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損益表能全面呈現企業在特定期間的真實獲利狀況,結合淨利與其他綜合收益,幫助投資人和管理階層更清楚判斷經營績效與潛在風險。
綜合損益表(Statemen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是財務報表中用於呈現企業在某一特定期間內所有收益和費用的報表,不僅包括傳統損益表中的淨利潤,還涵蓋了其他綜合收益(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OCI),因此能提供更完整的利潤狀況概覽。
1. 損益部分(Profit or Loss)
這部分等於是傳統的損益表內容,用來反映企業日常經營所帶來的收入和支出,主要包括:
營業收入
營業成本
營業費用(例如銷售、管理、財務等費用)
營業利潤
稅前利潤
所得稅費用
淨利潤
2. 其他綜合收益(OCI)
這部分是一些雖然不影響當期利潤、但會影響權益的項目,例如:
外幣報表換算差額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
現金流量避險的有效部分
設定受益計畫的重新計量變動
依權益法確認的被投資單位的其他綜合收益份額
它不只是外部財務報告的一部分,也在企業內部管理、稅務、投資評估等方面有其重要功能:
外部報告方面,可以讓投資人、主管機關了解企業完整的獲利狀況。
內部管理方面,協助公司管理階層掌握除日常營運以外的其他財務變動,有助於決策。
稅務規劃方面,某些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稅務安排。
投資者評估時,它有助於判斷企業的潛在風險與價值變動。
信貸評估時,銀行等機構也會藉由它來評估企業的還款能力。
專案 | 損益表 | 綜合損益表 |
內容 | 僅包括日常經營產生的收入與費用 | 包括淨利+ 其他綜合收益 |
反映範圍 | 經營業績 | 經營成果+ 權益變動 |
使用者關注點 | 獲利能力 | 全面財務表現 |
範例專案 | 銷售收入、成本、稅前利潤等 | 淨利、匯率變動、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等 |
簡單來說,綜合損益表= 損益表+ 其他綜合收益
想要看懂它,其實不用是專業會計,抓住關鍵數字就好。第一個重點是「營業收入」和「淨利」。看一家公司的營收有沒有成長、淨利穩不穩定、毛利率有沒有下滑,這些都能反映經營狀況。
再來要留意毛利率,也就是毛利除以營業收入。這個數字表示公司在扣除直接成本後還能保留多少毛利。如果毛利率高,表示公司可能有議價能力,或者成本控制得很好;反之,如果毛利率一直下降,可能表示市場競爭加劇,或原材料價格上漲。
「營業利益率」和「淨利率」也是觀察重點。前者反映公司本業賺錢的能力,後者看的是公司最後留下多少利潤。如果營收很高但淨利率偏低,就代表公司花費很多,利潤被侵蝕得嚴重。
另外,它裡有時也會列出「其他綜合損益」的項目,例如外幣換算、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等。這些雖然不是公司本業的成果,卻會影響淨資產。投資人如果只關心主營業務,可以暫時不管這些;不過若想更全面評估企業風險,這些項目也不容忽視。
它的最大價值在於,它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家公司的獲利品質和持續性。不是所有賺錢的公司都是“好公司”,如果利潤增長是靠一次性收入,例如資產出售收益,那下次可能就沒有了;而穩定成長的營業利益,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投資人也常常透過比較不同年度或季度的表,來觀察公司的成長性和經營穩定度。假設一家科技公司今年毛利率從40%降到35%,而管理費用卻提高很多,那可能說明它在擴張但效率變低了;或者如果某一年突然有很高的利潤,但來自“處分子公司”而非主營業務,那這種利潤是不可持續的。
綜合損益表還能搭配其他報表來看,例如和資產負債表結合,可以分析資金是否用得合理;和現金流量表結合,可以檢視利潤是否真的有現金流支持。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
IBM股價雖然波動,但憑藉其在雲端運算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持續創新與穩健財務表現,依然展現出長期投資的良好潛力和價值,適合注重穩定收益的投資者關注。
2025年07月11日Visa股價雖受經濟與競爭波動影響,但憑藉全球支付網絡與持續創新,仍展現穩健成長潛力,備受投資人長期關注與高度期待,被視為支付產業的重要風向標。
2025年07月11日iShares MSCI ACWI ETF(ACWI)是一檔涵蓋全球已開發與新興市場的大型股票指數基金,適合希望透過一檔ETF實現全球多元化長期穩健投資的投資人。
2025年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