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圓走勢在過去三十年的波動深受日本經濟狀況和全球貨幣政策影響,既經歷了升值避險階段,也面對貶值壓力,未來走勢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過去三十年,日圓走勢的漲跌牽動著全球市場的神經。它既是投資人避險時常用的“避風港”,也是日本央行政策調整下波動劇烈的貨幣代表。從經濟泡沫破裂,到安倍經濟學帶來的寬鬆潮,再到最近因美日利差擴大而持續貶值,日圓的每一次波動背後,都有著複雜的政策、經濟和市場因素在推動。
1990年代初,日本經歷了資產泡沫破裂,股市和房價大跌,經濟陷入停滯,這段時間被稱作「失落的十年」。為了刺激經濟,日本央行連續降息,利率降到接近零。
日圓在那裡的表現比較複雜,一方面經濟不好讓日圓承壓,另一方面全球遇到風險時,投資人都會買日圓避險。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日圓就因為避險資金流入出現升值。
進入2000年後,日本一直維持超低利率,央行用量化寬鬆試圖推動經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大家都跑去買日圓避險,導致日圓兌美元一度升到75日圓左右的歷史高點。
但日圓升值對出口不利,日本央行後來加強貨幣寬鬆力度,2013年開始大規模量化寬鬆,日圓在2010年代中期開始慢慢貶值。
2012年安倍晉三再次當首相,推出“安倍經濟學”,包括大規模寬鬆貨幣政策、財政刺激和改革。央行不斷擴大資產購買,也實施負利率,日圓兌美元從80左右一路跌到120附近,有助於提升了出口競爭力。
不過,期間也伴隨著聯準會升息等外部因素,日圓走勢時有波動。
新冠疫情來了,全球不確定性增加,避險需求帶動日圓升值,2020年初日圓表現搶眼。但日本經濟受疫情影響嚴重,央行仍繼續維持寬鬆。
2022年開始,聯準會升息,日本持續保持寬鬆,導致利差擴大,日圓兌美元跌破145,創24年新低,引發市場關注。日本政府和央行也多次幹預匯市,想穩住日圓。
最近日圓貶值主要是因為全球貨幣政策分化。美國等國升息對抗通膨,日本依然寬鬆,利差吸引資金流出日元,導致貶值。這對日本進口和通膨帶來壓力,也讓市場更緊張。
地緣政治、能源價格波動和經濟放緩,都讓日圓更敏感。日本政府推出財政刺激和匯市幹預措施,努力穩定市場。
未來日圓的走向仍受多方面影響。日本經濟面臨人口老化和成長乏力的問題,全球經濟和貨幣政策的變化也會牽動日圓波動。
短期看,如果美國繼續升息而日本不跟進,日圓可能還會貶。但一旦市場風險加大,避險買盤可能推高日圓。日本央行政策的變化,也會成為焦點。
總的來說,過去三十年,日圓走勢經歷了不少起伏,未來依舊是全球金融重要的“風向標”,大家還是得多留意相關動態。
時期 | 主要事件或政策 | 日圓走勢 | 原因簡述 |
1990年代 | 泡沫破裂、零利率初現 | 波動偏強 | 經濟低迷+ 避險買盤 |
2000-2008年 | 量化寬鬆啟動 | 升值 | 利率低+ 避險資金流入 |
2008-2012年 | 金融危機、出口受壓 | 強勢升值 | 全球避險推升日元 |
2013-2020年 | 安倍經濟學、負利率政策 | 明顯貶值 | 大寬鬆壓低匯率 |
2020年至今 | 疫情衝擊、美日利差拉大、匯市幹預 | 震盪貶值 | 寬鬆不改+ 資本外流 |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
K棒型態是投資人判斷市場買賣力量與物價趨勢的重要工具,掌握這16種形態能幫助更精確掌握行情變化與風險,提升投資決策的成功率,避免盲目操作帶來的損失。
2025年07月28日技術分析領先指標透過提前捕捉市場動向和價格變化訊號,幫助交易者在趨勢形成前做出有效預判,大幅提升交易決策的準確性和成功率,減少風險。
2025年0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