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年10月23日
在股市中,人人都想抓到“飆股”,希望搭上行情的順風車賺一波。但在台股市場,卻有一個專門給這些漲跌幅過大、成交量過高、當衝比例異常的股票「降溫」的製度——當衝警示制度。許多投資人好奇:被列為“警示股”,是不是代表股票即將大漲?事實當然沒有這麼簡單,現在咱們一起來了解下它到底是什麼?有什麼規則和交易限制?如何來投資?這些對一般投資者保護資金、降低風險至關重要的問題。
警示股是指因交易行為異常活躍或波動劇烈,被台灣證券交易所標註為「處置股」之前的階段。
它其實是第一次處置的股票,當股票的價格或成交量明顯偏離常態、可能造成市場失序時,交易所就會介入——透過列入“注意股”“警示”“處置股”等機制,提醒投資者風險並抑制短線投機行為。
它的主要作用:
提醒投資者註意風險
限制過度的短線投機
維護市場公平與秩序
觸發條件可能包括:
漲幅過大
交易量異常活躍
週轉率過高
基本面異常(淨值、業績出現重大變動)
股票異常演進流程:
階段 | 說明 | 市場狀態 |
正常股票 | 交易行為穩定 | 無限制 |
注意股票 | 交易出現異動 | 僅公告提醒 |
警示股票 | 異常持續存在 | 加強監管 |
處分股票 | 觸發交易規則 | 啟動交易限制(例如圈存) |
若股票連續3 天符合注意標準,或達到任一“警示條件”,就會被正式列為處置股票,實施交易限制措施。
警示≠飆股認證
被列為警示股並不代表股價一定會上漲,相反,它通常意味著:
市場過熱、波動風險加大、交易需謹慎。
投資人若不了解背後風險,盲目追高,可能反而被「警示」成受害者。穩健投資、了解制度,才是保障資金的關鍵。
在台灣股市中,為了保護投資人、規範交易行為,證券交易所對交易異常股票會進行不同等級的標示:注意股→ 警示→ 處置股。了解三者關係、觸發條件及交易限制,對一般投資人來說非常重要。
1.注意股(First Alert)
①定義:股票首次出現交易異常時列為注意股。
②特性:
僅提醒風險,不限制交易
投資者可正常買賣
異常持續可能升級為第一次處置
③觸發條件範例:
漲跌幅異常
成交量、週轉率異常
當衝比例異常
2.警示股(Warning Stock)
①定義:注意股持續異常時升級為警示,同時會被列為處置股。
②特性:
禁止融資融券交易
禁止當日沖銷(當衝)
交易需全額資金
③觸發條件:
10個營業日內,6日符合注意股標準
連續3~5個營業日符合
30個營業日內有12日符合
⚠️ 註:以上為投資者理解便利的方式,證交所無正式定義
3.處置股(Restricted Stock)
①定義:警示股持續異常或連續觸發注意股條件的股票。
②特性:
交易限制嚴格,分兩階段管理(如上節「處置股階段規則」)
限制目的是抑制異常投機,保護投資人權益
③觸發條件:
仍漲跌幅、成交量、週轉率、當衝比例異常
30個營業日內再次觸發警示
4.處置股階段規則:
①階段一:處置10天
單筆交易> 10或累計> 30張→ 需圈存全額款項
人工撮合,每5分鐘一次
②階段二:30天內再次觸發
所有交易均需全額圈存
人工撮合時間延長至20分鐘一次
分類 | 條件 | 交易限制 |
注意股 | 首次交易異常 | 無限制,正常買賣 |
警示股 | 注意股持續異常 | 禁止融資融券、禁止當衝、全額交易 |
處分股 | 持續異常 | 分階段管理:人工撮合、全額存款 |
提示:警示在交易所中會同時被列為處置股,交易限制隨之增強。
當股票交易異常時,台灣證券交易所會將其標註第一次處置,提醒投資人注意風險。其觸發條件主要包括:
1.成交量連續異常
定義:股票在六個交易日內的漲跌幅度、週轉率或成交量顯著偏離正常水準。
具體表現:
股票連續漲停或跌停
成交量突然大幅增加
範例:
正常漲跌幅為±10%
茂矽(2342)2025/09/17~19連續三日漲幅分別為35.92%、45.85%、46.83%,顯著高於正常水平→ 可能觸發條件
2.收盤價漲跌幅異常
定義:股票在連續36、19或10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漲跌幅顯著異常。
具體表現:
股票在連續36個交易日內多次漲跌幅超過10%
