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收购联发科?专家为何认为不现实!

2025年09月05日

近日,有英国媒体报道称,辉达与联发科进一步公开了合作芯片 GB200 Grace Blackwell 的细节,由此引发市场猜测:NVIDIA是否会以约7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联发科?


尽管两家公司在AI和芯片领域合作密切,但多数行业专家认为,这笔收购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联发科近期市场行情

辉达收购联发科不现实的四大原因

(一)联发科明确拒绝,独立发展决心坚定

就在传闻发酵不到24小时,联发科已迅速正式辟谣,明确表示收购传闻“不是真的”。


联发科作为全球第四大芯片设计公司,在5G、物联网和智能设备芯片市场拥有完整布局。公司近年来在天玑系列手机芯片上的成功,使其在全球智能手机SoC市场份额稳定在30%左右。


联发科CEO此前也曾多次强调,公司将继续作为“独立的技术提供商”服务于全球客户。这种独立地位对于保持与各大手机厂商的平等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二)辉达收购Arm失败,前车之鉴犹在

NVIDIA曾在2020年9月宣布以400亿美元收购ARM,但最终因监管压力于2022年2月终止。


监管障碍是收购最大难题。联发科作为台湾重要的科技企业,任何收购都需要经过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批准,这类交易极难获得通过。


而且联发科芯片广泛应用于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关乎中国手机产业的供应链安全。


(三)战略定位差异,协同效应有限

NVIDIA近年来聚焦于AI和数据中心市场,正在从芯片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其最新发布的Blackwell架构芯片主要面向AI训练和推理、高性能计算领域。


而联发科的优势则在于移动设备芯片设计,产品线覆盖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平板电脑和物联网设备。两家公司的技术专长和市场定位存在明显差异。


从战略角度看,收购联发科对辉达的核心业务帮助有限。相比之下,通过合作而非收购的方式获取联发科在移动设备方面的技术能力更合理。


(四)客户关系或受影响,市场格局生变

联发科的客户群体包括苹果、三星、小米、OPPO等全球主要手机品牌。这些厂商可能担心收购后的联发科丧失技术中立性。


如果辉达收购联发科,手机厂商为避免依赖竞争对手,很可能转向高通等其它供应商。这种客户冲突问题在科技并购中常常被低估,但却能决定并购的成败。


联发科作为独立芯片设计企业,在维持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监管部门可能认为收购将减少市场竞争,导致创新放缓和技术进步受阻。


辉达与联发科合作优于收购

从技术互补和市场需求来看,英伟达与联发科选择深度合作而非收购,显然是更为明智的选择。这种模式既规避了收购面临的诸多障碍,又能充分发挥双方的技术优势。


在全球芯片行业,战略合作正在取代大规模并购成为新常态。AMD与三星的合作,英特尔与ARM的联手,都证明了这一点。


AMD授权GPU技术,三星则专注于Exynos芯片的制造和推广。这种模式让AMD无需投入巨额资金就能获得市场份额,而三星则快速提升了其移动芯片的图形处理能力。


类似地,英特尔与ARM的合作使x86架构巨头获得了进军移动设备市场的门票,而无需承担收购带来的巨额成本和整合风险。数据显示,自2024年全球芯片行业战略合作协议数量同比增长35%,而并购交易量却下降了20%。


对辉达和联发科而言,合作伙伴关系展现出明显优势:

①保持客户关系中立性

②降低运营风险

③加速创新周期

④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EBC平台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材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无意作为(也不应被视为)值得信赖的财务、投资或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