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12日
在美股ETF的世界中,投資人最熟悉的往往是追蹤標普500指數的SPY,它代表著美國經濟的整體表現。然而,另一隻較為低調但策略獨特的RSP ETF ——平均加權指數ETF-Rydex S&P,正悄悄吸引越來越多長期投資者的關注。
它採用「等權重配置」模式,讓每一家標普500成分股都擁有相同的話語權。這種設計雖然看似簡單,卻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展現出與傳統指數截然不同的收益曲線。

它是追蹤標普500等權指數,每隻成分股權重相等,不受大盤主導影響
特點:透過均衡配置,降低單一股票波動對整體組合的影響,同時涵蓋大盤藍籌股
適合投資者:適合追求長期穩健收益、希望投資組合分散化的個人或機構投資者
操作便利:流動性高,可在二級市場自由買賣,適合定期投資或資產配置策略
額外優勢:定期調倉維持等權配置,讓投資人享受更平衡的市場回報,同時兼顧成長與防禦特性
這種配置方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當大型科技股過熱時,它會自動減倉;
當週期股、金融或能源股低迷時,它反而會逢低加碼。
它的核心目標不是“追逐贏家”,而是“維持結構均衡”,這讓投資者在長期中獲得更穩定的風險收益比。
雖然RSP ETF包含相同的500家企業,但由於權重分配不同,持倉結構也出現顯著差異。

由此可以看出,它避免了科技巨頭「綁架」指數的情況,使整體分散度更高。從產業層面來看,它在工業、金融、能源等傳統板塊的比重較大,科技業佔比相對較低,因此在不同經濟週期下表現也會出現差異。
從歷史資料來看,它的表現呈現出鮮明的周期特徵:
當市場輪動、價值股回升時,它往往能擊敗SPY;
而在科技獨領風騷的成長牛市中,RSP則相對落後。
整體來看,它比較適合均衡輪動市,而非單邊成長市。當通膨壓力、利率回落、板塊輪動加劇時,它能更好地發揮「低估值再平衡」的策略優勢。

分散性更強:每隻股票權重相同,單一企業的風險被稀釋,組合波動更均衡。
自動買低賣高:季度再平衡機制使得它在市場偏離估值時進行修正,實現「系統化低買高賣」。
抗泡沫能力:在大型股估值高漲時,它降低集中度,可有效減少潛在泡沫風險。
產業均衡性:它對傳統產業、能源、工業等配置較足,在經濟復甦週期往往表現突出。
再平衡成本較高:每季調整持倉會帶來一定交易成本與稅務負擔,長期累計可能拉低淨值。
成長股多頭中跑輸:若市場由少數科技巨頭主導,它難以追上SPY的漲幅。
波動略高:它增加了中小型盤權重,雖然分散,但波動性相對較大,短期回撤幅度可能高於SPY。
它並非“萬能ETF ”,它更適合那些理解長期輪動規律、追求結構平衡的投資者:
偏好分散與穩健的長期投資者:希望降低對個別科技巨頭的依賴;
看好價值股、週期板塊復甦者:認為未來2–3年價值板塊可望回歸;
注重風險管理的機構或高淨值投資者:它在組合中可起「風險對沖器」的作用;
長期資產配置者:搭配SPY或QQQ使用,能進一步平滑收益曲線。
建議配置比例參考:
長期穩健型投資者:RSP 30% + SPY 70%
價值輪動型投資人:RSP 50% + QQQ 50%
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逐步轉向寬鬆、通膨壓力回落,市場或進入一個「板塊輪動再起」的階段。在這種環境下,它有望再次受益於價值股與中型企業的復甦行情。
同時,投資人應注意,它的再平衡節奏適合中長期持有,不適合短線交易。透過定期定額方式佈局,更能平滑波動、鎖定長期優勢。
RSP ETF的魅力,不在於追逐熱點,而是結構性穩健與長期平衡。它像一位有紀律的投資者——在市場狂熱時冷靜減倉,在恐慌時悄悄加碼。對於厭倦科技巨頭壟斷漲幅、渴望更真實市場代表性的投資者而言,它提供了更理性的選擇。在多變的市場中,等權重的力量,往往意味著更接近真實的「市場平均」。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