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日本語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Português Монгол العربية हिन्दी Русский ئۇيغۇر تىلى

期貨結算日作用、結算方式、結算價計算及操作技巧解析

2025年09月16日

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期貨市場不僅為投資人提供了豐富的投資工具,更是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在期貨交易中,結算日是一個影響盈虧的關鍵時刻。許多新手對結算日的規則與風險認識不足,往往因此錯失機會或遭遇不必要的損失。本文將帶你全面了解期貨結算日:從概念、流程、結算方式,到風險管理與交易策略,並透過實際案例幫助你掌握應對之道。

2025年台湾期货结算日安排表

期貨結算日是什麼?

期貨結算日是指期貨合約到期時,交易所對未平倉合約進行清算與結算的日期。簡單來說,它就是期貨交易中的「交作業」時間。在結算日,期貨合約的買賣雙方將根據結算價格來決定最終的盈虧情況。

以台灣期貨市場為例:

  • 每個月的第三個週三為期貨結算日。

  • 所有當月未平倉合約,會依照結算價自動平倉。

舉例說明:假設1月1日時,投資人持有1月合約,1月15日為結算日。結算日當天收盤時,會產生一個結算價格,所有未平倉的合約將根據這個價格清算,決定你的最終盈虧。

2025年台灣期貨結算日一覽
期貨結算日
一月 1/15(週三)
二月 2/19(週三)
三月 3/19(週三)
四月 4/16(週三)
五月 5/21(週三)
六月 6/18(週三)
七月 7/16(週三)
八月 8/20(週三)
九月 9/17(週三)
十月 10/15(週三)
十一月 11/19(週三)
十二月 12/17(週三)

1.規則

  • 當月合約:當月第三個週三結算。

  • 次月合約:次月第三個週三結算。

  • 季月合約:季度合約在當季度第三個月的第三個週三結算。

2.特別情況

  • 假日順延:若碰上假日,結算日延後至下一個交易日。

  • 高波動風險:結算日常伴隨機構調整部位,疊加經濟數據、突發事件,波動劇烈。


期貨結算日的作用:核算盈虧和清零未平倉合約

在期貨市場中,結算日是至關重要的時間節點。它不僅是投資人確認盈虧的關鍵時刻,也是市場進行部位清算、重新啟動交易週期的重要環節。期貨結算日主要包含兩大核心功能:核算盈虧和清零未平倉合約

1.核算盈虧

結算日的首要作用是將投資者在一定週期內的交易結果進行核算,以明確其實際的獲利或虧損。

舉例說明:假設投資人在1月1日以16,000點的價格買進一手期貨合約,至1月19日結算日收盤,結算價為16200 點,合約乘數為50美元/點。那麼,投資者的獲利為:

專案 數值
買入日期 1月1日
買入價 16000 點
結算日期 1月19日
結算價 16200 點
合約乘數 50 美元/點
獲利計算 (16200 - 16000) × 50
獲利 10000 美元

結論:投資者透過結算日明確獲利10,000 美元

2.清零未平倉合約

期貨結算日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是強制清算未平倉合約,將投資者的部位歸零,為下一輪交易做好準備。此機制保障了期貨市場的規範與穩定性。

舉例說明:投資人在1月1日以16,000點買進1手股指期貨合約。結算日(1月19日)收盤結算價為16200 點,投資人並未手動平倉。根據規則,交易所會自動執行平倉。具體如下:

專案 數值 說明
買入價 16000 點 初始建倉價格
結算價 16200 點 結算時價格
價格變動 +200 點 16200 - 16000
每點影響金額 50 美元/點 合約規格
獲利 10000 美元 200 × 50
持倉狀態 0 自動平倉,部位清零

結論:即使未手動平倉,合約也會在結算日自動結算,確保市場清晰運作。

期貨結算日對投資人有哪些影響?

在期貨市場中,結算日不僅是盈虧確認的時點,也是交易策略調整與風險管理的關鍵節點。對投資人而言,結算日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確認盈虧

