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11日

日本软银集团11 月 11 日(周二)正式宣布软银已于今年10月完成了出售所持的英伟达全部股份,套现58.3亿美元。
英伟达过去12个月股价涨幅超过200%,软银2019年入股成本不足40美元/股,如今平均售价约182美元/股,五年获利逾4倍,单季贡献净利润超1.1万亿日元,直接推升Q2净利润至2.5万亿日元,是华尔街预期的6倍。
孙正义认为“算力红利”已让位于“模型红利”。英伟达的估值已隐含了未来三年全球GPU需求再翻两倍的假设,而软银内部测算显示,在OpenAI、谷歌、Meta三大超大规模客户之外,其余云厂商的CAPEX增速将在2026年出现拐点。
同时,ASIC、TPU等专用芯片的渗透率提升,会削弱英伟达的定价权。换言之,英伟达的天花板已提前反映在市值里,而软银需要把资金腾挪到“下一个指数级故事”。
软银此次售股并非通过二级市场抛售,而是采用“结构化回购+场外大宗”混合模式,英伟达自身回购了约20亿美元,剩余份额由三家主权基金接走,交易折价不足1%,既避免冲击市场,也保留了未来战略合作的空间。
孙正义在财报电话会上直言:“我们与英伟达的友谊仍在,只是资本配置必须与时俱进。”
卖出英伟达不到两周,软银迅速宣布通过愿景基金2号,于12月向OpenAI追加225亿美元投资,其中150亿美元为可转换优先股,75亿美元为附带认股权证的次级债,投后估值高达8600亿美元,较年初翻了一倍。
若按分析师给出的1万亿美元上限测算,软银此次对应股权占比约22%,一举超越微软,成为OpenAI最大外部股东。

孙正义给出的估值模型极具个人色彩:他把OpenAI比作“下一代电网”。在内部代号为“Stargate”的推演文件中,软银假设到2030年,全球前1000大企业的“认知支出”(Cognitive OPEX)将从当前的0.8%提升至8%,对应年化可服务市场(SAM)1.4万亿美元。
而OpenAI凭借GPT-6多模态生态与o1推理链的迭代,有望拿到35%的市场份额,折现后核心估值7000亿美元,加上机器人、自动驾驶等边缘业务,万亿市值只是“保守情形”。
软银为这笔投资设计了“三角套利”结构:225亿美元资金并非一次性现金,而是以“芯片订单+数据中心+客户导流”三方抵充。
①芯片订单
软银承诺2026–2028年向OpenAI指定的晶圆厂采购价值70亿美元的定制AI加速器,台积电、三星已预留3nm产能,实际现金支出低于账面投资;
②数据中心
软银与甲骨文、MGX合资的“星际之门”项目,首期2000MW电力容量优先供给OpenAI训练集群,换取模型API价格折扣,预计三年节省算力成本45亿美元,该部分直接冲抵投资款;
③客户导流
软银旗下ARM、PayPay、WeWork Japan等生态企业,全部接入GPT-6 enterprise,承诺三年累计调用费不低于30亿美元,OpenAI以1.2倍市销率折算为股权对价。
【EBC平台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材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无意作为(也不应被视为)值得信赖的财务、投资或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