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年10月17日
當地時間10月16日,兩家區域銀行-Science Bank與Western Alliance Bank股價暴跌超過10%,引發了銀行業股的拋售潮。這場危機的直接導火線,是一起相關聯的貸款詐欺案件,也讓美國區域銀行股價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兩家銀行都曾向投資不良商業抵押貸款的同一投資基金提供貸款,而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在一周前提出的“蟑螂論”警告——“當你看到一隻蟑螂時,可能還有更多”,迅速成為市場共識,加劇了美國區域銀行股價的連環下跌。
危機源自於兩家區域銀行接連揭露的貸款詐欺事件。 Science Bank揭露,其全資子公司加州銀行與信託承銷的一筆貸款,提列了5,000萬美元的減損損失,導致其股價單日暴跌13%。更令市場擔憂的是,Western Alliance Bank也承認曾向同一批借款人提供貸款,該行股價隨之大跌11%,使美國區域銀行股價整體承壓。
這起詐欺案的涉嫌主體,是與Andrew Stupen和Gerald Marscl等人相關聯的投資基金。他們透過借款融資收購不良商業抵押貸款,並遭到銀行指控。借款人被指透過隱瞞優先留置權資訊、偽造產權保單,並將抵押品轉移至其他實體,從而實施詐欺。
儘管詐欺案涉及的損失金額僅為數千萬美元,遠未達到數十億美元的級別,卻意外引發了整個銀行板塊的劇烈震盪。
10月16日,標普區域性銀行精選產業指數暴跌6.3%,創下數月來最差單日表現;KBW地區銀行指數也下跌3.6%,創下自5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更大的危機在於傳染效應。全美74家大型銀行的總市值在一天之內蒸發超過1000億美元。恐慌情緒迅速蔓延,連大型銀行也未能倖免──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的股價均下跌超過3%,金融股成為當天標準普爾500指數中表現最差的板塊。
市場之所以反應如此劇烈,與2023年矽谷銀行倒閉所引發的產業危機記憶密切相關。 Miller Tabak + Co.首席市場策略師Matt Maley指出,兩年半前發生的區域銀行擠兌事件,在投資人腦海中仍記憶猶新。
富國銀行分析師Mike Mayo則一針見血地指出區域銀行面臨的困境:“如果摩根大通在Tricolor這類貸款上出現問題,那隻是九牛一毛;但如果小銀行在這些貸款上出問題,受到的衝擊會大得多。”
目前區域銀行正面臨雙重挑戰:既要應對美聯儲政策帶來的資金成本變化,也要承受信貸市場惡化帶來的壞帳風險。
在這場危機中,不同規模的金融機構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險抵禦能力。大型銀行憑藉著多元化的業務結構和更強大的資本實力,能夠相對輕鬆地吸收衝擊;而區域銀行由於容錯空間小,更容易受到單次風險的嚴重影響。例如,Science Bank僅因單筆5000萬美元的損失,就導致股價暴跌超過10%。
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受到牽連:另類資產管理公司Blue Owl Capital下跌超過7%,Ares Management與黑石集團分別下跌逾6%和3%。投資者情緒轉為謹慎,任何新的違約或詐欺消息都可能再次衝擊美國區域銀行股價。
富國銀行分析師Mike Mayo坦言:「當信貸市場如此繁榮時,犯錯的餘地並不多。好光景正是壞帳滋生的時候。」這場由5000萬美元壞帳引發的千億美元市值蒸發,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金融市場的脆弱神經。
涉及主體/ 指標 | 市場影響 | |
涉事銀行 | Science Bank、Western Alliance Bank | 股價分別暴跌13%與11% |
主要原因 | 貸款詐欺與不良商業抵押貸款 | 壞帳金額約5,000萬美元 |
市場反應 | 標普區域銀行指數 | 暴跌6.3%,創數月新低 |
產業影響 | 74家大型銀行市值 | 單日蒸發超1,000億美元 |
大型銀行 | 花旗集團、美銀等 | 股價均跌逾3% |
市場情緒 | 戴蒙「蟑螂論」發酵 | 恐慌加劇,拋售潮蔓延 |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