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日本語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Português Монгол العربية हिन्दी Русский ئۇيغۇر تىلى

WEF主席布倫德提出警告!全球金融市場恐面臨三大泡沫

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06日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主席布倫德(Borge Brende)近日在巴西的一次採訪中,向全球投資者與政策制定者發出警告,全球金融市場正在醞釀三大潛在風險,其中包括加密貨幣泡沫、人工智能(AI)泡沫以及政府債務泡沫。

全球金融市場三大泡沫風險

新興領域的泡沫隱憂:加密貨幣與人工智慧

在全球金融市場三大泡沫中,布倫德主席首先點名的,是兩大代表未來趨勢卻也可能滋生泡沫的領域:加密貨幣與人工智慧。


這兩者憑藉其顛覆性的潛力,吸引了海量資本湧入,但也正因市場期望值過高,埋下了過熱與回調的種子。


加密貨幣市場自誕生以來就與高波動性相伴。其去中心化的概念雖具創新性,但市場缺乏有效監管、估值基礎模糊不清,且極易受到市場情緒和投機資本的驅動。


過去幾年,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數次暴漲暴跌,無數散戶投資者在劇烈的波動中損失慘重。布倫德將此視為獨立的泡沫風險,暗示若市場對數位貨幣的信心逆轉,或全球監管政策突然收緊。


這個建立在共識而非內在價值基礎上的市場,可能面臨嚴重的流動性危機,並對與之關聯日益緊密的傳統金融體系產生外溢效應。


相較之下,人工智慧所引發的泡沫則更為複雜且具有雙重性。布倫德承認,AI技術確實擁有重塑經濟結構、顯著提升生產力的巨大潛力,這也是近期全球股市(尤其是科技股)在面臨高利率等挑戰下仍能攀升的重要動能。


然而,問題正源自於這種「過度期待」。當前資本市場對AI概念的追捧,可能導致部分企業的股價脫離其實際獲利能力和技術落地進度,形成估值過熱的「AI泡沫」。


一旦AI的商業化進程不如預期,或出現重大的科技瓶頸,市場情緒的轉折可能引發科技股的大幅回檔,刺破這泡沫。


更深遠的風險在於AI帶來的「結構性衝擊」。布倫德警告,AI的自動化浪潮正從工廠車間蔓延至辦公室,對白領就業市場構成直接威脅。亞馬遜、雀巢等跨國企業的裁員已初現端倪,AI正改變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模式。


他最擔憂的「最壞情況」是,那些依賴大量白領與行政職務的大城市,可能因AI的取代效應而陷入經濟萎縮,重蹈美國「鐵鏽帶」因工業衰退而一蹶不振的覆轍。這種結構性失業與區域經濟衰退,將是比股市回檔更嚴峻的長期挑戰。

世界经济论坛


傳統金融體系脆弱:債務高懸

在警示全球金融市場三大泡沫中新興領域風險的同時,布倫德將目光投向了傳統金融體系的核心——政府債務問題,並稱之為一個更為根本且嚴重的潛在危機。


布倫德揭示了一個嚴峻的事實:目前全球各國政府的債務水準已達到「自1945年以來從未如此之高」的驚人高點。


二戰結束後,全球各國背負著沉重的戰爭債務,而當今的和平時期,全球債務卻攀升至與之相當的水平,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這現象的成因複雜,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量化寬鬆、新冠疫情期間的大規模財政刺激,以及為因應地緣政治衝突和能源危機而增加的支出。


高懸的政府債務對全球經濟構成了長期的龐大壓力。它極大地限制了各國政府運用財政政策來應對未來危機的能力。當下一次經濟衰退來襲時,債台高築的政府可能已無足夠的財政空間進行有效的減稅或增加公共投資。


其次,為償還巨額債務本息,政府可能被迫增加稅收或削減在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關鍵領域的支出,這將直接損害長期經濟成長潛力和社會福利。


持續的債務壓力也很有可能動搖市場對主權信用的信心,引發債券市場波動,並推高全球的借貸成本,形成惡性循環。多家券商與分析師也附和了布倫德的擔憂,指出儘管近期市場有所回落,但此前屢創新高已使部分產業估值出現過熱跡象。


全球金融市場三大泡沫風險不容小覷,新興的科技泡沫與加密貨幣泡沫,遭遇傳統體系中根深蒂固的債務泡沫時,三者共振的風險不能忽視。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