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18日
週二,11月18日,亞太股市全線重挫,市場情緒低迷,主要股指普遍下跌。其中,日經225指數跌幅超過3%,成為當日焦點。韓國綜合指數、台灣加權指數及香港恆生指數也紛紛走低,區域市場呈現普跌格局。
▶日經225指數:跌超1000點,跌幅超3%

11月18日早盤,日經225指數大幅低開,盤中一度跌超1000點,跌幅超過2%,最終收盤跌幅擴大至3%以上。成分股普遍下挫,科技股與旅遊相關板塊領跌。
軟銀集團、住友電氣工業等權重股跌幅居前,市場對科技及消費板塊的擔憂情緒加劇。
▶韓國綜合指數:跌幅超3%,出口憂慮升溫

韓國綜合指數同日表現疲軟,盤中一度跌近1.8%,截至發稿跌幅已達3%。
市場分析認為,韓國作為出口導向經濟體,受到全球貿易環境惡化的影響較大。特別是美國近期加徵鋼鐵與鋁製品關稅,引發市場對全球貿易摩擦升級的擔憂,並打擊韓國出口預期。
此外,韓國科技股亦受到全球科技板塊調整拖累,三星、SK海力士等權重股承壓,進一步拖累指數表現。
▶台灣加權指數:跌逾2%,下跌691.19點

台積電、鴻海等龍頭權值股今日表現疲軟,台積電重挫40元,對整個大盤形成較大拖累。台股先前在27,000點附近震盪,今日跌破此關鍵點位,引發部分技術性賣盤。
▶香港恆生指數:跌超1%,旅遊與消費股承壓

恆生指數截至發稿跌幅已逼近2%。旅遊、消費及地產板塊表現疲弱,部分個股跌幅超過5%。市場擔憂中日關係緊張將影響區域旅遊與消費信心,香港作為區域旅遊樞紐,相關股票首當其衝。
此外,美聯儲升息預期升溫,美元走強導致資金回流美國,港股作為外資重倉市場,面臨較大拋壓。
亞太股市11月18日集體下跌的主因包括:
日本首相言論引發區域政治不確定性,打擊投資人信心。
日圓匯率暴跌至歷史低點,引發對日本經濟穩定性的擔憂。
美國科技股近期大幅波動,拖累亞太科技板塊表現。
美國加徵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貿易摩擦擔憂,打擊出口導向經濟體預期。
美元走強與區域風險上升,促使外資撤離亞太市場,加劇股市下跌。
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近日釋放提高防衛開支、修改「無核三原則」等右傾訊號,引發中、韓等周邊國家及國際投資者對日本「再軍事化」與區域衝突升級的擔憂,避險情緒迅速升溫。
同時,日圓兌美元跌破155.創年初以來新低,日債殖利率同步走低,市場擔心日本財政紀律鬆弛、央行「無限寬鬆」令債務風險暴露,外資加速撤離日圓資產並連帶拋售日股。
科技及出口板塊則受到「外患」拖累。 11月初以來,美聯儲降息預期反覆、美債殖利率反彈,導致納斯達克動見劇烈波動,亞太半導體、電子供應鏈跟隨深度調整。
疊加美元持續走強令資金回流美國,EPFR數據顯示外資連續第三週淨賣出亞太股票,進一步放大了區域市場的下行幅度。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