股價波動偏離其正常走勢範圍
這種情況常反映市場過度投機或股票價格異常波動。
3.當衝交易量異常
定義:當日買進賣出佔比過高,短線投機行為明顯。
具體表現:
當日當衝交易量佔總交易量比例過高
例如,雷虎(8033)7/30當日沖銷比例79.49%
4.基本面異常
定義:公司淨值、財務狀況或業務出現重大變動。
具體表現:
財務報表顯示淨值大幅下降
公司出現虧損、重組、重大訴訟等重大問題
規則類型 | 條件 | 後果 |
短期法則 | 6個營業日內或單日當衝佔比超過60% | 列為警示股 |
長期規則 | 連續3~5個交易日達上述標準 | 處置期12個交易日 |
目的:限制短線投機,降低股價異常波動風險。
舉例說明: 2025年10月20日,華邦電(2344)被列為警示並第一次處置,其觸發條件為最近十個營業日已有六次異常。具體如下:
日期 | 收盤價(元) | 漲幅狀況 | 週轉率/當衝狀況 |
2025.10.20 | 46.35 | 30日漲幅126.09%,60日漲幅167.14% | 6日累積週轉率61.75%,當日週轉率12.86% |
2025.10.16 | 44 | 30日漲幅120.55%,60日漲幅156.55% | - |
2025.10.15 | 40 | - | 6日沖銷佔61.11%,當日沖銷佔64.04% |
2025.10.09 | 43.45 | 6日漲幅25.51%,30日漲幅119.44%,60日漲幅146.17% | 當日週轉率12.14% |
2025.10.08 | 41.25 | 6日漲幅28.61% | 當日週轉率10.38% |
2025.10.07 | 42.65 | 30日漲幅131.79%,60日漲幅133.69% | - |
2025.10.03 | 38.8 | 30日漲幅113.18% | 6日累積週轉率53.88%,當日週轉率12.87% |
2025.09.23 | 36.45 | 6日漲幅31.69%,30日漲幅101.38% | 當日週轉率11.87% |
說明:
最近30/60日漲幅:從起始日到最近兩個營業日的收盤價漲幅百分比
最近6日累積週轉率:過去6個營業日成交量佔流通股本比例
當日週轉率:當天成交量佔流通股本比例
當日沖銷比例:當天當衝成交量佔當日或最近6日總成交量比例
透過表格可清楚看到,華邦電在短期內交易量、週轉率和當衝比例均異常,因此被列為警示股。
其解除需符合一定條件與時間要求,如下:
1.首次處置:10–12天
當股票首次被列為警示股,將進入約10–12天的觀察期。
期間交易受到限制,以抑制市場過度炒作。
2.30天內再次觸發:重新處置12天
若在30天內再次觸發警示條件,將重新處置12天。
多次觸發代表該股仍存在異常波動或交易行為,投資風險更高。
3.解除條件:連續交易日內不再符合觸發標準
當股票在連續數個交易日內,其:
成交量
週轉率
價格波動
等指標恢復正常水平,即不再符合警示標準,方可解除。
4.解除後恢復正常交易
解除後,股票將恢復一般交易機制,投資人可自由買賣。
但仍建議密切注意公司基本面與市場消息,謹慎操作。
投資提醒:
警示股並非完全負面,但其波動性大、流動性低、限制多。
投資人應結合技術面與基本面分析,避免盲目追高或短線投機。
當股票被列為第一次處置時,代表該股交易行為已出現異常。為了防止市場過度投機、維護交易秩序,交易所會對其設定多項交易限制。
1.禁止融資融券
它不得使用融資融券方式交易。
投資人只能使用自有資金買賣,不能透過借貸資金或證券進行槓桿操作。
目的:
降低市場槓桿風險
避免過度投機造成股價失真
若投資人在警示前持有融資買入的股票,仍可持有或賣出,但不能再以融資方式加碼。
2.全額交易制度
警示股交易必須採用全額交割制度,投資人在下單前需在交割戶內備足全額資金或股票,不得使用一般股票常見的T+2 延遲交割制度。
影響:
交易門檻提高
資金佔用增加,流動性下降
投資人須先確認帳戶資金充足,否則系統不接受委託。
3.延長撮合時間
為抑制短線頻繁交易,第一次處置的撮合頻率將被人為延長。具體如下:
股票類別 | 撮合頻率 |
一般股票 | 每1 分鐘一次 |
警示股 | 每5 分鐘一次 |
影響:
市場成交節奏變慢
買賣報價等待時間拉長
