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9日
在外匯市場,每天有超過7兆美元的資金在買賣各國貨幣,這些交易並不是隨機發生的,而是透過「貨幣對」這個概念來組織。所謂貨幣對,就是把兩種貨幣放在一起,用「基準貨幣/計價貨幣」的形式表示,例如EUR/USD=1.1000代表1歐元可以換1.10美元。
投資人透過預測匯率的漲跌,低買高賣或高賣低買,賺取差價。在圍繞美元的七大主要貨幣對中,有四對可謂是外匯市場最受歡迎的貨幣對交易。
它們不僅佔據了全球外匯成交量的一半以上,更是機構、企業與散戶最常使用的「入門款」。聚集交易量龐大、點差極窄、流動性強、新聞最密集四大特色。
作為外匯市場的"旗艦產品",歐元兌美元佔據全球外匯交易量的28%以上,當之無愧地成為交易者的首選。代表全球兩大經濟巨頭——歐元區與美國之間的經濟對話,其價格波動映射出大西洋兩岸經濟的強弱對比。
經濟體量:歐元區與美國合計GDP約佔全球40%,任何關於聯準會、歐央行(ECB)的利率決策、通膨數據、就業報告,都會瞬間掀起驚濤駭浪。
點差極小:由於參與者眾多,ECN帳戶的點差可低至0.0~0.1點,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24小時活躍:倫敦與紐約交易時段重疊時(UTC+8時間21:00~01:00),波動最劇烈,日內振幅可達80~120點。
交易策略上,EUR/USD常被當作「美元強弱晴雨表」。當美元指數走弱,歐元往往率先走強;相反,若美國非農業數據大幅優於預期,歐元則可能快速回落。
美元/日圓是亞洲交易時段最活躍的貨幣對,也是套息交易的代表性品種。
日本長期實施的超低利率政策與美國利率政策的互動,構成了該貨幣對波動的核心邏輯。當聯準會升息而日本央行維持寬鬆時,利差擴大通常推動USD/JPY上行;反之則下跌。
此外,日圓的避險屬性使其在全球市場動盪時受到追捧,地緣政治危機、股市大跌等風險事件往往會引發日圓急劇升值。
交易USD/JPY需要特別關注美國國債收益率(特別是10年期)、日本央行的口頭幹預、以及全球股指的表現。該貨幣對在亞洲早盤(UTC+8時間早8點-10點)及美股交易時段波動最為劇烈。
英鎊/美元俗稱“Cable”,源自19世紀跨大西洋電報電纜,是最早直接報價的貨幣對之一。它的魅力在於「高波動+高流動性」。
高波動:英國央行政策相對鷹派,英鎊利率水準通常高於歐元與日圓,導致GBP/USD日均波幅可達120~150點,是短線交易者的樂園。
高槓桿:倫敦是全球外匯中心,GBP/USD的點差僅次於EUR/USD,部分平台提供最高500:1槓桿,但高槓桿伴隨高風險。
交易者常把GBP/USD視為「風險放大版EUR/USD」。當市場風險情緒樂觀,英鎊往往跑贏歐元;當避險情緒升溫,英鎊跌幅亦更大。交易需特別關注倫敦交易時段(UTC+8時間下午4點-8點),此時市場流動性最充足。
瑞士法郎與日圓普遍被視為全球兩大主要避險貨幣,USD/CHF的波動邏輯因此與風險情緒高度相關。該貨幣對在歐洲交易時段(UTC+8時間下午3點-6點)流動性最佳。
避險天堂:瑞士政治中立、財政穩健、黃金儲備充足,使瑞郎在危機時期備受青睞。經典案例是2008年金融海嘯,USD/CHF在兩個月內暴跌逾20%。
央行幹預:瑞士國家銀行(SNB)曾多次設定“歐元兌瑞郎下限1.20”,並直言“瑞郎過度升值威脅經濟”。雖然該下限已取消,但SNB仍不時進場拋售瑞郎。
與黃金高度負相關:瑞士是全球黃金精煉中心,瑞郎與金價常呈現-0.8以上的負相關。當金價暴漲,USD/CHF往往同步暴跌。
說到底,外匯市場裡花樣再多,最常跑出來的行情還是集中在這四對貨幣。行情大、點差小、消息多,夠你天天盯著做。先把它們吃透了,再考慮其他冷門品種,交易勝率自然也會提高不少。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