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11日
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股市主要指數持續走高。貿易緊張局勢緩和以及看似難以投資的房地產市場,促使散戶投資者加碼入市,投資人關注中國股市面臨方向。

聚焦亞洲的私募股權管理機構正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展現更強勁的看漲情緒,押注北京推動的技術自主與快速應用將引領下一階段成長。
高瓴資本指出“中國有望率先在人工智慧應用層實現重大突破”,原因在於其產品迭代迅速、成本較低、開源模式普及以及龐大的消費群體。
春華資本強調,中國發電能力是美國的3倍以上,加之電力基礎設施持續獲得新資本注入,為「人工智慧革命帶來巨大機會」。
市場廣度料將持續疲軟。 Evercore ISI策略官指出,政府消費補貼效應減弱及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將持續抑制明年經濟成長。
受海外訂單在數月搶跑美國關稅後逐漸減少影響,中國10月出口意外大幅下滑,遠低於路透調查預期的3%增長。
最新PMI數據同樣顯示,受新出口訂單大幅下滑影響,10月製造業活動成長放緩。作為三季經濟成長主要引擎的製造業出現疲軟態勢,顯然是不利跡象。
中國10月消費者物價意外上漲,假期提振了旅遊、餐飲和交通需求,不過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種回升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消費數據的波動使得中國股市面臨方向的預測更具困難。

近來通縮壓力持續加劇,8月和9月價格均出現下滑,令人聯想到日本「失去的十年」——該時期以人口萎縮和消費意願低迷為特徵。
鑑於投資空間有限且出口放緩暴露經濟脆弱性,政府已釋放訊號將在未來5年轉向支持消費,不過相關措施可能需要時間才能見效。
花旗分析師指出:“該提案明確承諾提升消費在GDP中的佔比。消費政策的概念似乎也從近乎供給導向轉向供需平衡。”
目前中國家庭消費僅佔GDP約40%,遠低於美國近70%的水準。未來10年將消費佔比提升至50%的目標似乎是合理的。
618購物節以創紀錄銷售額收官,日均消費額則下滑,為提振消費情緒,活動時間延長。正在進行的雙十一將為零售銷售提供更多線索。
出廠價格年減2.1%,連續3年處於負成長區間。好消息是遏制價格戰的努力已顯成效,9月工業利潤大幅攀升,也為中國股市面臨方向帶來潛在支撐。
儘管華爾街主要股指反彈屢創新高,但一個趨勢會延續到年底,即投資人普遍不願全倉押注美國資產。
殷拓集團表示,隨著全球投資人重新評估投資組合,資產配置再平衡正在進行,這為更多資本回流亞洲創造了機會。
高盛數據顯示,美國投資人正加速購入日本科技與人工智慧類股票,購買速度創安倍經濟學時代後新高,理由是其回報率遠超美股。
韓國經濟日報報道稱,海外投資者自7月以來累計購入逾17.8兆韓元的本地股票。該國第三季GDP成長率創下1年半新高。
今年以來南向資金透過港股通累計淨買入額突破1.3兆港元,創該機制啟動以來的歷史最高紀錄。
恆生指數權重偏向科技板塊,與海外市場關聯度較高。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上週表示,中國“將在人工智慧競賽中擊敗美國”,此番言論對H股構成利多。這些技術突破的預期正在改變中國股市面臨方向的預期。
近日產業消息人士稱,中國網路平台正悄悄重啟消費信貸業務,將北京方面降低家庭借貸成本的措施視為監管機構可能放鬆管制的訊號。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