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的概念解釋

2024年01月02日
摘要:

財政政策是透過調整稅收、國債、財政投資和補貼等手段,來實現經濟成長、控制通膨等宏觀經濟目標的政府政策。擴張性政策刺激經濟成長,緊縮政策抑制通膨。

在投資市場中,主要講究一個大勢所趨,乘勢而為。也就是說投資人需要找到市場真正的大勢,然後根據這個趨勢來決定投資策略。不要違背大勢,這樣很容易血本無歸。而要抓住投資市場的大勢,那麼兩個宏觀經濟的調控手段就必須要了解。現在我們來詳細了解其中之一,財政政策的概念解釋,希望能提供一點幫助。

财政政策財政政策是什麼?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指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所得的政策。也就是說國家以調控財政收入和支出的方式,達到社會供需平衡,防止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其目標通常包括實現全面就業、控制通貨膨脹、促進經濟成長調整收入分配等。


簡單來說就是促進經濟成長和創造就業機會,達到最大程度的就業。並透過財政手段控制通貨膨脹,以維持物價穩定。然後透過加大公共投資和支持私人部門投資,促進經濟的長期成長。加上稅收政策和支出政策,調整財富和收入的分配,以提高社會公平性。


經濟學源自古希臘的家政學,在古希臘家庭主婦這樣做家庭的收支計劃,賣掉家裡養的豬,添置幾隻陶罐,把奧運會迎來的雕像賣了用來還債。家國一理,一個國家的收支計畫就是財政政策。


1930年代經濟危機如瘟疫般席捲西方世界,坎思主義應勢而生,被視為治療經濟危機的良藥。坎斯主義認為經濟大蕭條時可以增加政府開支,刺激國家經濟發展。經濟過熱時削減政府開支,可以抑制通貨膨脹,為經濟降溫。由此國家開始用其來幹預國民經濟。


它主要包括收入和支出兩個部分,政府賺的錢來自於稅收,政府花出去的錢主要用來購買商品和勞動。費用和利潤帶來的收入,遠低於稅收和國債的收入。所以國家收入其實主要還是稅金和發國債兩個部分。


財政收入主要包括稅金、利潤、公債、費用。其中稅收好理解,就是我們平時繳的各種各樣的稅,例如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等。利潤指的是國家憑藉國有資產所有權獲得的利潤,例如國營企業的股息、紅利等。


公債是國債和地方債。除了政府發的國債外,地方政府的債也包括在裡面,例如山東政府的債券、山西公債等。最後費用指的是政府或事業單位提供公共服務時所收取的費用,例如像高速公路的過路費等。


國家財政支出分兩類,一類是政府購買,另一類是政府轉移支付。其中政府購買就如詞義就是政府購買的有形或無形產品,例如政府部門用的辦公用品、軍隊的武器、還有公務員的人工費等,都算是政府購買。政府轉移支付指的就是各種福利支出,像是社會救濟金、老人補助金等。


在政策的製定過程中,政府會參考GDP、CPI等多種宏觀經濟指標來診斷國民經濟。並透過國債政府投資等工具調控社會需求,使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由此它可以分為擴張性、緊縮性和中性性。


在經濟不景氣時政府會舉債度日,實施擴張性的財政類政策。發行國債進行基礎建設,促進就業拉動經濟成長。經濟過熱時政府會勒緊褲帶,採取緊縮性的政策。削減政府開支以收縮經濟發展。當經濟發展平穩政府則量入為出,使收支相平衡的中性政策,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維持中立。


財政政策是國家的大政方針,並與貨幣政策一起構成宏觀經濟管理的兩大主要工具,在協調運作中共同影響經濟的發展與穩定。投資人掌握大局才能運籌帷幄,在金融市場上無往不利。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區別
方面 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
目標 影響總需求和總供給,調整經濟成長、就業和通貨膨脹 調整通膨和經濟,透過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
實施機構 由政府負責,透過財政部操作。 中央銀行負責,如聯準會、歐洲央行等。
工具 政府支出、稅收、財政赤字等。 貨幣供給量、利率、借貸政策等。
時間效應 需要較長時間產生影響,尤其是基礎設施項目。 實施和反應時間相對較短,尤其是對利率。
靈活性 相對較低,政府決策和預算過程較緩慢。 相對較高,中央銀行可以快速調整貨幣政策。
政策調整速度 決策和實施可能較慢,需要時間來調整政策。 中央銀行能夠較快地調整利率和貨幣供給。