這項措施能有效降低短線衝動交易,防止股價劇烈波動。
4.人工撮合
部分警示股交易需透過人工撮合完成。
投資人需聯絡營業員,由券商人工輸入委託,無法像一般股票一樣直接透過電子系統撮合。
影響:
成交速度變慢
增加操作複雜度與人力成本
投資人需電話聯絡營業員委託,而非直接在App下訂單。
5.禁止當衝交易
它禁止當日沖銷(Day Trade),即不能在同一天內買進並賣出相同股票。
目的:
防止短線投機
穩定市場秩序,減少價格異常波動
投資人需至少持倉一個交易日後,才能賣出。
舉例說明:以華邦電(2344)為例,自10月21至11月4日,投資者受到的限制如下:
日期 | 情境說明 | 影響 |
10月20日 | 以融資買進50張華邦電 | 隔日列警示後,無法再融資加碼 |
10月21日 | 想買入10張 | 必須帳戶內先備足全額資金,不可T+2 |
10月21日 | 下單買入 | 需等待5分鐘撮合一次,交易速度降低 |
10月21日 | 賣出股票 | 需經由營業員人工撮合完成交易 |
10月21日 | 買入10張 | 因禁止當衝,須等到隔天才賣出 |
提醒:
若股票持續異常,可能進一步列為處置股,
限制較嚴格,需全額圈存交易且撮合時間較長。
其是交易所針對持續交易異常或投機行為所採取的監管措施。雖然目的是維護市場秩序,但在實務上,它的市場表現往往複雜多變,既可能因監管壓抑交易,也可能因投機心理而被市場「爆炒」。
1.流動性下降
當股票被列為第一次處置後,其交易將受到嚴格限制,直接影響市場流動性。
主要表現:
①成交量明顯減少:
禁止當衝、禁止融資融券,交易活躍度驟降。
投資人進出難度增加,成交量常出現腰斬或更大幅度下滑。
②交易成本上升:
由於全額交易制度,投資人需先繳足資金,導致資金佔用增加、交易時間變長。
③投資小秘訣:
流動性下降意味著買賣差價擴大,短期進出風險顯著提升。
2.價格波動增大
雖然流動性下降,但警示股往往成為市場焦點,帶來劇烈波動。
波動特徵:
①短期波動劇烈:
投資人情緒容易放大市場反應,導致股價短期內急速急跌。
②長期走勢不確定:
它通常伴隨基本面問題或投機資金炒作,缺乏穩定支撐。
③投資建議:
關注公司基本面變化與公告訊息,避免盲目追高或抄底。
舉例說明:以2021年航運熱潮中的陽明(2609)為例,其股價走勢清楚反映了處置期間的劇烈波動。
日期 | 事件描述 | 股價(元) | 備註 |
2021/3/23 | 因持續交易異常被列為處置股 | 40 | 處置開始 |
2021/4/2 | 處置期結束 | 60 | 十天內上漲50% |
2021/4/13 | 處置結束後第11天 | 100+ | 短短11天股價翻倍 |
2024/1/12 | 某股票處分結束後 | — | 股價反而連續下跌16行 |
案例啟示:
它並不等於“必跌”或“必漲”,關鍵在於市場情緒與籌碼結構。
有時處置反而成為「洗盤」機會,但多數個股隨後難以維持漲勢。
總之,警示股市場表現極具不確定性,短期可能暴漲,長期可能劇跌。投資人應以風險控管為優先,結合技術面趨勢與基本面分析,謹慎評估再入場。
是否能買進警示股,關鍵取決於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與投資目標。雖然它伴隨較多交易限制與不確定性,但並非完全沒有投資機會。
1.風險較高,需謹慎評估
其往往因交易異常或價格劇烈波動而被列入觀察名單。
在交易期間,市場流動性下降、買賣不易、價格波動放大,這意味著——風險顯著高於一般股票。
主要風險包括:
流動性不足,進出難度高
價格波動劇烈,短線易被套
資訊不透明,投資判斷難度高
2.並非毫無機會
儘管風險較高,若公司基本面穩健、警示僅因短期交易異常觸發,反而可能帶來修復性行情。
投資人可關注:
公司基本面是否改善
處置期間成交量變化
技術面是否出現止跌訊號
若這些條件符合預期,部分高風險承受力投資者,可在交易限制允許範圍內嘗試佈局。
3.適合人群與投資策略
保守型:建議觀望,等待解除警示後再評估
穩健型:可專注於基本面良好的個股,分批試探性佈局
進取型:可短線操作,但需設停損點、控制部位
警示股能買,但不能盲目買。投資人介入前,應:
充分了解警示原因與交易規則
結合基本面與技術面分析
