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5日
在关注全球经济新闻时,除了“加息”这个词,“缩表”(Quantitative Tightening, QT)也频繁出现,一直被市场视为美联储发出的重要紧缩信号。
那么,缩表意思到底指什么? 作为全球央行的龙头,美联储的这一举动又会对美国和全球经济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要理解“缩表”,首先要明白“表”指的是什么。这里的“表”就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
▶可以把它想象成美联储的“账本”,这个账本简单分为两部分
资产端(Assets): 主要持有的是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而购买的大量资产,如美国国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等。
负债端(Liabilities): 主要是美联储发行在外的货币(即流通中的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存放在美联储的准备金。
扩表是为了“放水”,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为了拯救经济,美联储开启了“印钞”模式,大规模购买国债和MBS。而缩表正是扩表的反向操作,即量化紧缩(QT),俗称“收水”。
即美联储停止或减少购买到期证券后,将之前到期的本金不再进行再投资,从而让这些资产自然“消失”。同时,对应的负债(银行准备金)也会等量减少。
最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逐步收缩,基础货币被回收,市场的美元流动性减少。
▶加息和缩表都是紧缩货币政策工具,但方式不同
加息(Price Tool - 价格工具): 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直接影响的是短期借贷的成本。它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贷款和消费需求,效果直接、猛烈,被称为“短痛”。
缩表(Quantity Tool - 数量工具): 收缩资产负债表,直接减少的是金融体系的根基——基础货币量。它通过回收长期流动性来推高长期利率,效果更缓慢、更持久,但影响更深远,被称为“长痛”。
特性维度 | 加息 (Interest Rate Hike) | 缩表 (QT) |
政策类型 | 价格型工具 (影响资金价格) | 数量型工具 (影响资金数量) |
操作目标 | 提高短期联邦基金利率 | 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回收长期流动性 |
作用机制 | 直接提高银行间短期借贷成本 | 减少对长期国债的需求,推高长期利率 |
政策效果 | 直接、猛烈、见效相对较快 | 缓慢、持久、影响更深远 |
市场比喻 | “提高水费” (用水成本变高) | “把池子里的水抽走” (水本身变少了) |
对投资者的直接影响 | 储蓄利息可能增加,短期贷款(如信用卡)成本立即上升 | 房贷利率、企业债利率等长期贷款利率上升,市场整体流动性收紧 |
1、对美国国内的影响
推高长期利率: 减少对国债的需求,导致其价格下跌、收益率(即利率)上升。进而传导至抵押贷款利率、企业债券利率等,全面推高融资成本。
抑制投资与消费: 企业和个人贷款成本增加,会减少投资扩建、招聘以及大宗消费(如买房、买车),从而给经济降温。
压制资产价格: 市场流动性减少,对股票、房地产等风险资产的需求下降,可能导致其价格回调或波动加剧。
控制通货膨胀: 这是缩表最核心的目的。通过抑制需求和给经济降温,来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
2、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资本回流美国: 更高的美国利率会吸引全球资本流向美国,寻求更高回报,导致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面临资本外流的压力。
非美货币贬值压力: 资本流入推高美元汇率,同时其他货币相对贬值。这虽然有利于其他国家的出口,但也会加剧其输入性通胀(进口商品更贵)和外债偿还压力。
加剧全球金融环境紧缩: 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和企业依赖美元借贷。美元走强和融资成本上升,可能加剧它们的债务负担,甚至引发金融动荡。
冲击全球贸易: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其需求因缩表而降温,将减少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影响全球贸易活力。
3、对市场心理的影响
市场波动性增加: 缩表意思就是一个相对陌生且不可预测性更高的工具,市场对其最终影响和“终点”心存疑虑,容易放大恐慌情绪,导致市场波动加剧。
预期引导: 美联储如何沟通缩表路径(节奏、规模)本身就会对市场预期产生巨大影响。任何“鹰派”(更快缩表)或“鸽派”(更慢缩表)的暗示都可能引发市场剧烈反应。
美联储于2022年6月正式启动本轮缩表,最初规模为每月475亿美元,后升至每月950亿美元。截至目前,其资产负债表已收缩了约1.5万亿美元。
▶未来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在于
缩表何时结束? 美联储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不至于过度紧缩引发经济衰退或市场崩溃(如2019年的“钱荒”),又要足够紧缩以彻底控制通胀。目前讨论已逐渐转向“放缓缩表步伐”(Tapering QT)而非立即停止。
银行准备金多少才够? 当银行体系的准备金降低到“充足但不过量”的水平时,就是缩表可能停止的信号。
【EBC平台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材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无意作为(也不应被视为)值得信赖的财务、投资或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