擴張性和緊縮性財政政策

在政策的製定過程中,政府會根據GDP、CPI等宏觀數據,利用稅收、國債、財政投資、財政補貼等工具進行擴張性緊縮性或中性的財政類政策。


因為它的主要目的是調控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來平衡社會供需關係。例如通貨膨脹經濟過熱時是代表市場上錢太多了,所以實施緊縮性財政類政策,讓市場上的錢變少以達到供需平衡。相反通貨緊縮時就用擴張性財政類政策來實現平衡,那不多不少時就是中性的政策了。


擴張性財政政策是指透過增加政府支出或減少稅收來刺激總需求,促使經濟成長和提高就業水準的一種宏觀經濟政策。這種政策通常在經濟衰退或低迷時期使用,以對抗負面的經濟衝擊。主要是透過加大政府支出或減輕納稅負擔,刺激消費和投資,以促使整體經濟活動增強。


其關鍵是增加政府支出,就是說要政府透過增加在基礎建設、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支出來推動經濟活動。這可以包括對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提高社會福利支出或其他形式的公共支出。或者是透過減少稅收,來提高個人和企業的可支配收入。


增加政府支出和減少稅收,都將鼓勵個人消費和企業投資,從而增加總需求。總需求增加後,就會刺激生產和就業。增加政府支出通常導致相關產業的擴張,從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這種政策主要用於對抗經濟衰退或低迷時期。在這些時期,私人部門可能減少投資和消費,導致總需求下降。因為政府總是透過增加支出來填補這個缺口,所以實施這類政策一般會導致財政赤字,因為政府的支出超過了其稅收收入。財政赤字本質上是政府借債來資助支出。


它通常被視為一種短期應對手段,因為在長期內,財政赤字可能導致債務累積和潛在的經濟問題。所以對其的因應需要權衡政府支出和稅收的調整,以確保對經濟產生正面的影響。這種政策也需要考慮通貨膨脹和債務水準等宏觀經濟因素。


緊縮性財政政策是指透過減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稅收來抑制總需求,以避免經濟過熱、控制通貨膨脹或解決財政問題的一種宏觀經濟政策。這種政策通常在經濟高漲時期使用,以防止通貨膨脹太快,經濟失衡,或用於糾正財政赤字。


其關鍵點是減少政府支出,也就是指政府透過削減在基礎建設、社會項目、教育等領域的支出來減少總需求。這可以包括取消或推遲原計劃中的公共項目,削減政府部門的開支等。或者是增加稅收,減少個人和企業的可支配收入。這有助於降低個人和企業的消費和投資,從而抑制總需求。


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控制通貨膨脹。透過抑制過度的總需求,政府可以避免經濟過熱,防止通貨膨脹進一步加劇。這就可能導致財政盈餘,因為政府的稅收收入可能超過其支出。


財政盈餘有助於還清財政赤字並減少債務,因此它通常被視為長期的經濟穩定工具,旨在確保通貨膨脹率和經濟活動保持在可持續的水平。但也因此會導致經濟成長減緩,甚至引發衰退。這可能對就業和社會福利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政府在實施時需要權衡。


政府在選擇擴張性或緊縮性財政類政策時,需要綜合考慮當前經濟狀況、宏觀經濟目標以及可能的長期影響。通常,這兩種政策也會與貨幣政策相互配合,以實現全面的宏觀經濟調控。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財政政策有哪些主要手段

一般來說,其主要手段是稅收、國債、財政投資、財政補貼。其中稅收和國債是財政收入部分,投資和補貼是財政支出。所以總的來說,還是利用收入和支出的方式來調控經濟。


稅收的調整有兩方面,一是減少,二是提高。當經濟低迷時,可以減少稅收,包括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消費稅等。這就會增加個人和企業的可支配收入,促進消費和投資。相反,通貨膨脹時就要提高財政收入,以便市場上流通的錢變少。此時稅率就得提高,這樣就會抑制過度消費和投資。


國債比較複雜,得要分狀況。國家發行國債有兩種情況,一個是為了投資,另一種就是為了收攏貨幣。若發行國債是用來投資,例如修橋修路之類,這勢必會帶動相關產業鏈,減少失業率。等於是往市場放錢,所以這種情況下需要少發放國債。


第二種情況發行國債不是用來消費,而是覺得市場上錢多要回收。這就需要想辦法把錢收上來,也就是把國債投進去。因為國債流通性遠不如現金,所以就達到了收回貨幣的效果。而這種目的的國債,一般就需要多發行。