嚴控風險與資金管理
若具備足夠風險承受力與分析能力,它也可能成為機會與挑戰並存的高波動投資標的。
它雖然風險較高,但並非毫無機會。不同投資週期的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目標與風險承受力,採取適當的操作策略。
1.短期操作策略:謹慎出擊,快進快出
對短線交易者來說,警示股的操作需格外謹慎。目標是控制風險、捕捉波段,而非盲目追漲。
① 觀察市場反應
當股票被列為第一次處置時,首先要判斷市場情緒。
若市場反應冷靜、股價未劇烈波動,可考慮暫時持有或等待企穩訊號。
舉例: 2025年10月,華邦電(2344)因漲幅過快被列為警示。
市場初期反應平穩,股價僅小幅回檔3%。
投資者若觀察到買盤穩定、成交量未大幅縮減,可選擇繼續持有並設定停利點。
② 關注交易量變化
交易量能反映市場信心與資金熱度。
若被警示後成交量急劇萎縮,代表市場興趣下降,應考慮減碼或觀望。
舉例:某科技股被警示後,成交量從日均10萬張降至2 萬張,
顯示投機資金撤出、買盤支撐不足。
此時投資人宜逐步減倉,降低持倉風險。
③ 設定停損點
短線操作必須設好停損機制,以防止虧損擴大。
一般建議停損區間設在8%–10%。
舉例:若投資人以40元買一檔警示股,可設停損在36 元。
若跌破即止損離場,避免陷入持續下跌風險。
2.長期操作策略:專注基本面,等待價值回歸
對於中長期投資者,重點在於企業價值與產業趨勢。它若只是短期交易過熱引發,並不代表公司有實質問題。
① 分析公司基本面
評估財務狀況、產業趨勢與管理階層動向。
若基本面良好,僅因短期漲幅過快被警示,可繼續持有。
舉例: 2021年,陽明海運(2609)因股價暴漲被處置,
但當時航運運價創新高,公司獲利強勁。
許多投資者選擇持有,隨後股價在解除處置後翻倍上漲。
② 等待市場反轉
市場情緒往往短暫,基本面才是長期決定股價的核心。
若公司基本面穩健,可耐心等待市場情緒修復與估值回歸。
舉例: 2024年某半導體股因投機熱度被警示,短期股價回落15%,但後續隨著財報亮眼、產業需求復甦,股價於三個月後再創新高。
③ 定期檢視投資組合
長期投資人應定期調整持倉結構,
若其基本面轉弱或資金信心不足,應果斷調倉。
舉例:若某公司在處置期間出現連續虧損或債務攀升,即使股價短期反彈,也應逐步出清,將資金轉向基本面更穩健的標的。
投資週期 | 操作重點 | 風險控制 |
短期操作 | 觀察市場反應、關注成交量、設定停損 | 停損8–10%、避免追高 |
長期操作 | 分析基本面、等待反轉、定期評估 | 持倉分散、定期檢視 |
投資者可於台灣證券交易所官網查詢:
被列為警示股的原因
持續期間
交易限制
這些資訊有助於投資人評估風險、判斷是否入市,降低操作不確定性。
查詢步驟:
打開台灣證券交易所官網
點選「市場公告」→ 選擇「公佈處置有價證券」
在頁面中選擇「處置措施」→ 點選「第一次處置」
輸入股票代碼或名稱後,按下「查詢」即可查看詳情
系統將顯示股票的處置原因、處分期間及相關交易限制,方便投資人快速掌握風險資訊。
它常被誤解為“不能買”、“風險極高”,其實只要了解規則,投資者依然可以在合法範圍內操作。以下為常見的兩大迷思與正確說明:
❌迷思一:警示股不能像一般股票正常買賣
錯誤!
它仍可正常買賣,只是交易限制較多,
例如禁止融資融券、禁止當衝、必須全額交易等。
正確理解:
投資者仍能下單交易,只要帳戶中有足額資金即可。
差別僅在於不能使用槓桿與信用融資。
❌迷思二:當日當衝交易量超過60%,就會被列為警示股
錯誤!
當日當衝佔比超過60% 時,股票會先被列為“注意股”,
若持續異常(如連續3~5 日達標)才可能升級為「警示」或「處置股」。
正確理解:
「當衝異常」是觸發警示機制的條件之一,
但並非單日60%就會直接被第一次處置。
警示股是股市風險訊號,投資人應:
了解觸發條件與交易限制
分析基本面與市場趨勢
嚴格停損止盈、控制部位
掌握其知識,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並在波動市場中抓住機會。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