期貨結算日是投資人最終確認盈虧的時間。所有未平倉的合約都會依照結算價進行清算,若投資人未在結算日前主動平倉或轉倉,交易所將自動平倉,並據此計算盈虧。

例如,投資者在1月1日以16,000點買進1手期貨合約。

  • 結算日(1 月19 日)收盤價為16200 點

  • 獲利= (16,200 – 16,000) × 50 = 10000 美元

👉即使投資人沒有操作,系統也會在結算日自動確認這筆獲利。

2.調整策略

結算日為投資者提供了重新審視和調整策略的時機。

  • 如果預期市場持續波動,可選擇轉倉(移倉至下個月合約)以延續佈局。

  • 若擔心價格不利波動,可提前平倉鎖定利潤或減少損失。

案例
投資者在16,000 點建倉,結算日前市場大幅波動。提前平倉可鎖定已有獲利,避免結算日價格突變帶來風險。

3.清算未平倉合約

期貨結算日的製度規定:所有未平倉合約將被強制平倉

  • 系統依結算價清算損益

  • 投資者的持倉歸零,進入下一輪交易週期

此機制保障了市場的透明與公平,同時提醒投資人必須密切注意合約到期情況。

4.價格波動與風險管理

結算日往往伴隨較大波動。機構投資人會在此時集中調整部位,可能引發價格劇烈變動。

  • 機會:波動為短線交易提供套利空間

  • 風險:價格大幅波動,可能導致爆倉或嚴重虧損

因此,投資者在結算日需特別關注風險管理,包括停損、止盈和資金控制。


期貨結算日的類型:週結算日VS月結算日

根據不同的交易週期和合約類型,期貨結算日通常分為兩種:週結算日和月結算日。

1.週結算日

  • 時間:通常為每週三

  • 適用合約:小型合約、短期選擇權等

  • 特點:週期短、波動快,適合短線交易

:小台期、短期選擇權往往在星期三結算,當天會出現一個合約結算,同時下週的合約繼續交易。

2.月結算日

  • 時間:通常為每月的第三個週三

  • 適用合約:股指期貨、商品期貨等主流合約

  • 特性:週期較長,交易時間在結算日提早15 分鐘(13:30)結束

適用範圍

  • 股指期貨:投資人可利用結算日調整投資組合,避險風險

  • 商品期貨:結算日也是實物交割的重要時間節點

:若投資人持有1月合約的股指期貨但未平倉,系統將在1月結算日(第三個週三)自動平倉,並以結算價計算盈虧。


期貨結算日的結算方式:實物交割與現金結算

期貨合約在結算日的結算方式主要有兩種:實物交割現金結算。不同的結算方式適用於不同類型的期貨品種,各自有優缺點。

1.實物交割

實物交割適用於商品期貨(如黃金、原油、農產品等)。在期貨結算日,賣方需交付實際商品,買方則支付相應款項。

舉例說明:假設投資人購買了一張黃金期貨合約,合約規定在結算日以1800美元/盎司的價格買進100盎司黃金。那麼具體操作如下:

步驟 操作 金額/數量
1. 通知交割 賣方通知交易所準備交割 -
2. 交付商品 賣方交付100盎司黃金 100盎司
3. 支付款項 買方支付18萬美元 180,000美元
4. 交割完成 交易所關閉合約 -

結論:買方最終獲得100盎司黃金,賣方收到18,000美元,合約履行完成。

優點

  • 買方實際取得標的資產所有權,可用於消費、投資或再交易。

  • 權責關係清晰,透明度高。

缺點

  • 操作複雜:涉及運輸、倉儲、檢驗等環節。

  • 成本較高:物流與倉儲增加額外費用。


2.現金結算

現金結算適用於金融期貨(如股指期貨、利率期貨等)。在期貨結算日,不涉及實物交付,而是透過資金結算盈虧。

舉例說明:假設投資人在1月初買進一張股指期貨合約,建倉價為1800點。結算日收盤,結算價為1810點。那麼投資者的獲利為:

  • 損益計算: (1810−1800)×50=500美元

具體流程

  • 決定結算價:交易所依規定決定結算日價格。

  • 計算盈虧:比較建倉價與結算價,得出差額。

  • 現金劃撥:清算系統將獲利打入帳戶,或向帳戶扣除虧損。

  • 合約關閉:完成資金結算後,合約自動終止。

優點

  • 操作簡便,不涉及實物交割。

  • 成本低、效率高,適合金融衍生性商品。

缺點

  • 投資者無法取得標的資產所有權。

  • 盈虧完全依賴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較高。


總結

  • 實物交割:適合商品期貨,買賣雙方實際履行交付與付款,權責明確但成本高。

  • 現金結算:適合金融期貨,僅透過資金清算盈虧,靈活高效但無實體所有權。


期貨結算日結算價的計算方法

結算價是期貨合約到期時,用於確定最終盈虧的重要價格。它通常是基於期貨結算日最後一段時間的市場交易情況而得出。不同交易所和品種的計算方法有所差異,但核心目標是一致的:

  • 提供一個公平、透明、具代表性 的價格

  • 避免單一時點價格波動所造成的不公平結算


1.股票指數期貨

股票指數期貨的結算價,通常取到期日最後一段時間的加權平均價收盤價

案例:美國標普500 指數期貨

  • 結算價以到期日最後30 分鐘的加權平均價格

  • 這樣能避免因接近收盤的單筆大額交易,導致結算價嚴重偏離市場真實水平


2.商品期貨

商品期貨的結算價計算方法因品種而異,由交易所或相關市場機構決定:

  • 黃金期貨:通常參考合約到期日的倫敦金定盤價

  • 原油期貨:可能基於到期日最後一個交易日的平均交易價格

👉 這些方式確保了結算價能反映真實市場水平,避免操縱。


3.台灣台指期

台指期結算日為每月第三個星期三,結算價計算方式如下:

①.計算時段

  • 結算日13:00 至13:30 (30 分鐘)

②.數據採集

  • 每 5 秒公佈一次加權指數

  • 每分鐘採集12 筆,共 301 筆數據

③.計算方式

  • 將301筆數據相加後除以301,即為結算價

舉例說明:假設在某個月的第三個星期三,結算日為下午1點到1點半。在這30分鐘內,每五秒公佈一次加權指數,共收集301筆資料。部分如下:

序號 加權指數
1 1000
2 1002
3 1001
4 1003
5 1004
301 1005

計算:

(1000+1002+1001+1003+1004+…+1005)÷301≈1002.5

👉當月台指期的結算價= 1002.5

結算價的意義:它是期貨市場公平、透明結算的保障,也是投資人盈虧最終的計算基準。


期貨結算日的流程

期貨結算日是期貨交易中最關鍵的環節,關係到交易者最終盈虧的確認和合約的終止。整個流程大致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1.確定結算價

  • 交易所會在結算日的最後一段時間收集交易數據,根據合約規定的方法計算結算價。

  • 一般採用最後30 分鐘的平均價格,以確保價格公平、透明。

👉 特殊情況:部分合約可能採用不同時段或特定參考價,投資人需仔細查閱合約規則。

2.計算盈虧

①基本規則

結算價確定後,交易者的盈虧將根據結算價與開倉價之間的差額來計算。以下是盈虧計算的基本規則:

  • 多頭(買進) :結算價> 開倉價→ 獲利;反之虧損

  • 空頭(賣出) :結算價< 開倉價→ 獲利;反之虧損

舉例說明:假設投資人以16,000點的價格購買了1手股指期貨,合約規模為100元/點,結算日的結算價為16200點,則其獲利為:

專案 數值 說明
買入價 16000點 投資人購買股指期貨的價格
結算價 16200點 結算日交易所確定的股指期貨價格
合約規模 100元/點 每點的合約價值
價格變動 200點 結算價- 買入價= 16200 - 16000 = 200點
獲利計算 (200點× 100元/點) 獲利= 價格變動× 合約規模
獲利 20000元 獲利= 200點× 100元/點= 20000元

3.頭寸清算

①強制平倉

  • 所有未平倉合約將在期貨結算日自動以結算價平倉

  • 投資人即使未手動操作,也會被強制平倉,部位清零

②交易時間限制

  • 結算日可能有特殊安排:

    • 當日結算商品:交易至13:30 截止

    • 非當日結算商品:交易至13:45 截止

  • 投資人需特別注意,避免因時間不足而錯失操作機會

4.保證金調整

①保證金帳戶的調整

  • 盈虧結算後,交易所會將結果反映在保證金帳戶

  • 獲利→ 保證金餘額增加

  • 虧損→ 保證金餘額減少

舉例說明:假設投資者的保證金帳戶餘額為50000元,合約到期時的結算價格為4000點,投資者的盈利為30000元,那麼投資者的保證金賬戶餘額如下:

專案 數值
初始保證金餘額 50000元
合約到期結算價 4000點
獲利 30000元
最終保證金餘額 80000元

②追加保證金

  • 若帳戶低於維持保證金水平,交易所將發出追加通知

  • 未按時補足→ 面臨強制平倉風險

5.手續費

定義

  • 期貨結算日需支付手續費,金額因交易所& 合約品種不同而異

特殊情況(選擇權舉例)


  • 價外選擇權(無履約價值) → 無須支付手續費

  • 價內選擇權(有履約價值) → 需支付手續費

:投資人持有一份價內選擇權→ 需支付結算手續費;若為價外選擇權→ 無費用


總結:

期貨結算日流程=確定結算價→ 計算盈虧→ 平倉清算→ 保證金調整→ 手續費結算

它不僅決定交易者的最終盈虧,也是期貨市場公平透明運作的保障。


期貨結算日的交易策略與技巧

期貨結算日不僅決定了投資人的最終盈虧,也可能帶來新的交易機會。對於金融愛好者與初級投資者來說,掌握合理的交易策略與風險控制技巧,是提升收益、風險規避的關鍵。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策略及應用案例。

1.提前平倉或轉倉

策略要點

  • 平倉:結算日前關閉現有部位,提前鎖定利潤或停損。

  • 轉倉:將當月合約平倉,並同時建立下月合約部位,以延長持倉時間,適用於看好長期趨勢的情況。

舉例說明:假設投資人在2024年1月15日持有黃金1月合約(1,800 美元/盎司),預期金價上漲,於是將部位轉至2月合約(1,820 美元/盎司),手續費10美元/手。具體情況如下:

分析維度 2上漲1900 美元/盎司 下跌1780 美元/盎司
1 月合約開倉價 1800 美元/盎司 1800 美元/盎司
2 月合約開倉價 1820 美元/盎司 1820 美元/盎司
轉倉手續費 10 美元 10 美元
轉倉後損益 +80 美元/盎司 -40 美元/盎司
轉倉後淨收益 +70 美元/盎司 -50 美元/盎司
不轉倉淨收益 +50 美元/盎司 +50 美元/盎司
策略對比 轉倉優於不轉倉+20 美元/盎司 轉倉劣於不轉倉-100 美元/盎司
關鍵因素 漲幅覆蓋轉倉成本並超越舊約收益 下跌疊加手續費,表現遠差於舊約

優點:延長持倉,捕捉長期趨勢

⚠️風險:手續費& 新合約流動性差異


2.利用跳空機會

期貨結算日後,新舊合約之間可能出現價格跳空,套利機會隨之產生。

舉例說明:假設6月合約的結算價為16000,而7月合約的開盤價為16500。投資人認為這種價格差異是不合理的,預計7月合約的價格會回歸到16200左右。因此,決定做空7月合約。具體如下:

情境 7 月合約價格 盈虧計算 結果
下跌至16200 16500 − 16200 +300 元 獲利
上漲至16800 16800 − 16500 −300 元 虧損

優點:套利風險相對較低,適合短線交易

⚠️風險:跳空未必回補,交易成本可能侵蝕利潤


3.設定停損和止盈

期貨結算日波動劇烈,設定停損止盈能有效管理風險。

  • 停損是指當價格達到某一不利水準時,自動平倉以限制損失。

  • 止盈則是當價格達到某一有利水準時,自動平倉以鎖定利潤。

舉例說明:假設投資人在2024年10月15日(月結算日)持有某期貨合約,該合約的結算價格為1,000元。預計結算日價格波動較大,因此決定設定停損和止盈價位。

  • 停損價位:980元

  • 止盈價位:1060元

結果如下:

情境 價格變動 系統平倉 盈虧金額
情境1 下跌至980元 損失20元
情境2 上漲至1060元 獲利60元

優點:自動化控制風險,減少情緒化操作

⚠️風險:價格劇烈波動可能導致滑點


4.對沖策略

對沖策略是指投資者透過持有相反方向的期貨合約來對沖風險。

適合企業或機構,目的是穩定成本,而非單純投機。

舉例說明:假設某航空公司擔心油價上漲,2024年10月15日以100美元/桶買進1,000桶原油期貨。那麼情況如下:

分析維度 油價上漲至120 美元/桶 油價下跌至80 美元/桶
開倉訊息 100 美元/桶,1000 桶 100 美元/桶,1000 桶
期貨盈虧 +20000 美元 −20000 美元
現貨影響 採購成本增加 採購成本下降
對沖效果 期貨獲利抵銷現貨成本上漲 期貨虧損由現貨節約彌補
核心邏輯 期貨市場獲利→ 覆蓋現貨額外成本 現貨節約→ 彌補期貨虧損

優點:有效規避大宗商品價格風險,保障企業營運

⚠️風險:對沖成本高,若判斷失誤可能「鎖死」利潤


結語

期貨結算日是交易中的關鍵節點。

  • 個人投資者:可提前平倉、轉倉、設置停損止盈,靈活應對市場波動。

  • 套利者:可利用合約間跳空機會,快速取得價差利潤。

  • 企業機構:可透過避險策略穩定成本,因應大宗商品價格風險。

👉 只有充分理解結算日的交易機制,結合自身目標與風險承受能力,才能真正把握住這個特殊節點帶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