財政投資是指政府在各領域投入資金用於基礎建設、公共工程、社會項目等方面,以促進經濟成長和改善公共服務。旨在透過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經濟活動,提高就業水平,並改善社會福利。


財政投資被視為一種有效的經濟刺激手段,可以在經濟低迷時提供支持。透過增加支出來推動整體需求,促使企業和個人增加投資和消費。其一般涉及基礎設施領域,如道路、橋樑、交通系統、能源設施、水利工程等。這些項目有助於提升國家的生產能力和競爭力,並提高公共服務的水平,包括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


由於財政投資項目的實施通常需要勞動力,這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減緩失業問題。而且其效益通常是長期的,因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提升對經濟的影響是持久的。


但因為財政投資可能導致政府財政赤字和債務的增加,因為政府需要藉款來支持這些項目。因此,需要權衡投資的長期效益和財政可持續性。財政投資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政府的專案選擇、實施效率以及對經濟環境的適應能力。


財政補貼是指政府為支持特定產業、企業、個人或特定活動而提供的資金援助。這種援助通常以財政形式出現,涉及直接支付或減免稅收等方式。其目的包括促進經濟成長、支持關鍵產業、刺激就業、提高特定產品或服務的可及性等。


政府可以透過提供補貼來支持戰略性或關鍵性產業,以促進其發展和競爭力,包括製造業、農業、科技等領域。並以財政補貼的方式來鼓勵企業進行研究與開發(研發)活動,推動科技創新。


財政補貼也可用於提高公共服務的可近性,例如醫療、教育、住房等,這將改善社會福利水準。有時也用於減輕社會不平等,透過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福利或補助。一種常見的補貼形式是透過減免或延期納稅,降低企業或個人的財務負擔,以促進投資和消費。


在經濟低迷時期,政府可能透過給予雇主或企業補貼來刺激就業成長。並在特殊情況下,幫助個人或企業應對經濟困難,如發生自然災害或全球危機。也用於鼓勵環保和永續發展實踐,如再生能源項目、能源效率改進等。


財政補貼的使用需要政府權衡經濟、社會和財政的各種因素,以確保其目標的實現,並防範潛在的濫用或財政不穩定。一般通膨時期經濟已經過熱了,就要少投資。補貼也是一樣,盡量少往市場放錢,所以也會減少財政補貼。

財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工具 描述 範例
政府支出 調整在基礎建設、教育等領域的支出水準。 增加基礎建設投資,刺激建築業和相關產業。
稅收政策 調整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消費稅等稅務方式及稅率。 降低企業稅率以促進企業投資和創業。
財政赤字 當政府支出超過稅收收入時形成,透過借款支持財政需求。 採用財政刺激方案,增加支出以刺激經濟成長。
債務管理 政府透過發行國債等債務工具籌集資金,進行債務管理。 發行國債以融資重大基礎建設項目。
就業保障計劃 直接提供就業機會,透過公共工程和專案創造就業機會。 推出基礎建設項目,提高就業水平,促進消費。
補助措施 向特定行業、企業或個人提供直接財政援助。 提供農業補貼以支持農民,促進農業發展。
社會福利支出 增加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支出。 擴大醫療保障計劃,提高社會福利水準。
稅收減免 透過減少特定稅負來刺激經濟活動。 實施消費稅減免政策,促進消費者支出。
資本支持 透過向企業提供補貼或資金支持來促進投資。 提供研發經費支持,推動創新科技發展。
地方政府支持 向地方政府提供財政援助,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向貧困地區提供財政支持,改善地方基礎建設。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

軟著陸的含義及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軟著陸的含義及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軟著陸是指透過適當的政策調整,使經濟在經歷成長後平穩回歸穩定狀態,避免引發衰退或高失業率,從而增強金融市場穩定性並提升投資者信心。

2024年10月04日
存款準備率的定義、影響及作用

存款準備率的定義、影響及作用

存款準備率是銀行存放在央行的準備金與總存款的比率,影響市場流動性和信貸供給,央行透過調整該比率來控制貨幣供應和經濟穩定。

2024年09月26日
備用信用證通途、流程及潛在風險

備用信用證通途、流程及潛在風險

備用信用證作為銀行簽發的金融工具,為國際貿易中的賣方提供保障,降低違約風險,增強交易可信度,但在使用過程中仍需謹慎管理潛在風險。

2024年0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