技日!与OpenAI宣布AI基础设施硬件合作

撰稿人:大仁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21日

11月21日台北南港展览馆,一年一度的“鸿海科技日(HHTD25)”被镁光灯点亮。创办人郭台铭罕见现身,与董事长刘扬伟同台亮相,成为全场焦点。


董事长刘扬伟用 20 分钟演讲把公司 50 年制造史翻页——“鸿海不再是系统组装厂,而是科技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

创办人郭台铭;董事长刘扬伟


鸿海科技日:“算力”时代,鸿海抢先卡位

董事长刘扬伟用一句“今天,我们要为AI造地基”拉开整场序幕。他给出两组数字:1 GW 算力背后对应约 500 亿美元商机;到 2030 年,全球 AI 工作负载至少需要 300 GW 新增电力。


为此,鸿海首次提出“AI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概念,把 40 年累积的精密制造、机构设计、全球物流与能源管理能力,打包成可订阅的“算力基建服务”。

鸿海科技日活动开幕

刘扬伟直言,鸿海现在每天可交付100万支手机,AI服务器关键零组件自制率超过60%,全球拥有1500条SMT生产线,这些硬实力正是鸿海抢攻AI时代最核心的底气。


而且活动中透露,2026 年第二季度将启动威斯康星州 Mount Pleasant 园区 6 nm 制程 AI 加速器封装线,届时“美国设计、美国制造、美国组装”的完整 AI 服务器可在 30 天内交付,交期较亚洲缩短一半。


鸿海早已不是传统代工组装厂,而是“科技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具备从产品设计、关键零组件到整机组装、全球交付的垂直整合能力。


鸿海科技日:与OpenAI联手,制造下一代AI数据中心

本届科技日最大亮点,无疑是鸿海与国际巨头OpenAI的合作,共筑下一代AI基础设施硬件。

鸿海合作伙伴

鸿海与OpenAI的合作跳脱传统“代工厂接单”模式,采取“共同设计+本地化制造”的深度绑定。明确双方将聚焦三大任务:


1、共绘多世代AI数据中心蓝图

OpenAI提供对AI模型演进的硬件需求洞察,鸿海负责系统级设计、工程化与量产,目标缩短AI机架从设计到部署的周期,并提前锁定未来三至五代的产能需求。


据鸿海透露,新一代AI机柜第三季出货量已季增300%,全年AI服务器营收提前突破兆元新台币,与OpenAI联手后,预计2026年市占率将由四成再向上攀升。


2、强化美国本土供应链韧性

双方共同优化机架架构,扩大北美晶片与零组件采购,建立本地化测试、组装网络,减少跨海运输与地缘政治风险。


鸿海已规划在美国生产冷却、电力、网络等关键子系统,让“美国设计、美国制造”真正落地,为OpenAI及其他CSP(云端服务业者)提供就近、弹性的交付模式。


3、创造双赢商业模式

协议赋予OpenAI优先评估与采购权,但无硬性采购承诺,降低客户库存压力;鸿海则透过共同设计掌握早期规格主导权,将规模制造优势提前嵌入AI硬件标准。


与此同时,鸿海科技日活动中再抛第二颗合作“震撼弹”——与 Alphabet 旗下 Intrinsic 成立美国合资公司,导入 AI 机器人,打造“未来工厂”。


Intrinsic 提供视觉-动作大模型,鸿海贡献 1500 条 SMT 产线的场景数据,双方目标 18 个月内让机器人直接站上高速贴片线,实现“Plug-and-Produce”的通用自动化。


刘扬伟在 Q&A 环节放话:“明年 AI 营收占比要从 8% 拉到 15%,电动车+AI 双引擎带动整体毛利率上看 10%。”


【EBC平台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材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无意作为(也不应被视为)值得信赖的财务、投资或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