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升值意味著其相對其他貨幣的購買力增強,不僅影響匯率,還會壓低大宗商品價格、推高美元負債成本,並引發資金回流,衝擊新興市場股市。
每一輪美元波動浪潮,都會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漣漪。從宏觀經濟到微觀企業,從大宗商品到股市估值,這背後其實是一張環環相扣的網。那麼美元升值代表什麼?對股市投資人到底有什麼影響?
從最基本的概念來看,美元價值上升就是指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的購買力增強。例如,1美元從原本兌換6.8元人民幣升到7.2元,意味著同樣的1美元能換更多人民幣。
這種變化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美聯儲升息吸引全球資本回流、美國經濟表現優於其他國家、國際避險情緒上升推動美元作為「避風港」受到追捧等等。也就是說當美國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經濟相對更強、利率提升的預期也更高,這就導致了美元的增值。
表面上看,這只是匯率的波動,但在股市上,它所引發的後果遠不止於此。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其價格直接影響全球資產的定價體系。
最直接的一環就是大宗商品價格。由於石油、銅、黃金等商品普遍以美元計價,當美元升值時,其他貨幣的購買力下降,全球需求往往受抑,價格趨於回落。這項連鎖反應也會傳導至資源類企業的股價-原油跌,石化公司獲利收縮,有色金屬回調,礦企面臨獲利壓力。
同時,美元價值上升也會顯著影響出口型企業的獲利表現。以中國或韓國為例,許多企業的主要收入來自海外市場,尤其是以美元計價的訂單。當本國貨幣貶值、美元升值時,這些企業在將美元收入換算成本幣時,會獲得匯兌收益,帳面利潤提升。但要注意的是,這種「升值紅利」並非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
如果企業有大量原物料進口或美元負債,美元走強也可能意味著成本上升或財務費用激增。所以我們看到,同樣是做出口的公司,有些業績受益,有些卻壓力倍增。另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對資金流向的改變。特別是在美聯儲升息週期中,美元資產的吸引力大增,全球熱錢開始「回流美國」。這對新興市場而言可不是好消息。
過去二十年間,每一輪美元強勢週期,新興市場股市基本上都面臨資本外流和估值承壓的局面。我們可以參考歷史數據觀察美元指數(DXY)與新興市場股指之間的關係,可見美元升值往往伴隨新興市場股市下跌。
年份 | 美元指數DXY年內漲幅 | MSCI新興市場指數年內漲幅 |
2015 | 9.30% | -17.00% |
2018 | 4.40% | -16.60% |
2022 | 8.00% | -22.40% |
反觀美國本土市場,美元升值則帶來了板塊之間的分化。例如,蘋果、微軟、可口可樂等跨國巨頭,營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海外。當美元走強,它們的海外收入在換算為美元時就會縮水,利潤率也被壓縮。
2022年,蘋果公司就在財報中明確指出,強勢美元導致其營收成長下降。而反過來看,主要依賴美國本土市場的公司,如內需消費、房地產、餐飲類企業,反而更能「避開」美元匯率帶來的擾動,成為資金偏好的方向。
美元升值意味著什麼?美元價值上升並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它背後反映的是全球資本配置重心的變化。身為股市投資者,理解匯率與資金流向之間的關係,識別哪些產業可能受益,哪些產業容易踩雷,才是不確定市場中把握確定性機會的關鍵。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