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跳息又重啓? 美聯儲官員正暗示這一傾向

2023年06月08日
摘要:

美聯儲最近一次暫停加息是在2017年到2018年之間,當時美聯儲在2017年維持了六個月的利率不變,隨後重啓加息。 但在本輪週期即將結束之際這種暫停一兩次加息將是有史以來首次。

美聯儲史上從未有過僅跳過一次加息又重啓,從經濟角度看這麼做並沒有什麼意義,甚至還可能帶來新的風險。

美聯儲鮑威爾

如果美聯儲下周“跳過”加息,但在一個月後再次收緊貨幣政策,這將是其現代史上最短暫的暫停。 一些美聯儲官員正暗示這一傾向,市場也在消化這種預期。


自從1987年格林斯潘開始他長達19年的美聯儲主席任期,以及上世紀90年代央行轉向2%的通脹目標政策框架以來,美聯儲從未僅僅暫停加息一次後又重啓。


美聯儲最近一次暫停加息是在2017年到2018年之間,當時美聯儲在2017年維持了六個月的利率不變,隨後重啓加息。 但在本輪週期即將結束之際這種暫停一兩次加息將是有史以來首次。


問題是,為什麼要這麼麻煩? 尤其是考慮到美國失業率接近50年來的最低水准,通脹仍遠高於目標,而且根據美聯儲決策者自己的預測中值,在2025年之前通脹不太可能回到目標水准。


另外,如果他們擔心的是在一年多一點的時間裏加息500個基點的“漫長而多變”的滯後性,在加息週期即將結束之際,這麼做似乎沒有什麼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只暫停一次加息並非美聯儲獨創。 澳大利亞聯儲就跳過了一次加息,但可能更多的是偶然而非刻意,但上個月和本周澳大利亞聯儲的加息震驚金融市場。


疫情後的經濟和通脹形勢與以往任何時候都不同,這給各大央行的政策制定者留下了很大的餘地。 舊預測模型的效果是參差不齊的,這就導致政策反應及其有效性也具有獨特性。


暗示將暫停一次甚至兩次加息會議,很可能是一種溝通策略,目的是為政策制定者爭取更多時間來判斷下一步該做什麼,同時也封锁市場押注本輪週期已經結束。 但這麼做是有風險的。


Dynamic Economic Strategy創始人約翰•西爾維亞(JohnSilvia)也認為,作為一種政策制定策略,它可能有一定的價值,但從經濟角度來看,它並沒有什麼意義,尤其是在經濟並未陷入衰退,通脹仍然過高的情况下。


“所以為什麼要跳過這次會議?你會跳過7月和9月嗎?你必須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然後這就變成了一個可信度問題。你說你的通脹目標是2%,但言行卻不一致。”


不過,外媒分析指出,考慮到制定政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會議日程,在7月26日的决定之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及其同事將有近兩個月的數據可供評估,然後再於9月20日做出下一次决定。


這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保留在9月再次加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或許可以防止金融狀況過於寬鬆的問題。


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在1月份首次提出了暫停加息然後再次收緊的想法,但在美聯儲將聯邦基金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至4.50%-4.75%的2周後,鮑威爾打消了這一想法。


費城聯儲主席哈克、美聯儲理事沃勒和傑弗遜最近幾周將“跳過(skip)”等詞彙引入了美聯儲觀察人士的詞彙庫中。 在此之前,人們普遍認為,跳過是為降息奠定基礎,而非恢復加息。


美聯儲現代史上最短的加息間隔是2017年下半年的6個月。 然而,當時以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衡量的總體和覈心年度通脹率大多低於2%,失業率也在5.0%至5.2%之間。


美聯儲希望能讓市場相信,“跳過”並非政策拐點,因為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是政策逐步放緩的合乎邏輯的開始。 自去年11月以來的加息幅度已從75個基點放緩至50個基點,再放緩至25個基點。


外媒認為,“跳過”一次會議將是罕見的,但在疫情後“能見度”極低的世界裏,這或許是合適的。


【EBC平臺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偏好成全球股市可靠後盾-EBC環球焦點

風險偏好成全球股市可靠後盾-EBC環球焦點

5月21日,亞洲市場持續繁榮,日經指數首次超過3.9萬點。投機者削減日元空倉,日元貶值促使日股獲利結盤。日本央行調查顯示,薪資成長低招募困難,預示物價與升息可能性。

2024年05月21日
道瓊斯指數破4萬 面子大於裡子-EBC研究院熱點分析

道瓊斯指數破4萬 面子大於裡子-EBC研究院熱點分析

美國股市關注道瓊斯指數突破4萬大關,專家調漲目標至5,600,企業獲利預測提速。專業人士較青睞標普500指數,儘管市場積極,但估值偏高,投資人對財報不佳公司表現缺乏耐心。

2024年05月20日
雙重屬性閃耀 白銀價格“狂飆”-EBC環球焦點

雙重屬性閃耀 白銀價格“狂飆”-EBC環球焦點

5月20日,黃金和白銀價格延續上週漲勢,未來幾個月可能繼續創新高。地緣政治升溫推升黃金,自2022年底以來持續走強。白銀表現更佳,年內漲幅約32%,預計需求創新高。

2024年0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