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日本語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Português Монгол العربية हिन्दी Русский ئۇيغۇر تىلى

橋水基金減持英偉達!橋水第三季持倉公佈

撰稿人:大仁

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14日

橋水基金減持英偉達!第三季減持比例高達65.3%

全球頭號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最新提交的13F文件顯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末,其對美國晶片巨頭英偉達(NVIDIA)的持倉驟降至251萬股,較二季度末的723萬股大幅削減472萬股,減持比例高達65.3%。

橋水基金第三季Top5減持

這「快進快出」的操作手法極具訊號意義。要知道,就在今年二季度,當英偉達股價因AI浪潮而初露崢嶸時,橋水曾以154.37%的驚人增幅大舉建倉。短短一個季度後,態度便從極度樂觀轉向高度謹慎,背後的邏輯值得深究。


橋水並非孤例。仔細梳理13F文件可以發現,一股針對英偉達的「減持潮」正在大型機構投資者中悄然蔓延。


  • 巴克萊銀行(Barclays) 的減持幅度更為驚人,持倉數量從二季度末的1億股降至三季度末的約1億股(經計算,原持倉約為2.16億股),環比降低53.67%。

  • 花旗集團(Citigroup) 持有英偉達股份從5,711萬股(經計算,原持倉約6,224萬股)降低8.25%。

  • 紐約州共同退休基金也選擇了減持,持倉比例降低了5.38%。


這些聲名顯赫的金融機構同步採取減持行動,共同指向一個結論:儘管AI敘事依然宏大,但資本市場對於英偉達能否持續當前超高成長軌蹟的擔憂正在加劇。


支撐它們減持決策的,是英偉達今年以來已經取得的巨大漲幅。截至目前,英偉達年內漲幅已接近40%,其市值在上月底一度突破5兆美元大關,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之一。


巨大的漲幅本身就蘊含了回檔風險,而近期其股價開始出現的大幅波動,正是市場分歧加劇、投資人心態趨於敏感的直接體現。

橋水基金第三季Top5加碼

橋水基金減持英偉達,AI熱潮降溫訊號?

機構們究竟在擔心什麼?除了「股價漲幅過高」這一表層原因外,更深層的憂慮來自於對整個AI產業商業模式可持續性及潛在泡沫的審視。


路博邁基金(Neuberger Berman)近期發布的一則觀點,或許道出了部分機構的心聲。它直指AI產業最令人擔憂的現象之一—「循環融資」(Circular Financing) 的出現。


路博邁以OpenAI與英偉達、AMD、甲骨文等公司的合作為例進行了剖析。在一項標誌性協議中,英偉達同意向OpenAI投資最高1,000億美元,這筆投資將分階段執行,並與OpenAI建造資料中心的進度掛鉤。


這聽起來是一場強強聯合的共贏合作,但背後卻可能隱藏著一個封閉的資金循環:

  • 英偉達提供OpenAI巨額資金;

  • OpenAI利用這筆資金向英偉達購買天價的AI晶片(GPU)來建造資料中心;

  • 這筆採購款最終又回流到英偉達的財報中,推高了其銷售額和利潤;

  • 亮眼的財報進一步推高英偉達的市值,使其有能力進行更多此類投資。


這個模式在帳面上創造了一個「完美」的成長閉環,雙方的績效和估值都被推高。然而,其本質並非由終端市場的真實需求所驅動,而是由巨頭之間形成的、風險高度集中的內部循環。


一旦外部融資環境變化,或最終端的AI應用無法產生足夠的現金流來支撐這個龐大體系,這個循環就可能難以為繼,從而引發劇烈的市場調整。


橋水基金領銜的這波減持潮,是金融市場發出的一個清晰訊號。它並不意味著AI技術的長期前景被否定,但確實表明理性的投資者已經開始為這場科技盛宴可能出現的「中場休息」或「風格切換」做準備。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