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13日
北京时间11月13日,京东(JD.US)美股盘前拉升3.2%,报31.25美元,截至发稿目前盘前涨幅已达4.45%,创近两周新高。

这一波急升是“财报前哨战”——公司定于美东时间今晨盘前公布2025Q3财报,这是其外卖百亿补贴战开打后的首份“成绩单”,市场提前博弈盈利拐点。
从已公布的“双11”战报来看,京东为此次财报做了充足“预热”:截至11月11日23:59,平台成交额再创历史新高,下单用户数同比激增40%,订单量增长近六成,3C家电、服饰美妆、健康母婴等核心品类全线爆发。
高频数据直接提振了投资者对收入端弹性的预期。综合24家机构预测,京东Q3营收有望达29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或达12.84%,显著高于上一季度的9.7%。
京东过去半年在“低价心智”与“开放生态”两条主线同时发力:一方面重启早期爆款“百亿补贴”,另一方面升级第三方商家“春晓计划”,引入更多白牌工厂与海外品牌。
管理层在二季度电话会上曾透露,补贴带来的增量订单中,超过一半来自下沉市场新客,获客成本同比下降两位数。若本季财报能验证“以价换量”策略并未明显稀释毛利,则市场或给予更高的估值溢价。
同一时段,阿里巴巴(BABA.US)在美股盘前也大幅走高,涨幅迅速扩大至4%。截至发稿,盘前涨幅已达4.74%,股价报165.39美元。

与京东“业绩博弈”逻辑不同,阿里此番获资金追捧的核心驱动力来自“AI技术突破+云业务加速”的双重催化。
集团已秘密启动“千问”项目,基于自研Qwen大模型打造同名AI助手App,全面对标ChatGPT,并将在未来数月内部署Agentic-AI购物功能,深度嵌入淘宝、天猫、闲鱼等主要场景。
阿里云的AI算力租赁与大模型调用收入有望在未来四个季度贡献超过120亿元人民币增量收入,对应2026财年云计算收入增速上修至25%—30%,显著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18%。
公司CEO吴泳铭此前在2025云栖大会曾透露,未来三年将追加3800亿元资本开支,重点投向AI大模型、云计算与自研芯片,目标直指超级人工智能(ASI)。
与中概股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股盘前存储芯片板块集体承压。美光科技(MU.US)跌近2%,西部数据(WDC.US)跌幅更一度逼近4%。
消息面上,日本内存大厂铠侠(Kioxia)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营业利润低于预期,并暗示PC及智能手机客户库存仍高,市场担心NAND价格反弹节奏放缓。此外,三星与SK海力士可能将在明年一季度削减资本支出10%—15%,进一步放大了投资者对存储供需再平衡的忧虑。
美银分析师指出,若本季度服务器DRAM合约价涨幅低于5%,则存储股业绩或面临下修风险,短线资金选择获利了结,导致板块整体回调。
【EBC平台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材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无意作为(也不应被视为)值得信赖的财务、投资或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