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走势在过去三十年的波动深受日本经济状况和全球货币政策影响,既经历了升值避险阶段,也面对贬值压力,未来走势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过去三十年,日元走势的涨跌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它既是投资人避险时常用的“避风港”,也是日本央行政策调整下波动剧烈的货币代表。从经济泡沫破裂,到安倍经济学带来的宽松潮,再到最近因美日利差扩大而持续贬值,日元的每一次波动背后,都有着复杂的政策、经济和市场因素在推动。
1990年代初,日本经历了资产泡沫破裂,股市和房价大跌,经济陷入停滞,这段时间被称作“失落的十年”。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央行连续降息,利率降到接近零。
日元在那会儿的表现比较复杂,一方面经济不好让日元承压,另一方面全球遇到风险时,投资者都会买日元避险。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日元就因为避险资金流入出现升值。
进入2000年后,日本一直维持超低利率,央行用量化宽松试图推动经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大家都跑去买日元避险,导致日元兑美元一度升到75日元左右的历史高点。
但日元升值对出口不利,日本央行后来加大货币宽松力度,2013年开始大规模量化宽松,日元在2010年代中期开始慢慢贬值。
2012年安倍晋三再次当首相,推出“安倍经济学”,包括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财政刺激和改革。央行不断扩大资产购买,还实行负利率,日元兑美元从80左右一路跌到120附近,这帮助提升了出口竞争力。
不过,期间也伴随着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因素,日元走势时有波动。
新冠疫情来了,全球不确定性增加,避险需求带动日元升值,2020年初日元表现抢眼。但日本经济受疫情影响严重,央行继续维持宽松。
2022年开始,美联储加息,日本继续保持宽松,导致利差扩大,日元兑美元跌破145,创24年新低,引发市场关注。日本政府和央行也多次干预汇市,想稳住日元。
最近日元贬值主要是因为全球货币政策分化。美国等国加息对抗通胀,而日本依然宽松,利差吸引资金流出日元,导致贬值。这对日本进口和通胀带来压力,也让市场更紧张。
地缘政治、能源价格波动和经济放缓,都让日元更敏感。日本政府推出财政刺激和汇市干预措施,努力稳定市场。
未来日元的走向依然受多方面影响。日本经济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增长乏力的问题,全球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变化也会牵动日元波动。
短期看,如果美国继续加息而日本不跟进,日元可能还会贬。但一旦市场风险加大,避险买盘可能推高日元。日本央行政策的变化,也会成为焦点。
总的来说,过去三十年,日元走势经历了不少起伏,未来依旧是全球金融重要的“风向标”,大家还是得多留意相关动态。
时期 | 主要事件或政策 | 日元走势 | 原因简述 |
1990年代 | 泡沫破裂、零利率初现 | 波动偏强 | 经济低迷 + 避险买盘 |
2000-2008年 | 量化宽松启动 | 升值 | 利率低 + 避险资金流入 |
2008-2012年 | 金融危机、出口受压 | 强势升值 | 全球避险推升日元 |
2013-2020年 | 安倍经济学、负利率政策 | 明显贬值 | 大宽松压低汇率 |
2020年至今 | 疫情冲击、美日利差拉大、汇市干预 | 震荡贬值 | 宽松不改 + 资本外流 |
【EBC平台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材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无意作为(也不应被视为)值得信赖的财务、投资或其他建议。
K棒型态是投资者判断市场买卖力量和价格走势的重要工具,掌握这16种形态能帮助更准确把握行情变化和风险,提升投资决策的成功率,避免盲目操作带来的损失。
2025年0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