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月CPI下降0.4%:投资策略提醒

2025年09月10日

中国CPI下降,通缩时代真的来了吗?

今日中国8月份CPI数据一经发布,就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对通缩的担忧。


相较去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4%,但客观来看,当前CPI的下降并不等同于典型意义上的通缩,背后还明显存在结构性特征和短期扰动因素。

2025中国CPI数据变化

此次CPI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翘尾因素对CPI的下拉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了0.4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如果剔除基数效应,CPI的实际下降幅度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大。此外,食品价格的大幅下降也是CPI下降的重要因素。8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3%,其中猪肉、鲜菜和鸡蛋价格分别下降16.1%、15.2%和14.2%。


而这些食品价格的下降,其实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和市场供应充足所致,而非需求不足。真正反映整体消费需求的核心CPI仍保持稳健——同比上涨0.9%,涨幅连续四个月扩大。


非食品价格保持正增长,服务类价格同比上升0.6%。这些数据表明,居民在服务消费、工业制品等领域的支出仍处于温和扩张通道,国内消费市场并未失速。


中国CPI下降,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一、股票市场:聚焦结构,把握新质生产力主线

尽管CPI整体下行,但部分消费品类表现仍然亮眼。8月份,其他用品及服务、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8.6%、1.8%和1.8%,显示升级类消费和服务消费韧性较强。


建议关注品牌号召力强、现金流稳定的消费品龙头企业,这些公司有望在分化行情中持续获益。另一方面,CPI温和为货币政策营造了宽松空间,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科技成长行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领域,预计将持续获得政策与资金支持。投资者可侧重关注相关主题ETF或细分领域龙头,顺应经济结构转型趋势。


而对周期性行业(如传统原材料、重型工业等)则需保持谨慎。这类板块表现与宏观总需求关联密切,在当前经济恢复基础尚需巩固的背景下,可能延续低迷态势。


二、债券市场:利率债占优,信用债需精细化选择

CPI下行、通胀预期减弱,有利于债券市场表现。利率债(如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在市场风险偏好回落时期,有望提供稳定的票息收入和资本利得空间。


信用债方面,需警惕经济承压阶段部分企业偿债能力恶化的风险。建议重点选择高等级信用债,规避信用资质偏弱、行业周期向下或债务结构不佳的主体,尤其应加强对民营房企、中小金融机构等行业债券的筛查。


三、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关注结构性机会

CPI数据不直接决定房地产走势,但宏观经济环境与居民预期对地产影响显著。


当前房地产仍处于筑底阶段,不同能级城市之间分化剧烈。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在政策支持下有望逐步企稳,而三四线城市仍面临库存压力大、需求不足的挑战。


投资者应优先关注人口净流入、产业支撑力强的城市住宅市场,避免盲目下沉。此外,地产产业链中建材、家居、家电等板块,若伴随市场回暖可能出现估值修复机会,可择优布局龙头公司。


四、黄金:发挥避险属性,平衡资产组合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存、国内物价数据引发担忧的背景下,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配置价值进一步上升。投资者可通过黄金ETF、积存金或实物黄金等形式适度配置,增强组合的抗波动性。


当前中国CPI的同比下降主要源于食品价格与高基数效应,不代表中国步入通缩。投资者应保持冷静,避免盲目悲观,从结构分化中寻找机会。


稳健的配置策略应兼顾防守与成长,在稳健资产基础上布局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新新产业,同时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动态调整权益、债券与避险资产比例,从而实现长期稳健增值。


【EBC平台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材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无意作为(也不应被视为)值得信赖的财务、投资或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